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式一次性鼻肠管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与护理研究

2023-05-30张艳琴

健康之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护理

张艳琴

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医学科患者运用改良式一次性鼻肠管的效果与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入并运用鼻肠管给予营养支持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运用常规鼻肠管营养支持,改良组运用改良式一次性鼻肠管,比较两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情况、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并发症情况与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改良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实施正常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8.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低于对照组的72.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76.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常规鼻肠管,为重症医学科患者使用改良式一次性鼻肠管能够有效避免出液口堵塞,降低并发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护理操作更为便捷和高效,对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与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改良式一次性鼻肠管;重症医学科;护理

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重、病情急、治疗难度大、患者意识不清醒,许多患者经历复杂手术治疗,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至关重要,是重症患者治疗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且肠内营养支持情况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1]。为重症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支持,能够达到良好的营养效果,且具有较强的安全性[2]。当前不同医院所采用的营养管有所差异,鼻肠管是运用最为普遍的方式,常规鼻肠管的弊端显而易见,采用改良式一次性鼻肠管出液口堵塞的概率相对较低,且护理人员操作较为便捷,肠内营养支持效果良好。本研究以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入并运用鼻肠管给予营养支持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改良式一次性鼻肠管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入并运用鼻肠管给予营养支持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20~84岁,平均年龄(46.73±9.24)岁;重型颅脑损伤20例,重症胰腺炎15例,多发伤5例,胃潴留3例;APACHE评分为(19.81±5.72)分。改良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1~83岁,平均年龄(46.95±9.17)歲;重型颅脑损伤18例,重症胰腺炎16例,多发伤7例,胃潴留2例;APACHE评分为(19.80±5.69)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鼻肠管营养支持。

改良组运用改良式一次性鼻肠管。具体方法如下:选用郑州迪奥医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无菌胃肠管10号,将鼻肠管予以加长至140 cm,手工方式为管腔前端侧增加孔数,在一次性无菌鼻肠管内滴入10 ml液体状石蜡进行润滑,反复抽拨、固定导丝,使液体状石蜡能够安全润滑管腔内外。对清醒患者,需在插管前为患者详细讲解,于静脉缓慢推注甲氧氯普胺10 mg,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于半坐位或卧位,测量患者需要插入导管的长度,从患者的鼻尖—耳垂—胸骨剑突位置,标记刻度,通常约55~65 cm[3];在患者一侧鼻腔内沿着鼻腔壁缓慢插入,在插管到患者的咽喉部位时,调整患者的头部位置,轻轻向身体前弯曲,引导患者做吞咽动作,并且将管道逐步向下推入。在此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标识刻度,不能强行为患者插管,以免引发其他不良反应。为测定插管最前端的位置,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确定,一种是抽取体液进行pH值测试;另一种则是管道内打气听气过水声,确定管道最前端位置以后,继续将管道缓慢向前推,在推管遇到阻力以后,则迅速向后侧回撤[4~5]。导管进入体内已经超过75 cm,通常导管最前端已经通过患者的幽门,护理人员能够感到轻微突破感,继续将导管缓慢向前推入。体外导管保留长度为10 cm,此时若能够在脐周听到比胃部更强的气过水声,则可以抽取体液进行pH值测量,pH值为6~7时,可确定插管进入患者的小肠,既可以进行鼻肠管固定。此外,需要为患者拍摄胸部、腹部X光线,确定插管前端在患者的十二指肠内或空肠,代表置管已经成功,即可将导丝撤出,继而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6~7]。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正常情况比较

置管后1 d、3 d、7 d,改良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实施正常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改良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8.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低于对照组的72.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改良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76.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在重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机体代谢功能,通过有效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的机体蛋白质合成,调节免疫性功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减少患者ICU治疗时间。对于许多危重症患者而言,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均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关键[8~11]。但在运用鼻肠管营养支持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需要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同时,有效预防患者的并发症、吸入性肺炎,密切观察患者的插管状态,做好患者并发症护理工作,改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质量,促进重症医学科患者早日康复[12~14]。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良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实施正常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8.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低于对照组的72.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76.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改良式一次性鼻肠管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相比常规鼻肠管,为重症医学科患者使用改良式一次性鼻肠管能够有效避免出液口堵塞,降低并发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护理操作更为便捷和高效,对改善重症患者预后与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艳,谷仲平,邵琼洁,等.鼻肠管联合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对重型胸外伤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4):16-19.

[2] 王叶,巫秋霞,苏翠群,等.集束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留置鼻肠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4):42-44.

[3] 马灵,吴莺,陈萍.经鼻胃镜联合超滑导丝引导下放置鼻肠管的应用效果[J].循证护理,2022,8(13):1840-1842.

[4] 谌琼华,黄丽,代小雨.综合护理联合经鼻肠管营养支持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12):111-113.

[5] 刘钰,吕明明,马蓉.ICU颅脑外伤患者床旁盲插鼻肠管护理方案的循证构建及实施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2):28-31.

[6] 万淑,胡淑霞,张磊,等.鼻肠管营养支持在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患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1):1690-1694.

[7] 张盛,陈旗滨,彭玲耀,等.床旁四区法超声引导下留置鼻肠管在重症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15):3-5.

[8] 梁锦玲,李梅英,刘端绘,等.改良体位联合听诊定位法置入鼻腸管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9):156,158.

[9] 吴樱,杜长虹.鼻胃管和螺旋型鼻肠管在重症颅脑疾病患者中引起返流误吸风险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4):2213-2215.

[10] 代玲.床旁盲插螺旋形鼻肠管技术在重症卒中患者预防误吸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1):65-67.

[11] 万晓,习丰产,虞文魁,等.注气听诊法及pH试纸检测法在外科重症患者床边放置鼻肠管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0(2):128-131.

[12] 阮敏,李莹,孙鸣明等.螺旋型鼻肠管在ICU重症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12):68-71.

[13] 丁坤华.鼻肠管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行肠内营养预防误吸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11):1349-1351.

[14] 朱仁义,陆月华,沈旭平,等.胃幽门超声短轴切面内鼻肠管截面计数法定位重症病人留置鼻肠管的价值[J].肠外与肠内营养,2021,28(5):296-303.

猜你喜欢

重症医学科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系统化管理对ICU失禁患者罹患失禁性皮炎的影响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血浆置换在ICU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品管圈管理在提高护理人员抬高床头30°~45°准确率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