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字化德育工作协同育人的新探索
2023-05-30蔡佳诺
蔡佳诺
摘要:要解决现阶段高职院校德育管理面临的实际困难,需要教师从转变高职德育的传统理念出发,多元化应用数字化网络平台,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作用,提升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并通过数字化网络探索出适合学生德育管理的新思路与新途径。文章从数字化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数字化德育平台的功能设计、建设数字化德育平台的保障三方面,对高职数字化德育工作协同育人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德育工作;协同育人;数字化;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C961;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3-002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工作立项课题“信息化视域下高职德育实践探索”(项目编号:SGZXA202015)阶段性研究成果
建设数字化德育评估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校园考核评估效能,促进高职信息化建设,促进绩效评估过程的公开、公正、平等。将学生品德从政治理想、中国精神、美德品格、法律常识、职业生涯、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进行数字化的综合评估,并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对这些数据加以快速、合理分类,为高职德育工作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以提升高职德育效果,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对高职数字化德育工作协同育人进行探讨。
一、数字化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过程代表了数据规模由量到质的转变过程,也代表了数据将成为一门资源并在高职德育管理中担当着日益关键的角色。综合来看,数字化的优点如下。
1.数据离散程度
一是数据来源多,数据来自不同的应用系统和不同的设备,决定了数字化形式的多样化。二是数据类型多样,其中以非结构化数据类型居多。传统的企业中,所有数据都是以图表的形式存储。在数字化中,有70%~85%的数据都是图像、声音、录像、网络日志、链接消息等非结构化或者半结构化的数据。三是数据之间相关性强,频繁互动,如管理人员上传的图片和日志,也和管理人员的地址、行程等资料有很大的关系。
2.数据处理能力
数字化处理能力极快,这是数字化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数字化和海量数据处理之间的主要差异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数字化的数据规模更大;另一方面,数字化的转型迫在眉睫。数字化是在整合信息化的基础上,提升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加管理的效能。而更广义上的数字化强调数字技术对德育管理的重塑,数字技术能力不再单纯地解决学生信息共享的问题,应该成为赋能高职德育管理模式创新和突破的核心力量。
3.技术融合距离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数字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数据的分析使用与隐患排查分析。对信息数字化过程的深入研究,不但可以将隐藏的信息数据挖掘出来,而且可以利用其中隐含的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职德育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安全隐患或者管理漏洞,并及时找出对策,以便“防患于未然”。
在校园网中,高职院校可采用开源技术和去中心化的框架对校园网进行基于互联网的改造,通过提供高速点对点的分布式数字化平台协议,与高职院校内的各院系单位和科研院所等进行数据库互动,建立数字化联盟基础信息库,同步高职的信息管理、科研信息、专业信息、网络教育课程信息、教师身份信息、学生学历信息、学分信息、教师学位证书信息等,并广泛应用于学生身份验证、教师网络教育、办事申请、教师个人知识产权维护、学校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类场合。
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日常考勤、上课情况、身体状况等所有的数据都先经标注时间戳等标记,然后以分布式的网络结构保存于德育管理数字化节点中,经批准的第三方组织以及用人单位可以直接从任意数字化节点中查询学生的状况,一方面能够提高高职德育管理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使用分布式架构也能够减少各院校信息化建设成本,并且保证数据的稳定性。要使高职院校内所有的应用平台形成应用联盟数字化体系,各平台之间通过网络合作共享并维护联盟数字化,当每个平台成员的自身数据发生变化时,通过数字化分布式结构自动提醒并同步其他应用平台成员,在师生共同使用时在某平台注册完成后,与其他平台同步信用授权验证的数据,在共同使用或访问联盟数字化内其他平台时,也不需要重复验证。高职院校要采用先进的数据共享方法,实现教育服务信息跨部門、跨学校、跨地域的共享管理与使用,有效推动教育服务信息协同办理,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网上办理业务体验,进一步完善教师在线办理业务制度,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二、高职院校数字化德育平台的功能设计
1.系统权限设计
(1)评价权限。对高职院校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考核和全面评价,包含了系部管理评价、班级管理评价、社团管理评价、学生会管理评价、个人管理评价等项目模块。系部管理模块由系部负责人员查看和更新,内容包含系部组织架构、系部公告、系部新闻、系部内部评比等内容。班级管理评价由班主任和班级管理人员定时上传节点内容,内容包含班级纪律、卫生、环境建设等相关内容。社团管理评价包含了社团架构、社团活动日志、社团人员管理等相关内容。学生会管理包含组织架构、学生会内部新闻、学生会内部评比等内容。个人管理评价包含日常纪律管理、日常考勤等相关内容。(2)查看权限。查看权限面向校长、中层管理、班主任、普通教师、学生会干部、班长等特定的管理人员,不同的人员管理权限不同。学生处:制定评价指标,配置用户权限,修改用户权限,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学生的校园礼仪,培养学生公民素养,总结高职德育工作。班主任:评价本班学生,查看本班学生评价记录,从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拓宽学生公民素养培养路径,高度概括班级德育整体工作。任课教师:评价所教学生,查看所教学生评价记录,拓展研究型课程评价,学生课堂思政评价,学生学习表现评价。学生:查看自己的评价记录,反思矫正行为表现。(3)修改权限。如果某个评论行为结束后发现该次评价存在一定偏差和错误,通常情况下调整和纠正主体必须是德育处专任教师,也可以撤销这个评论行为。
2.指标管理
(1)指标层数。德育管理要以德育工作为核心,对其科学规划、有效组织,努力提升德育水平,灵活运用各种协调和监督手段赋予教学工作生机与活力,使其健康稳定发展。德育管理内容复杂全面,除了包括德育目标管理和安全管理外,还包括日常考勤管理、德育对象管理、违纪管理等。本评价体系指标设置具有层级式特点,其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分别是四個与多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管理人员、文件与制度、管理运作、管理效果,其中管理人员分为基本素质、岗位职责、人员配备、管理能力、培训情况、综合素质等几个二级指标;文件与制度包含德育文件如德育计划、大纲、学生信息库、德育教材,德育制度如学生、学籍、班主任,考勤,教室管理,四类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全系班主任工作会议,辅导员制度等;管理运作包含德育手段、德育秩序、常规检查、德育计划执行情况;管理效果包含学生反馈、教师反馈、家长反馈、部门反馈、德育成果、德育改革等。(2)指标项目。指标的各个项目由高职院校按照本校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如高职院校将发展教师的主要内容设置为教师道德素质、学生素质、学业水平、学习成绩、学业表现、实用技能、沟通与协调、体育与卫生、艺术与表现等九大项目。教师道德素质中包括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努力进取、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五个小项目,并能对尊敬师长进一步细化,如主动向老师问好、不与老师顶嘴、不给老师取绰号、成为老师作业小帮手等。(3)指标计分。每学期学生采用德育积分制度,100分以上为优秀,80分~100分为良,70分~80分为中,60分及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对德育学分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在次月10号以前完成。月德育分低于60分,在班级公布后由班级组织学习和整改;月德育分连续两个月低于60分,由班级报学生工作部进行整改;每学期学生德育积分平均低于60分,由班级报学生工作部安排假期进行专项整改。
3.评价过程记录
学校发展评价体系记载着学生的知识与活动,是学校在发展进程中通过加深认识、实践积累、总结更新赋予个性化旺盛生命力的成长历史,是全面记载与展现学校的真实情况的信息汇集。学校成长评估体系中所存储的数据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自我评估,另一方面是学校评估。这是双方沟通的前提和基础,也可理解为强化学生和教师、管理人员间的相互认识,并避免学生自身评估与校方评估的对立化,可以加强校方对学生的考核水平,可以切实培养学生自主认知、自我发现的能力。学校的评估管理系统记录了教师和校园管理人员的评估流程,每一个评估的日期、被评估学校、评价的分数都作了详细的记录。整个学生发展评估体系的所有记录都从其中反映出来,用户可依据评价系统授权,结合自身需要随时进入系统并在允许范围内有针对性地查询记录。
4.不良学生警示管理
(1)警示结果查看。查看学校成长评估体系发布的不良预警信息,系统对用户提供权力支持和信息共享。以提醒结果查阅为例,有权查阅全部结果的除了教导处和学生处外,还有团委和学生会;任课教师的查阅权限仅限于自己所教的学生;班长可按专业化分工查阅对学员的提醒结果。(2)警示学生的处理结果。用户处理系统中的学生活动警示结果时,要把处理结果如实录入系统,以便其他系统查询。当然,客户查询后可以查阅到自己授权下的提醒处理结果,对没有授权的提醒处理结果则不能查询。学生警告结果是动态更新的,当被警告处理的学生取得显著进步时,有关考评人可视情况为其加分,但学生仍要填写处理评估结论。每评分一次,系统将自动更新评分,并产生最新的评分结果,对没达到警示标准的,系统会将其警示结果自动删除,警示结果中将不再显示该学生的个人信息。
5.学生成长评价打分
学校成长评估系统由所有评价主体负责对某个学校评估结果进行客观打分,此时要设定一个基础分数,每个学校的评估结果综合评分和该基础分数相加就得到该学校的最终评估分数。而学校的成长与评估打分结果,评估分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评估人处理结果的不断变化而上下浮动。
6.学生成长评价修改
如评价者发现自己的评估结果有失公正或存在错误,可以依据系统赋予的修正权限对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修改。如学校管理人员对某一评价者评分结果存在公正性及合理性质疑,系统在掌握详情后可进行合理调整,对权限小的用户而言,修改评分结果的主体只能是权限大的用户,而权限小的用户不允许改变权力大的用户的评分结果。而评估结果一经调整,学校管理系统将自动更新对被评价者的最终评分,从而产生最新的评分结果。
7.评价结果查看统计
(1)学生评价结果日查看。为体现学校成长评估体系的动态及时更新特性,使用者可以对学校的评估结果进行定期查询。如果学生评估结果更改在当日完成,系统将利用其更新的自动性功能展示最新评估结果。(2)评价结果日统计。系统除赋予评价结果日查看权限外,还提供了周统计功能,使得更新和总结具有动态化特点,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能确保工作的有序性和规范性。这样,用户可以周为单位对学校教育评估结果进行查询。开通此项功能的初衷是使班主任和授课教师及时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做到了如指掌,从而为今后德育教学活动的全面铺开和进行个别德育奠定坚实的基础。(3)评价结果月统计。学校发展评估管理系统设置的功能可对评估结果按月进行统计,使用者以月为单位对学校评估结果按需进行针对性查询。此功能不只是为了使学生管理者、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异常和变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获得进步的动力,并进行反思。(4)评价结果学期统计。学校发展评估管理系统设置的功能可对评估结果按学期进行统计,使用者以学期为单位对学校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查询。对所有的数据进行一个总体分析和趋势预测,方便管理者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德育管理,并及时调整德育管理策略,真正体现了教育结果的公平性。(5)教师评价记录统计。作为一种数据总和,它体现了作为被评价者的全体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所有评定成绩。和前面的教师过程记载一样,它记载着他们的知识与活动,并真实反映了他们的发展过程,是对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的认识、经验、积累与进步的个性化的生动的历史见证,是全面记载与表现他们真实情况的资料汇编。和前面教师过程记载不同的是,后面教师过程记载的是对全体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的评价过程,是每一个评价的时间、被评价学生、评价分数的具体记载。
三、建設数字化德育平台的保障
1.抓好“两个落实”建设
一是秉持工匠精神,坚持学校共同发展目标不动摇,切实发挥德育的引导作用,五育共建、协调发展。高职院校建设井然有序,思想开放明确,目标高度统一,能使全体师生真切感受到校园文化环境的改善与优化,培养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二是把师生行为文化的培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高职院校从行为、仪表、语言及礼仪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和规范,组建以弘扬工匠精神为引领的学科兴趣小组,能使师生综合素养快速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大大增强。
2.紧抓“两支队伍”建设
一是德育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对德育教师队伍建设给予高度重视,结合新时期发展需要,从途径、模式和方法等方面对德育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二是德育骨干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重视德育中层干部和学生干部的培养,重点培养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断提升区域学生整体素质水平。
3.创建校园“五张名片”制度
校园“五张名片”即学生跑操名片、寝室服务名片、校园名片、班级学习活动名片、“五声”德育活动名片。高职院校要与辖区内众多兄弟院校建立信息化德育合作关系,形成强大的地域竞争力。
4.严格执行“十倡导”“十反对”等各种规章制度
这些规章制度使学生的言行举止更加文明,明显减少了谈恋爱、打架斗殴等现象,养成了见师长时能主动问好的良好行为习惯。学生也能自觉不留怪异发型,在学校集体吃饭的时候做到不插队、不拥挤、不抢座位等。
5.实施全员教育“1+3”关爱计划,建立三个良好的课堂常规
教师进出校园成为一个常态,教师谈心沟通成为一个常态,学生严格遵守校纪校规成为一个常态。这样,能使厌学、旷课的学生越来越少,努力向上的学生越来越多;消极怠工的教职工越来越少,真心实干的员工越来越多。通过全员教育“1+3”关爱项目的实施,高职院校真正建立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情景式育人模式。
四、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要推进“数字化”德育管理模式,进一步解决日常德育管理工作量大、效率低的问题。高职院校要通过联合家、校、企业、社会四方协同实施德育的管理模式,打造一体化的数字化高职德育数据管理平台,使德育管理具备个体针对性、整体开放性、互动交融性,以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小博.数字化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
[2]陈娅.数字校园环境下高职院校德育新模式的构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4).
[3]孙淼,贺广琰.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2).
Exploration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Digital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i Jianuo
(Zhangjiagang Branch School, 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 Zhangjiagang 215600, China)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faced by moral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t this stage, teachers need to start from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iversify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network platforms, play the role of digital technolog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explore new ideas and new ways suitable for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management through digital network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digital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importance of digitalization for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functional design of the digital moral education plat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moral education platfor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cooperate to educate people; digitization;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