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廷贡品”阆中丝毯织造技艺

2023-05-30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阆中编织手工

《华阳国志·巴志》载:“巴子国盛产蚕桑、麻、鱼、盐……”

《明实录》载:“当年山西潞安州织进贡绸缎,要采用阆丝。”

阆中丝绸,源远流长,宫廷贡品,久负盛名。

在过去,丝毯编织以家庭作坊形式存在。各作坊虽采用相同的技艺和工艺流程,但各家的图案和色彩是传家之宝。有的作坊擅织花卉,有的钟情于山水,还有的只编织佛像……各作坊谨守自家传统图案,遵循互不盗图的行规,以父传子,母传女,人走图留的传统模式进行传承。

20 世纪70 年代,阆中成立地毯厂,聘请民间老艺人开展传承授徒活动,改变了家庭傳承的模式,让更多的人进入丝毯编织行业。到90 年代,阆中从事丝毯编织的人数达上万之众,1993 年《人民日报》刊文《万人大厂无“围墙”》记录了当时盛况。

阆中丝毯图案精美,颜色淡雅,质地细密,毯身柔软挺实,有不变形、不褪色、防虫防水诸多优点。特别是它利用蚕丝的光泽和织造时的统一方向性,使丝毯于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色彩和光泽变化,光彩四溢,十分梦幻。加之其用料讲究,工艺繁复,具有极高的艺术美感和工艺水平,代表了丝毯编织的最高成就,长期以来都是达官贵人的专享奢侈品,民间多有收藏和传世。

卢兴琼,生于20 世纪50 年代,祖辈都从事地毯编织工作。20 世纪80—90 年代,全国地毯行业都十分红火。面对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卢兴琼在农村建立地毯编织加工点,起早贪黑地向新招员工传授织造理论知识和手工打结编织实操技术,一大批懂编织的能工巧匠应运而生。1993 年12 月10 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万人大厂无“围墙”》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2014 年,阆中手工打结丝毯编织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卢兴琼是阆中手工打结丝毯编织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与丝毯打交道近50 年的她领衔编织了《秋天》《唐三彩》《天堂眼》等精品丝毯,获赞誉无数。其作品分别获得2014 年“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金奖”,2015 年中国成都第五届国际非遗节“四川省非遗名家作品邀请展优秀奖”。她发明的天然蚕丝胶背工艺挂毯的生产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

此幅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由张骞开辟的一条东起古都长安(今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经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最早在19 世纪70 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随即被广泛接受。本幅作品中心图案是马和商人,四方也分别以马匹、骆驼和商人作为装饰,交代了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能长途跋涉的马匹和能在沙漠中长时间行走的骆驼,并讲述了马和骆驼在丝绸之路的发展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边框图案以仙人科植物的花卉为主,表达了古人为了取得文化和商贸上的进步和交流,努力战胜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的生存意志。图案底色为黄色,寓意沙漠,中心部分抽象画中连绵不绝的沙漠藤蔓暗纹,象征生命在恶劣环境中闪动的希望之光。

大丽花的重瓣显得雍容华贵,所以其花语为大吉大利,是墨西哥的国花、西雅图的市花。在法国,大丽花象征感激、新鲜。该作品用号称“东方软浮雕”的手工剪花工艺来再现大丽花的重瓣,层次分明,色彩过渡自然,仿佛一朵活脱脱的鲜花跃然毯上。

此幅作品是采用优质天然蚕丝经300 道手工编织的高档地毯。创意设计构图为四分之一对称图案,色彩鲜艳明快,图案以牡丹花为主,其手法、装饰、套色及勾线达到层次分明、色彩明快、精细的效果。中心奎酷似花环紧凑相连,周围以丰富多彩的花卉衬托,整个底色为黄色,代表着温暖、富贵、吉祥。四角边花形成连贯的牡丹图案,构成虚实延伸,主次分明。大边以流畅潇洒的卷草小花形成连续纹样,栩栩如生,颜色沉稳,烘托中心主题,明亮大气。该作品有着国色天香之称,象征着吉祥、富贵、繁荣昌盛。

猜你喜欢

阆中编织手工
登阆中腾王阁
体验编织的乐趣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阆中蚕业发展对策思考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当康美遇见阆中
手工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