APP下载

“双减”之后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2023-05-30封建华庄建东

经济师 2023年3期
关键词:双减鲁迅

封建华 庄建东

摘 要:鲁迅先生一生关心热爱儿童,他曾发表过许多儿童教育专论:“爱”构成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前提,他的家庭教育观、未来教育观、学校教育观、美育观构成了他的儿童教育的主体。至今,先生的诸多观念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仍具有影响和借鉴意义。文章重点探讨了鲁迅的儿童教育方面的言论与观点,以及与当下的教育改革中的儿童教育的对照和影响。

关键词:鲁迅 儿童教育思想 啟示

中图分类号:F126;G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3-230-02

“双减”之后,想到鲁迅先生的儿童教育思想,在儿童教育中,柳亚子先生说,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他第一推崇鲁迅先生。柳亚子先生对鲁迅儿童教育思想的高度评价足以说明他对先生的深深敬意与深刻理解。鲁迅先生的儿童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下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如今,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儿童教育也得到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视,儿童教育被提升到重要位置。“双减”之后重提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能引起我们对前辈的敬仰,也引发我们对儿童教育改革的思考。

一、儿童教育思想的前提——“爱”与“救救孩子”

热爱儿童,是体现在鲁迅不长的一生中的;为儿童着想,是贯穿于先生生命的。“回忆录、两地书、师生情、父子情、与青年的通信”等等,我们均可见到这些影子与情愫。周海婴、许广平深深记得,鲁迅对孩子的爱;萧红、萧军深深记得,先生对他们的关爱;广东青年记得先生的关心,却错付了先生的情意。广东一青年求他帮助,鲁迅供吃、供住、供零用,临到先生被人“围剿”,青年却怕受到连累,走时还不忘让先生帮他买回田地。几年之后,青年又来信请求帮助。“以爱临人,得到的却是这样残酷的结束”,“然而先生却无介于怀,藏在他的胸口的是一颗不灭的火球,不凡的心地。”“他永远是以最好的善意去猜度天真的孩子,少年,乃至较大一点的青年的[2]。”他对青年人的关爱仍旧不辍。给颜黎民的几封信也是很典型的例子。他在信中热情地向青少年介绍读书、学习,并告诫青少年。

正是这种对儿童、少年和青年的爱,鲁迅先生才更加关心爱护他们,并注意培养他们。五四前夜,他已然在其《狂人日记》中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喊。及至1933年教育厅长谭星阁以汽车冲撞小学生游行队伍事件更令他愤懑不已,撰文抨击,逢人便告之。此事件死伤40余人,大抵10岁上下。1936年9月27日,《申报》的《儿童专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小学生应有的认识》的文章,署名梦苏,认为中国人倘使杀害外侨,罪加一等。他也气得不得了,为文抨击,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爱,正是因为要把孩子们从刀口和毒药里救出来,他不忍人间有《婴儿杀害》。直到他逝世的1936年,还愤恨地说:“中国有许多妖魔鬼怪,专喜欢杀害有出息的人,尤其是孩子,要下贱,他们才放手,安心。”[3]而且,再一次提出“真的要救救孩子”。唐弢先生说:“鲁迅先生的业绩,大部分是为了后一代而建树。他永远是少年的伙伴。”[2]

时至今日,在对待儿童的态度上,近几年仍旧暴露出很多问题:如成人对儿童的语言暴力、行为暴力仍然存在,这一切的一切,如果我们皆具有先生的“爱”作为对待儿童的基础,何至于此!先生在上个世纪之初发出的呼喊——“救救孩子”仍旧让我们今人的心灵震颤,“救救孩子”仍然是我们在儿童教育理念上要面临的主题。

二、鲁迅的家庭教育观

鲁迅在其杂文中清楚地阐明了家庭教育的观念。在《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阐明了父亲如何对待自己的后辈孩子,是爱他们,教育成人,还是有所报偿,索取“恩”?鲁迅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应尽心尽力。

鲁迅提出了父亲的责任问题。《热风·随感录二十五》说:“夫男这一类,却又可以分成两种:其一是孩子之父,其一是‘人之父。第一种只会生,不会教,还带点嫖男的气息。第二种是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4]。先生所批判的“孩子之父”这样的父亲大有人在,在目前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只会生,不会教”没有责任心的父亲却也不下少数,这种父亲只知道自己享受生活,却不为孩子和孩子的母亲着想,孩子是无辜的,却遭受人世间的罪。这种父亲的存在形式可能以婚姻家庭存在,也可能以单身存在。他的这些言论,对现在的家庭教育具有深刻意义。

他还批判了中国传统的溺爱和惩办的教育方式。他说那些中流的家庭似乎尽了点教育,但所用的“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去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他冷遇或喝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5]。先生批判的溺爱和惩办的教育方式,至今于我们仍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家庭教育中,几个大人围绕着孩子转,溺爱成为必然。在传统的父权家庭中,父亲责骂孩子如果成为日常,极易使孩子养成唯唯诺诺的性格。

以上几种教育方式,鲁迅都是要摒弃的。他认为儿童天性好动好奇,想象力较丰富,所以主张教育要顺其自然。海婴出生后,鲁迅作为父亲的身份,言传身教,体现出鲁迅的家庭教育观念。在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笑声朗朗的”父亲,与儿子一起嬉戏的父亲,儿子有病与许广平一起想办法给儿子看病的父亲。鲁迅先生对海婴的喜爱,许多人的回忆录中都有所体现。特别是与母亲的通信中,鲁迅更是常常报告海婴的近况。如“海婴亦健,……现每日上午,令裸体晒太阳约一点钟,余则令其自由玩耍……今秋或当令入学

校”[6]。而海婴洗澡,鲁迅先生也是一年四季,不厌其烦,总是用温度计试好温度,再让海婴去洗。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孩子的教育,处处着眼于爱,而教育的指导思想明确,步骤又十分具体。

当今很多家庭父母寄予孩子厚望,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进行早教,待稍稍懂事,便频频奔走于辅导班,没有快乐的童年,没有适当的时间锻炼,身体两级发展,要么胖,要么瘦。甚至有的父母为了培养一个神童式的孩子,从小就让孩子接触教材,学习知识,拔苗助长,即使长大成才,却未必成人,走上社会仍旧懵懂无知。这就无怪乎我们的教育要“双减”了。儿童教育,顺其自然,先生的话语在我们的耳边响起,作为家长的我们是不是感到振聋发聩,我们今天的家长能做到多少?

三、鲁迅的未来教育观

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体现出来的又一大特征是将儿童着眼于未来,把儿童看作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他说:“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以追溯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看二十多岁的青年,——他们大抵有了孩子,尊为爹爹,——便可以推测他儿子孙子,晓得五十年后七十年后中国的情形”[4]。他将孩子看作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他再次提出:“真的要‘救救孩子,這‘于我们民族的关系是极大的”[7]!鲁迅的这种观点并不是随口说出,他把这种观念置于儿童教育的实际行动中。为此,他翻译了日本心理学家、教育家上野阳一的两篇很长的论文——《儿童之好奇心》《社会教育与趣味》,引入国外的教育成果,扩大国人的教育视野,激发教育人士的兴趣,使之培育未来者。这也体现了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

鲁迅对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视,对我们当代的儿童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看孩子,便可知二十年后的中国,三十年后五十年后七十年后的中国。先生的未来教育观,我们要深思而省之并砥砺前行!

四、鲁迅的学校教育观

儿童到了入学的年龄,就要进入学校教育阶段,接受历史传承下来的知识经验、文化传播。然而,鲁迅所处的时代,学校教育对于儿童是不公平的,有大部分的穷人的孩子上不起学。在有限的儿童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中,鲁迅也是持否定的态度的。鲁迅指出:“近三十年,真不知变化多少。忽而这么说,忽而那么说,今天这样的宗旨,明天又是那样的主张,不加‘教育则已,一加‘教育,就从学校里造成了许多矛盾冲突的人”[8]。

从教科书来看,他对教育内容的陈旧也撰文猛烈抨击。他在《二十四孝图》中就无情的抨击了这种教材。“哭竹生笋”“老莱娱亲”这样的教材简直是侮辱了孩子[9],鲁迅否定了这样的令人生厌的旧教材,并对中国传统的《论语·述而》《幼学琼林·身体》《周易》等均持否定态度。他的教材观对我们现代编选教材也有一定的启发,内容恰当年龄适合的教材无疑是对孩子最适宜的。

在教学方法上,鲁迅反对死记硬背,反对不加理解地灌输。先生说:学古文,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弄得好,是终于能够有些懂,并且竟也可以写出几句来的,然而到底弄不通的也多得很[10]。在教学实践中他也按照自己的教学观实践之。在教学手段上,他说:“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要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11]。他提出的教学手段是针对儿童的直观形象思维提出来的,他所说的“活动电影”运用在儿童教育中正是恰如其分。鲁迅先生真的是一位预言家,如今我们正在实行的多样的直观的教学手段不正是先生所提到的“活动电影”教学的延伸吗!这足以显示先生的可预见性。

五、鲁迅的美育观

1914年,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期间,参与筹备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届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的展出事宜,编辑展览会纪要专刊并刊载了《儿童艺术展览会旨趣书》[12]。鲁迅在书中说:“今世所尚制造创作百工技艺,虽皆专门绝谐之事,然其能力思虑,无不根柢于幼时。故结线刺豆之属,为事虽若甚微,而其效则能令儿童之观察渐密,见解渐确,知识渐进,美感渐高”[13]。先生所述,可见美育之于儿童的重要性[14]。先生以艺术为形式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13]。这与目前“双减”中加强艺术教育是一致的,美育一直提倡,然而当前推行的力度前所未有,而且有的地方已纳入考试评价,今天又重新提到教育的紧迫日程上来,足以证明了鲁迅先生的远见卓识,而先生早在上个世纪之初就积极筹备和推行之了[15]。

六、结语

父母之爱,爱之深,至于溺爱;父母之爱,责之切,至于惩办。而离婚家庭、留守家庭,儿童生活凄惨,心理问题严重。这一切,我们发现先生远在上个世纪之初提出的问题,至今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父母的责任并没有很好地、完全地尽到,孩子的教育也没有在家庭中得到很好的施行,更不要说考虑到为祖国民族的未来而培养孩子了。在中国,孩子成为父母的私有财产,想拥有时就拥有,想扔掉时就推给对方或老人;心情好时就和孩子玩玩,心情不好时就在孩子身上发一顿脾气。不知这是作为中国的孩子的不幸,还是作为中国人的悲哀。

鲁迅先生早在世纪之初就提出了儿童教育的理念与方式,纵观先生对儿童教育的言论与观点,相较当下我们的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新教学手段,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素质教育,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反观我们的教育体制改革历程,我们已经走了很远的路,一轮一轮改革,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未来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16]。

[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省级在线集中培训U包(2021HX282)]

参考文献:

[1]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全集第一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以下凡鲁迅引文均引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鲁迅全集》,不另注明):129——130.

[2] 唐弢.鲁迅论集[M].文化文艺出版社.1991:598.600.

[3] 且介亭杂文附集·我的第一个师傅:575.

[4] 热风·随感录二十五:295.

[5]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565.

[6] 致母亲·1935年7月17日.鲁迅全集第十三卷:172.

[7] 且介亭杂文末篇·“立此存照”(七).635.

[8] 准风月谈·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255.

[9]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255.

[10] 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糊涂始:295.

[11]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445.

[12] 胡从经.晚清儿童文学钩沉[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219.

[13] 封建华.论鲁迅的儿童文学[J].集美大学学报.2008(03):85-90.

[14] 封建华.略论五四儿童诗的发生[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24-27.

[15] 封建华.小学语文教学史上的鲁迅形象研究[J].时代文学,2012:213-215.

[16] 封建华.小学语文中鲁迅教学的反思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0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

(作者简介:封建华,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儿童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庄建东,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青少年、儿童心理与教育。)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双减鲁迅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鲁迅《自嘲》句
鲁迅的真诚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早期受控之鲁迅的翻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