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背景下数字化管理会计教学模式探析
2023-05-30王璐
摘 要: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的第六条明确要求开展“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为了提高综合竞争实力,也在不断推动财务会计朝着管理会计的方向转型。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也面临着与“1+X”证书制度相融合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1+X”证书制度 数字化管理会计 教学改革 模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F233;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3-200-02
一、“1+X”证书制度
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把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创新。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
我国目前会计专业证书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会计职称证书,由财政部、人社部共同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二是执业资格证书,如注册会计师证书(CPA)等。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还是会计执业资格考试,难度都很大,学生通过率较低。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外院)2020级会计专业在2021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中,仅有3名学生通过考试,目前尚无学生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等执业资格证书,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比较迷茫。
“1+X”证书制度实施的两年多,教育部分4批批复了与会计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共16个,包括“数字化管理会计”“大数据财务分析”“智能财税”“业财一体化”等。这些证书囊括了会计领域的最新技术,业务上也体现了会计领域最新的转型方向,为高职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实践内容和模拟平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获得会计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职业自信。
(二)外院会计专业“1+X”证书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
外院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师资力量、培养方向等进行精选,最终确定“数字化管理会计”和“业财一体化”两个证书作为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截止目前,数字化管理会计考证培训已进行两期,培训对象分别为18级会计、19级会计,其中2020年是初级培训,2020年12月的第一次考试中,报考考生22人,通过考生4人;2021年是中级培训。2021年6月的第2次考试中,报考考生31人,通过考生3人。相较于上年,2022年的培训工作更系统、针对性更强。首先,开课前培训教师仔细研究了中级考核方案,合理分配了培训课时,增加重点难点技能考核点的课时,将非考核技能任务改成线上自学加辅导的模式;其次,培训教师将学生分组,课后通过学习通、QQ等形式对考证意愿较强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最后,培训教師将考核知识点、职业能力判断等进行归纳总结,并整理成文件发给考生,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
二、会计行业转型对数字化管理会计教学的影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随着发展背景的变化、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具体到企业的会计工作,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会计核算工作如凭证的填制、报表的编制等已逐步被财务机器人所取代;另一方面,企业财务信息数量上大幅增长,类型上也多种多样,信息数据采集的难度加大。采集完成后,除了要对海量数据进行精确统计和计算外,还需要借助智能化技术手段整合数据,建立企业的系统化、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数据库。2017年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将管理会计从业人员定性为“行业急需紧缺人才”。会计行业所需要的人才不再是单纯的核算型人才,而是具有数字化管理会计思维的管理型人才。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而言,“1+X”数字化管理会计证书适应了会计行业转型和发展的新需求。初级“懂业务”,中级“会管理”,高级“能决策”,会计人员的核心能力就是判断、决策。数字化管理会计证书让学生从账房先生向决策军师延伸。
三、数字化管理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举措
外院根据省教育厅以及学院总体部署要求,积极组织申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2020年6月,“数字化管理会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正式获批湖北省2020年“1+X”证书制度试点。试点获批后,会计专业根据教育厅、学院及证书试点工作要求,以持续提升职业技能培养质量为重点,不断推进“1+X”职业技能等级要求融入相关课程。在完善教学条件、实习实训设施设备,考点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积极努力,扎实做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的各项工作。
(一)师资培训
教师是教育最基层的践行者。高职教师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教师群体,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既要把握专业领域学术发展前沿,又要与行业及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在试点申报前,《管理会计》课程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部分以案例和习题为主要形式,授课教师大多没有管理会计的实际工作经历。另外,会计专业的青年教师都是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理论基础扎实,实战经验不足,对行业发展转型的最新动态也了解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在申报试点的同时,外院会计系领导组织教师走访企业和挂职锻炼,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通过接触一线的实务工作,强化管理会计理念,使其对行业动态把握得更加准确,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实际教学案例。试点申报成功后,系领导鼓励教师参加师资培训,2020年,会计专业7名教师参加了由上海管会组织的“数字化管理会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取得初级证书7人次,中级证书7人次,高级证书2人次。同时,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会计专业还引进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为“1+X”制度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师资保证。
(二)课证融通
为了帮助学生取得职业技能证书,授课教师按职业技能证书的工作任务制订教学计划,将业务内容融入到每个教学单元中,充分将课程和证书融合起来,实现“课证融通”。以初级为例,见表1。
(三)改进教法
目前,随着各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掀起了教法改革的浪潮,“翻转课堂、慕课、模拟仿真等层出不穷。之前的《管理会计》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也使用了信息化教学平台学习通,但是大多数只是流于形式,或者说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仍在初级阶段。信息化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缺乏深度融合,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没有起到辅助作用,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一般。
“1+X”证书制度推进后,授课教师将原有理论教材更换为由上海管会编写的《中级数字化管理会计——理论、案例与实训》。这本教材采用活页式形式,内容是以一个完整的数字化企业为背景,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企业一年的计划和运营进行分析,并制定详细的规划,做出合理的决策。同时配有微课等趣味性强的理论学习资源,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预算、投融资、营运和成本等数据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转变角色,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以工作任务驱动教学。评价组织所提供的数字化管理会计实训平台本身也是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学生完成课程學习就可以参加证书考试,考试通过获取相关的证书。同时,对考取证书的学生,教师合理进行引导,通过考核优异等进行激励,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也提升了教学效果。
“1+X”制度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指引新的方向,同时,会计行业的深刻变革催生了新需求、新业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重新考虑行业的新需求,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培养出懂业务、会管理、能决策的管理型人才。
[基金项目:2020年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897)。]
参考文献:
[1] 徐建群.1+X证书制度背景下会计专业的“三教”改革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1(08)
[2] 董京原.1+X数字化管理会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解读[EB/OL],2020(08)
(作者单位: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 湖北武汉 430074)
[作者简介:王璐(1982—),女,汉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