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课程“五维四标”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2023-05-30辛宇王桂玲韩汶佳
辛宇 王桂玲 韩汶佳
摘 要:现阶段税法教学面临着税制体系繁杂、国际环境多变、用人单位的要求提升等客观现状,主观上存在着学生学习难度大,课堂思政元素融入不够,税务管理创新意识薄弱等痛点问题。因此课程组在教学中基于“税务管理思维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使命,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团队协作为抓手,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从完善网络公开课、丰富动画视频库、建设思政素材库,打通课程壁垒,串联教学内容,构建“五维四标”教学体系和德才兼顾的教学评价方法,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全方位改革,逐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养成依法纳税意识,提高学生课程成绩和专业大赛竞争力,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思辨意识,最终让学生成长为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税法课程 五维四标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F810.42;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3-166-02
一、税法教学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税法教学中,由于外部环境和学生的内在时代特征的原因,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分析如下:
一是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经济环境多变,税制不断调整,税法体系庞杂,知识点多达2000余个;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税收法律中的诸多概念、条文鲜有认知,单靠死记硬背,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期末卷面成绩及格率较低,无法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内容,沉闷的学习环境中抬起头来,制定自己学习的目标和学习计划成为一个现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是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各种思潮与敌对势力伺机侵入。大学教育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才,更要培养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税收作为国家经济命脉,遵守税收法律是维护国家经济秩序的基础,财会专业又是税收法律的践行者,爱国、诚信是财会人员的本职要求,因此“课程思政”成为税法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总而言之,提炼税收法律中的思政元素,丰富思政元素库,将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渗透至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各环节,推动知识传授、技能提升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是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保障。
三是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各单位录取就业生的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而传统课堂存在着“重考试、轻能力”的现象,导致学生存在知识与能力割裂的现实情况。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经济业务时,仍然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无法起到为单位提供比较精确的预测与决策,不能实现财务的管理功能。如何培养“大财管”思维意识,在教学各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也是《税法》课程教学中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创新思路和创新举措
(一)创新思路
基于学情分析和课程教学中的三大痛点问题,《税法》课程教学高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受现代大学生欢迎“互联网+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迎合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教学内容上“专业+生活”,教学方法上“书本+账本”,考评方式上“试卷+实践”,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使课程鲜活起来,最终实现培养学生高级思维、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课程两性一度。
(二)创新举措
1.构建“五维四标,学做互通”的课程组织体系。打造“线上与线下、书本与账本、知识与生活、试卷与实践、专业与服务”五维融合的教学环境。结合我校人才培养定位,运用OBE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采用“互联网+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引导学生课前线上学习,有效建构基础知识,整理疑难困惑;课中学生为主导,师生互动交流,教师答疑解惑,案例印证,串联总结;课后思维导图整理,作业完成,大赛检验,社会调研,实现知识构建、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素质提升有机融合的四个教学目标。
2.设计“内容整合,方法适配”的课堂教学体系。针对繁杂碎片的税法知识点,编制难点动画库,寓教于乐,提升学生兴趣。根据真实业务流程,进行章节知识串联,打破财、税、管的课程壁垒,建构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架构体系。
通過“课堂学习+课下调研+实习实训+社会服务”的养成教育模式,培养学生低阶知识掌握、中阶实务操作、高阶经营决策的阶段能力目标,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思维惯式。灵活选用与知识点难易程度、教学目标相契合的教学方法,诸如沉浸学习、以史为鉴、每集一悟、追踪前沿等适配教学内容,以此来组织课堂教学。
3.创建“沁润入心、学思互嵌”的思政育人体系。不断完善思政元素库,搜集整理税法警示库,创建教室思政环境,设计荣誉墙,将学生们参加税法活动和税法竞赛的照片及奖状放入荣誉墙,以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拼搏向上,培养勇于挑战的人生态度。
课堂授课过程中采用随风潜入式的思政育人模式。实训过程中,锻炼学生,养成严谨、细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踏实肯干、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在社会调研与社会服务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规等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在大赛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科技报国,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4.实施“过程为主、德才兼顾”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规范考勤制度、严格过程管理、鼓励团队合作、完善评价指标。将思政德育融入教学各环节,课程兼顾育人和育才。通过多维度、多主体、全过程的考核,确保教学目标有效达成;通过对教学过程实施常态监测与定期评估,及时评价、及时反馈、持续改进,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将思政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比如:课后作业加入调研报告,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期末试卷中,设计开放性的综合素质试题,要求学生对我国现行税收法律调控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并提出完善建议;对社会中偷税、漏税现象从专业人角度给予客观评价,对税制中的漏洞给予完善。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60%(其中线上30%、线下30%)、期末考试40%组成。
三、创新成效分析
(一)教学目标有效达成,育人育才并行
经过几年教学改革创新与反复实践,学生基本具有了专业知识扎实、学科领域贯通、社会行业熟知、管理水平较高的综合应用能力。自2013年课程改革创新以来,已有近十届学生受益,受益人数超过5000余人。学生反馈、对口就业、考研成绩都有大幅度提升。
通过税务技能大赛、税务风险管控大赛、课程实训、社会服务等途径,丰富了学生的实战经验,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勇于挑战的激情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实现了育人育才并行。
(二)教学效果得以实现,学生成绩显著提升
本课程注重教学内容实时更新,将国内外研究热点与团队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更新,持续改进。选取两个专业、三个年级的《税法》课程成绩作为样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轮成绩较低。教学团队及时调研与反思,认识到学生平时投入专业课的精力较少,更多时间用于外语、高数等考研课程;第二轮改革主要集中于过程性考核比例提升,由30%提高至40%,学生成绩比第一轮显著提高。但深入分析发现了新的问题:虽然第二轮线上过程性考核成绩普遍较高,但因为线上作业与测试客观题偏重,期末考试加入主观题后,感到不适应,无从下手,导致期末成绩提升不显著;第三轮改革主要针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加入社会调研报告撰写,将税制改革、对策措施类的主观题引入评价体系,逐渐养成思考、比较、批判、质疑等思维模式。由于平时加强了主观测评与创新能力训练,第三轮成绩比第二轮进一步显著提升。
(三)职场技能明显提高,思政育人已见成效
课程创新推动学生迅速成长,学生大赛屡获佳绩,税务硕士考试成绩遥遥领先。特别是通过创新创业训练,学生知悉职场礼仪,认识职场规则,提升职业技能,逐渐从懵懂的职场小白,成长为职场达人。在教育部百校百题大赛项目报告撰写时,由于充分考虑到税收法律成本和税收法律风险,创业规划书的撰写更加精准,创新的方案更加完美。部分毕业生将所学税法知识,灵活运用于财会岗位的应聘环节,在众多只会记账的财会同行中胜出,良好的专业表现和综合素养,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认可,提高我校毕业生的知名度,为学生赢得宝贵的就业机会,财会专业学生就业后的风评普遍提高。
(四)团队打造逐步成型,优秀成果捷报频传
通过多年的协同作战和不断的教学研讨,本课程逐渐打造了一支专业结构互补、年龄结构合理、创新意识浓厚的优秀教学团队。团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善教学组织、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近三年里,课程组老师们主持完成省级教改项目3项,公开发表教改论文5篇,获得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多次获得“教学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将多年教学经验组编成实践性教材2部,指导学生发表论文数篇,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10余项。在“立德树人”精神的指引下,学生和教师实现了同进步和双丰收。
四、结语
税法课程教学在现阶段基于学情变化,坚持“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教学过程目标,将“五维四标”融入教学,秉承养成教育原则,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本文为山东管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治理管理视域下的税法课程改革》(编号:YJG2019-31)的最终成果。]
参考文献:
[1] 徐溯,李悦.“数据管税”下的纳税人协力义务——理论阐释与制度拓补[J].财会月刊,2021(21):147-153.
[2] 彭泽平,曾令斌.一流本科教育建設:缘起、品质表征及进路[J].高等建筑教育,2022,31(02):1-8.
[3] 梁艳.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阜阳师范大学为例[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1,29(03):31-35.
(作者单位:山东管理学院新兴业态研究所 山东济南 250000)
[第一作者简介:辛宇(1976—),女,副教授,山东管理学院。](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