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第二课堂引入人文红利训练为必修课的探讨

2023-05-30崔基哲李斐斐

成才之路 2023年3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心理健康

崔基哲 李斐斐

摘要:人文体现为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等,人文红利是人文思想与行为带来的红利,这需要专业训练,具体是学生与舍友、同班同学、院系友及全校同学一起交流相关公益项目提供的很多案例和观点,发表自己意见,听取他人意见,达成正能共识,无须特定师资。此训练已做小规模“实验验证”,学生反馈良好。此训练强力辅助大学生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关键要素)、创新创业和就业,一举多得。疫情期间此训练可在线上进行,以有效辅助高校教学,缓解学生心理压力。高校应将人文红利训练设为第二课堂必修课。

关键词:高校;人文红利;第二课堂;心理健康;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3-0017-04

“人文红利”一词由杨斌首次提出,他认为人口红利已过时,人才红利尚在,未来更要激发人文红利。本文探讨人文红利概念及及其重要性,介绍人文红利训练方法及小规模“实验验证”结果,总结人文红利训练与高校第二课堂匹配性及高校应将人文红利训练设为第二课堂必修课的必要性。

一、人文红利概念及其重大意义

人文,百度百科解释为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等,把人视为完整的人。人文红利,可以理解为(社会大众)人文思想与行为带来的红利。即社会大众人文思想与情感及行为较好,各方面合作与互助更好更广,形成更大合力,创造更多红利。

人口红利来自劳动者占比,人才红利来自劳动者个人能力,人文红利来自人才合力与互助,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1.举例说明人文红利

(1)创业中的人文红利(爱情红利)。李某芳男友刚开始创业,经常和她谈项目,她基本上听不懂。她问男友:“你觉得我听懂了吗?”男友回答:“对牛弹琴。”她又问:“那你为什么还跟我说?”男友回答:“我在和你说的过程中整理思路。”李某芳倾听男友项目就是对男友的尊重、信任,是爱情的表现;男友整理思路,事业成功,这就是爱情(人文)红利。假设李某芳说:“我听不懂,和我无关,不想听。”结果会怎么样,可想而知。

(2)创业中的人文红利(友情红利)。2002年初,韩某拿到国外某公司总代理,通过好友张某找到崔某。崔某未提任何条件就联系老师做实验,老师要求一次性支付12万元。韩某资金不足,老师同意先付6万元。实验结果很好,还用于一项重要工程。韩某邀请崔某加盟,崔某要求底薪8000元。韩某说资金紧张,提出5000元底薪加提成,崔某同意。韩某要在最贵地段租办公室,月租4万元。崔某提议不必奢侈,韩某说与高校合作需要门面。崔某说:“与高校合作是靠我和老师的情谊。”韩某不认可。崔某说:“你不缺钱,那就给我底薪8000元。”韩某说:“你不值。”崔某说:“那我退出,并告诉老师。”韩某回应:“请便。”韩某请张某劝崔某,崔某则希望张某评理、协调,张某说自己不懂商业,劝崔某和韩某友好协商。崔某选择退出并提醒老师。韩某未能拿到实验数据和样板工程资料,无奈放弃该项目,赔了本。崔某入职知名跨国公司,月薪8800元,三年后翻倍。

简言之,一开始,韩某靠自己和张某、张某和崔某的友情及崔某和老师的师生情节省了很多时间与资金成本,获得了很大的人文红利。后来韩某不重视、不尊重崔某的人文思想与情感,和崔某发生冲突;张某缺乏协调韩某和崔某矛盾的人文能力,导致大家都失去了后续的人文红利。

2.提出人文红利概念的重大意义

需要两人以上合作共事的事情,成败通常和激发或失去人文红利有关。人文红利对所有经济活动都很重要,想挣钱但资金不足的广大普通人和创新创业型中小微企业更需要人文红利,更应该追求人文与红利共赢。过去,很多人为红利而放弃人文(忍受不被重视、不被尊重);未来,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少,个人与企业不追求人文就很难得到红利。

提出人文红利概念可以使社会大众认识到人文思想与素养可以带来红利,提高人文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同时给社会大众人文思想与素养指明红利方向,实现人文与红利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应从人才红利层面升华到人文红利层面。

二、个人激发人文红利的关键要素及其训练必要性

全社会人文红利,建立在社会大众激发人文红利的基础上。由人文红利概念及两个案例可知,激发人文红利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本人因素,即让他人感到重视、尊重、关心的人文素养,往往表现为看待和解决各种问题与冲突的综合思维与沟通能力,简称“思维与沟通能力”;二是他人因素,即要有很多高素质朋友及人脉。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人文红利两大要素需要后天训练。显然,作为个体进入社会前最重要的实践阶段,大学期间进行相关训练,是奠定人文红利两大要素基础的最佳时机。

三、人文红利训练方法及小规模实验验证结果

1.人文红利训练方法

大学生和他人交流很多的案例和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他人的意见,达成正能共识,就能奠定人文红利的两大要素基础。

(1)案例和观点举例。1)案例和观点1(来自前述案例1)。案例描述:李某芳男友刚开始创业,经常和她谈项目,她基本上听不懂,但耐心地听。她问男友:“你觉得我听懂了吗?”男友回答:“对牛弹琴。”观点:这说明李某芳不太可能给男友事业带来有效帮助。选项:□非常支持□比较支持□中立/不必探讨□比较反对□非常反对提示:李某芳听不懂,男友为什么会和她谈得很来劲儿?

2)案例和观点2(来自前述案例2)。案例描述:2002年韩某拿到国外一项新技术中国总代理,通过张某找到崔某,崔某未提任何要求就促成韩某和母校老师合作,费用是韩某预算的一半。之后崔某提出底薪8000元的要求,韩某认为不值。崔某希望张某出面协调。张某说自己不了解具体情况,劝两人好好协商。观点:張某情商很高。选项:□非常支持□比较支持□中立/不必探讨□比较反对□非常反对提示:张某如此说和直接说“我不想管你们的事”有何区别?张某管或不管此事,他会得到和失去什么?此案例和观点的关键在于“情商”是什么。

“大学生就业帮扶训练”公益项目(以下简称“公益项目”)通过“人文红利训练”小程序提供很多类似案例和观点。公益项目得到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支持,在北京市民政局备案,入驻腾讯公益平台。

(2)交流对象与频率。交流对象主要有以下四类。1)宿舍交流。大学生住宿舍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特点之一。宿舍既像家庭,又像合作团队。大学生和舍友交流上述案例和观点,既可奠定人文红利本人因素基础,又可奠定人文红利所需朋友因素,加深相互了解与友情,营造很好的“家庭”和“团队”人文环境,舍友不再是“陌生的熟人”,意义非常重大。建议全员每周一次,任何两三个人可以随时随地交流。2)班级交流。同班同学也有很亲密的关系,和舍友差不多。各班组织交流,4人~6人一组(每宿舍1人),建议两周一次。3)院系内交流。院系友关系也比较密切。各院系要积极组织,4人~6人一组,各年级都有,如有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就更好,建议每月一次。4)校友交流。跨院系跨年级交流,其主要意义是拓展校友人脉。人文红利训练提出“六个一”目标:每一位学生在每一个院系、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级至少认识一位朋友,至少交流一次。

建议学校组织定时定点交流会———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都有交流会,学生有时间就来参加。

(3)交流方法。4人~6人一组,每周一次,每次1.5小时,一组交流6个案例和观点,发表自己意见,听取他人意见,达成正能共识。在工作中,绝大部分业务只能采用一个方案,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4)交流地点。线下、线上都可以交流。最好是在线下学会交流,然后在线上交流,不受疫情影响,可有效辅助高校在疫情期间正常运转。

(5)训练成绩及其意义。每一个案例和观点都是测试题,有利于人文红利的正能选项得高分。案例1和观点,“非常支持”得高分(原因请看案例);案例2和观点,“非常反对”得高分(原因请看案例)。测试为6题一组,在小程序上进行,鼓励大家在测试时相互交流。如不交流,过关不易;认真交流,过关不难。此成绩直接表示人文红利本人因素———思维与沟通能力,可以代表心理健康指數。

*人文红利训练方法小结

如上人文红利训练可以有效奠定人文红利两大因素基础,遇到各种情况就可以得到他人帮助或给他人帮助,有效激发人文红利。人文红利训练无须特定师资。

*人文红利训练不会有任何副作用

北京某高校一位学生说老师担心人文红利训练有副作用,具体如下。担心一:有人在解释自己观点时说出隐私后感到压力,怎么办?回答:一个人在4人~6人场合说出来的不太可能是隐私;不小心说出后感到压力,就要学会面对。担心二:学生在交流时会不会因观点不同而发生冲突?回答:交流发生冲突的主因是“我对你错”“你幼稚、顽固”等。人文红利训练是大家过关之前不会有以上想法,不会出现此类冲突。

如果发生以上问题就很可能和心理健康有关,早发现早解决问题比藏着掖着问题带进未来好。

2.人文红利训练小规模小组实验

“小组实验”在2022年4月25日~5月20日期间进行,共11位学生参加实验,10位来自上海A高校,1位来自上海B高校。11人分四组,甲组(宿舍)2位女生,乙组(宿舍)2位女生,丙组为1对恋人,丁组(宿舍)5位男生。

学生开始和组员交流,甲组2位女生在一个案例和观点中无法达成共识,看了正能解析(公益项目负责人观点),还是无果,在微信群里提出质疑认为不应该有“正确答案”。其他同学跟进交流该案例和观点,包括正能解析内容,有支持的、有反对的……

公益项目负责人强调“正确答案是有利于人文红利的选项”,最后大家基本都认可公益项目负责人观点,达成共识。之后,大家都和组员交流,公益项目负责人未再参与。实验结束后,上海A高校10人回答问卷,反馈良好。

四、人文红利训练与高校第二课堂很匹配

以上小组实验表明人文红利训练无须特定师资,一组(宿舍)4人~6人全部达到目标大约需要30小时~40小时,按每周一次,每次1.5小时计算,需持续一个学期。疫情期间可在线上开展,且有量化成绩,很适合成为高校第二课堂。人文红利训练不排斥高校现有第二课堂内容及体系。

五、人文红利训练应成为第二课堂必修课

人文红利训练以宿舍和班内交流为主,都有重大意义,需要高校通过教学进行组织。而且,人文红利训练可以强力辅助党中央、团中央和教育部多项政策,应成为高校第二课堂的必修课。

1.人文红利训练强力辅助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思政厅函〔2021〕10号要求全国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可概括为三点。第一,要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网络;第二,鼓励大学生同学间朋辈帮扶;第三,本专科生要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

人文红利训练设为第二课堂必修课是教育部上述要求的很好的解决方案,甚至是唯一解决方案。首先,同学间朋辈帮扶。大学生和舍友、同班同学、院系友和全校跨年级跨院系同学交流很多案例和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他人的意见,达成正能共识的过程是非常有效的同学间朋辈帮扶。其次,心理健康四级预警网络,其中最关键的是宿舍与班级预警。高校人文红利训练作为第二课堂必修课后,小程序后台可以监测每一位大学生参与训练的结果,如有人不参加训练,或参加训练却总不达标,就说明他没有和舍友及同班同学交流,应发出预警,相关教师或班级心理委员、班长等相关人员要及时了解情况。如果他不排斥交流,且有打工挣钱太忙等合理理由,就可以解除预警;如果他没有合理理由而排斥交流,就可以深入跟进。对以上观点,前述小组实验结束后问卷调查中有相关提问,60%(6人)回答“非常支持”,40%(4人)回答“比较支持”。前面“人文红利训练不会有任何副作用”提到万一有人在交流中说出隐私被泄露给第三方而感到压力怎么办和在交流中发生冲突怎么办,这都可以是一种心理健康预警。预警后积极面对,寻求同学或老师支持和帮助解决问题比不预警、不治疗,把问题拖进未来好。高校其他课程和活动很难起到如上预警作用,即使其他课程或活动是必修的,如果短期内学生不好好学习或不好好参加,就有可能是本人兴趣爱好因素而不是心理因素,或者确定为心理因素时往往已经很严重。相比之下,人文红利训练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每个阶段都可以按一周或两三周设定目标,学生不按时完成目标就预警,很及时。再次,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高校将人文红利训练设为第二课堂必修课可以起公共必修课的作用。只有同学之间广泛交流的人文红利训练,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人文红利训练强力辅助大学生创新创业

绝大部分创新不是一个人灵机一动或闷着头想出来的,而是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出来的。绝大部分创业不可能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团队。显然,人文红利训练可以有效辅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

3.人文红利训练强力辅助大学生综合素质(关键要素)

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发文(中青联发【2018】5号)要求全国高校开展第二课堂,其宗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内容丰富,最终表现为解决各类问题,而大部分问题需要和他人沟通交流。因此,综合素质关键要素是思维与沟通能力,这恰好是人文红利两大要素之一的本人因素。而人文红利训练则是有效提升综合素质的关键要素。

4.人文红利训练可有效推动大学生跨校交流

教育部要求高校开展跨校交流,第一课堂跨校交流,尤其是不同分数线的学生的交流很不容易,但是第二课堂跨校交流就没有问题。人文红利训练可有效推动大学生跨校交流,对激发全社会人文红利能起到重要作用。

5.人文红利训练强力辅助大学生就业

党中央一直非常关心大学生就业问题,人文红利训练能强力辅助大学生综合素质(关键要素)、心理健康、创新思维及相关能力,还能有效储备高素质朋友和广泛人脉资源,有效提高广大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意愿,进而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六、结语

高等教育应从人才红利升华到人文红利层面。学生与舍友、同班同学、院系友及全校学生的四级交流,在人才红利层面是可做可不做,但是在人文红利层面是必须做。全社会的人文红利需要代表所有人民利益的政府,我国在这方面会彰显巨大优势。人文红利训练小组实验表明学生很受益,达标人均需40小时左右,适合高校将其设为一个学期第二课堂的一项活动,并且不受疫情等特殊情况的影响。人文红利训练提高大学生与他人共事相处的基本能力,这像一个人基本体能一样,意义重大,高校应考虑将其设为必修课。参加前述小组实验的上海A高校10位學生,已经联名向学校申请将人文红利训练设为该校“梦空间”第二课堂必修课。人文红利训练和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关键要素)、创新创业、就业等有密切关系,第二课堂主管部门牵头、校级领导挂帅协调相关部门,能更有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1]周鑫,罗光福.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J].心理月刊,2019(16).

[2]赵为.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全程做好服务保障[N].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1-09-24.

[3]崔基哲.基于网络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关键要素训练与评价[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12).

Exploration of the Introduction of Humanistic Dividend Training a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i Jizhe1, Li Feifei2

(1.Beijing Project of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Qizhi Social Work Service Center, Beijing 100084, China; 2.School of Art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Abstract: Humanism is embodied in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people, respecting people, caring for people, etc. Humanism dividend is the dividend brought by humanistic thought and behavior, which requires professional training. Specifically, students exchange many cases and views provided by relevant public welfare projects with roommates, classmates, faculty friends and the whole school, express their own opinions, listen to others opinions, and reach a positive consensus without specific teachers. This training has been verified by small-scale "experiment", and the students feedback is good. This training strongly assists college students in their mental health,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elem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During the epidemic, this training can be conducted online to effectively assist college teaching during the epidemic and reliev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essu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et humanistic bonus training a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second classroom.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ltural dividend; the second classroom; mental heal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