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财经专业思政教育科学育人质量浅论

2023-05-30陈晓星

经济师 2023年3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思政教育中职学校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几年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在国家政策分流的引导下,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填补了一部分技术人才的空缺,但是关于中职学校育人的质量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中职院校思政课程的育人质量是国家、人民都关心的问题,也是对中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有效检测。文章就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的必要性,中职院校的思政教育科学育人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根据中职院校的思政课程育人现状给出了发挥隐性教育的影响、改变思政教育的教法、丰富教学资源及完善考核体系等对策,特别是如何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提升中职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 思政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 育人质量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3-212-03

一、强化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中职学校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短板。(1)学校不重视思政教育。中职学校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点也都在专业课程上。思政课程的老师对本门课程比较放松、备课不上心,学校思政课程整体的考核形势比极单一且要求比较低。个别老师为了学业水平考试甚至直接在考前给学生列好考试要点、让学生“一背而过”,最终致使思政课慢慢成了一种形式。(2)中职学校的思政课程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跟不上。首先,中职学校对思政课程的资源利用和开发不够。一些中职学校思政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也比较匮乏和滞后,教材中缺乏一些现代化和深层次的政治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比较关心的时政热点,无法给出准确的理论指导和有效回答。其次,中职学校思政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存在差异。中职学校的一部分思政老师专业能力和课程素养相对普通高校老师偏弱,再加上中职学校比较重视专业技术和技能的综合培养,因此,存在忽略公共课现象。继而对思政相关工作的科研经费投入较少、教师配备随意、缺乏对思政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中职学校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除了思政专业的专任教师,还有一部分是学校的管理人员。这些思政教师不仅缺乏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管理工作,所以不能有效地传递思政知识,这直接降低了学校的思政教育质量和成效,最终造成了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教学效率很难取得较大提升和突破的后果[1]。

2.思政教育科学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进程有待加速。在中职教育体系中,思想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一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比较重视专业课,对于思政课只求考试不挂科就行。虽然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2],但是很多专业课程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完成了教书而忽视了育人。有很多专业老师对于思政教育的内涵把握不住,课堂上主要以把专业课程的知识点讲清讲明,所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单纯是把专业知识弄懂、练会。再加上学校的课程主要都是专业课,思政课程少之又少,所以思政科学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是保证思政教育效果的必然结果[3],也是培养出拥护党和国家、三观正确、会做人能干事的人才的保障。只有把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中职学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我国已经成功地由计划经济转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的升级换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相比已发生质的改变,所以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扶持。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育,中职学校可以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社会需求量大的人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很多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性人才,适当填补了一些紧缺岗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科学育人现状

1.中职学校学生思政课程授课内容和方式传统,考核方式单一。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已形成固定形式和体系,难以跟上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授课模式上仍存在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中等职业学校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部分思想教师缺乏教师使命感和责任感仅把授课当成一份谋生的工作、个别备课不充分的老师甚至直接拿着教辅当堂诵读,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虽然也有老师会利用新媒体授课,但也只是把教材知识点挪到电脑里呈现,学生还是不感兴趣。即使有时也会播放小视频和时政新闻,也是学生自行观看、老师不曾引导学生发掘教材的深度。本来思想政治课程中就涉及大量的理论知识,相对于其他科目有点枯燥且抽象、缺乏寓教于乐的活动。学生不仅提不起学习兴趣,而且很难将书本知识和理论实践相结合。中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弱,理解掌握这些基础理论知识也更困难些,所以对于思政课学生完全没有积极性。再加上很多中职学校没有深入挖掘网络教学、微视频、大数据远程课程等新形式、新平台的作用,最终使中职学校的思政教育方式和内容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没有达到思政教育的效果。

中职学校的考核方式一般都是学生的思政课程考试成绩,且呈现成绩数据又多以排名的方式,这大大降低了思政老师认真工作的积极性。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则会慢慢根据排名给自己定位,限制了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选择自我放弃。

2.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科学育人特色不显著。中职学生文化成绩相对比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整体素质相对也低一些。尽管学校针对思想教育开设了相对完善的教学课程,但是学校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很多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而且缺乏學习信心,对于参加思想教育课程也没有积极性。国家近几年开始推行的中考分流,虽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理解和认可,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和家长错误地认为,只有通过高考考上大学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而去中职学校学习则成为学生中的“末流”。一些社会上的企业在招聘时对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偏见,也使得中职学生求职遇到阻碍。因此,很多中职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甚至不断沉沦,也不乏由于滋生出很强的自卑感,导致很多学生中途选择辍学的现象。

中职学校的思政教育大多是照本宣科,往往是老师单一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忽略了班里学生的心性和想法,没有调动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思考。很多中职学校的思政课教学设计多以完成教学课时和教材内容为目标,没有真正结合学情和学校的整体情况设计教学目标。再加上学校,学生和家长过度重视专业课程,最后思政课程成了一种形式,没有发挥育人的效果。

3.社会认可度低。很多学生选择中职学校,大多是因为没办法就读高中,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中找考试成绩不理想,没有进入高中学习的资格;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中职学校的就读政策,不仅不交学费,还可以得到相应的补贴,对于经济不宽裕的同学则受国家政策的吸引才选择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心理上是拒绝的。在很多人眼中,中职的毕业生学历低、收入水平较低、生活质量也比较低,最终导致中职学生的社会地位比较低。所以即使很多人选择了中职学校后,也因为对前途担忧没能坚持到毕业,最后没获得学历,也没练就可以谋生的技术。

三、提高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科学育人质量的建议

1.发挥隐性教育的影响。中职学校的校园活动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素质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4]。相比于普通的课堂,校园活动灵活有趣,在中职学生中非常受欢迎。思政老师要结合学校,鼓励学生创建丰富的社团,并对学生创建社团活动等给予帮助和经济资助。通过社团开展多种活动,在保证社团娱乐性的同时,突出活动的教育意义。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引导学生在参加活动时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心等,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完善,网络成为了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必需品。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校园网络平台是他们表达个人想法、交流思想以及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所以中职学校在发展校园网络时,要注重网络平台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在网络平台上多宣讲典型先进的事例,学生们在浏览学校网络平台时会接触很多的思想道德教育信息,不知不觉中校园网络在学生们道德素养的提升中起到关键作用[5]。

中职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整体的校园环境、教室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思想素质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职学校要维持好学校的文化氛围。

2.改变思政教育的教法、丰富教学资源、完善考核体系。(1)改变思政教育的教法。要改变原先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能动力及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首先要遵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增强老师的感染力,以情动情。其次要给学生树立切实的目标,和实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慢慢会学习,到愿意学习,努力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最后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变老师主讲为引领学生学习、思考、交流及总结。(2)丰富教学资源。单一、固定的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学校和老师要尽可能开发多样的资源。比如以党史教育、“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构建校园文化特色为核心,通过革命事迹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引导学生认识红色文化,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时代发展举办以特定话题为主题的座谈会、演讲比赛等。可以借助时政热点、短视频等新时代信息手段,就优秀的思政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发掘、启发学生思考。同时利用好微课丰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素材,此外,教师需深入发掘微博、微信等载体所提供的资源,从而构建更加全面的思政文化内涵,让学生能够慢慢养成良好的思政意识。(3)完善考核体系,建立保障机制。考核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老师认真备课的积极性、增加老师工作的动力、提高老师的学科素养,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思政课程的动力、教会学生会学习、能运用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更好地理解时事热点,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慢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拥护党、拥护人民的新时代青年。中职学校完善学校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可以从老师和学生两层面入手。老师方面要从老师的备课质量(学情分析、教材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时政热点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同事的评价、课堂氛围、培训学习、思政课程成绩等综合评价。学生方面除了考核学生的思政课成绩,还要把课堂积极性、学生实习单位总体评价纳入到总体考核。

保证思政教育的质量,中职学校除了要完善考核体系,还要建立完备的保障机制。一是建好三级责任落实机制。切实履行学校党支部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通过开展党建“双创”工作等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作用。实施校长书记为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第一责任人制度,开展年度述职,完善学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明确专业负责人开展专业思政的定位,压实专业系所的责任,推進思政教育在专业层面的实施。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机制。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专业思政集体备课制,以年段组为单位建立课程思政集体研课机制,充分发挥教研组、年段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三是建立教师意识与能力提升机制。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平台,将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技能培训以及师德师风专题教育;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为抓手,将教师在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方面取得的业绩作为职称晋升重要观测点,如参加专业思政教学论坛、成果列入专业思政展示等。

3.提高中职学校的社会认可度。(1)学校层面。学校方面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对思政课程的重视。对于老师招聘时要严格把关,配备专业能力合格的老师,同时增加思政课老师培训学习的支持和资金投入,尽量减少思政课程老师身兼多职的现象,加强各科老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同时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同时要合理安排老师的工作时间,提供愉快的工作氛围,减少琐碎的形式工作,要让老师的付出和收获尽量平衡,不能道德绑架老师,非法占用老师的课余时间。老师只有感到开心,才能将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2)教师方面。首先老师要提高自己的使命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懂得如何为党培养人,其中要明白红色基因的党史文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宝库,将党史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程教学的血脉中,能够为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入内生动力,能够为中职思想政治课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指明方向。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和学科素养,积极引导学生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在完成基本备课的同时,老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全面地看学生,不以成绩来界定学生,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随着科技的进步,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新媒体和网络技术运用能力,以此为辅助合理设置轻松、直观的课堂氛围,和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其次老师要留心生活,留心学生关注的要点,以普通的生活和学生的关注点作为教材。(3)学生方面。虽然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弱短时间不好改变,但是要多鼓励学生,减少学生的自卑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引导学生多学一些党史方面的内容,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伟大,懂得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此外,要从长远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引领,做好校企合作,减少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对选择中职学校的顾虑,以学生和家长的真实口碑来吸引学生,宣传学校。

[本文系2021年度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党史学习教育提升中职思想政治学科育人质量的研究》(课题编号:ZB202107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辛彩平,张洪英,段二军.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索[J].职业,2021(03):85-86.

[2] 金爱国,吴加权,邢晖,等.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8(14)

[3] 孙建.论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及实践反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4)

[4] 巩茹敏,林铁松.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J].教学与研究,2019(6)

[5] 周蜜.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中职政治教育工作优化措施[J].现代职业教育,2018(36)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职业中专学校 福建龙岩 364000)

[作者简介:陈晓星,福建省长汀职业中专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德育。]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思政教育中职学校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