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CEP协定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

2023-05-30赵青松郭啸

时代金融 2023年3期
关键词:成员国纺织服装

赵青松 郭啸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区开始运行,协定的实施必将给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贸易带来许多机遇与挑战。论文通过总结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贸易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与RCEP成员国纺织服装的贸易特征。RCEP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原产地累积规则将促进中国纺织服装及中间产品的出口。通过GTAP模型的模拟发现,RCEP关税减免、削减技术性和绿色贸易壁垒都将增加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对美国、欧盟、越南和印度等主要经济体的出口,特别是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增幅较大。为此,中国企业要高质量实施RCEP协定,充分利用关税减让表来扩大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加强与各成员国纺织服装的产业合作,积极做好应对贸易摩擦的准备。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截至2022年7月,RCEP已在8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5国生效,RCEP的实施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FTA)正式落地。RCEP成员国均是中国重要的经贸伙伴,2020年,中国对RCEP成员国的进口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8%和27%,其中,东盟、日本、韩国分别是中国第一、第四、第五大贸易伙伴,RCEP协定还首次在中日两国之间建立了自贸伙伴关系。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和服装产品出口国,RCEP的实施必将有利于中国扩大纺织等传统优势行业产品的出口。在此新形势下,如何用好各成员国降税安排等新规则,扩大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深入分析RCEP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贸易的影响,对此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体上,现有文献主要涉及RCEP的贸易效应、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和贸易现状、RCEP对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影响三个方面。例如,李新兴等(2020)研究了RCEP对中国贸易规模和结构、GDP和福利水平的影响,提出RCEP削减关税有利于中国扩大对外贸易规模。陈淑梅等(2014)运用GTAP模型分析了RCEP的经济效应,发现RCEP对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刘璇(2022)认为,RCEP生效不仅有利于降低中国纺织服装业产品的出口成本,扩大出口规模,还降低了成员国间的投资壁垒。张立杰(2019)研究了不同国家的纺织服装贸易潜力,认为RCEP将推动区域纺织服装产业链和供应链持续优化。胡静寅(2021)提出RECP的签署有助于扩大中国纺织服装的贸易出口,促进产业转移升级。林涛(2019)提出关税减让、原产地累积规则、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措施将有利于中国和世界各国进行更为密切的纺织服装产业合作。许菱(2022)研究了中国与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的发展格局,发现中国与RCEP国家从总体和多维度上都存在着竞争和互补关系。

综上,现有文献对RCEP的研究侧重在宏观经济效应,即其对各成员国的GDP、社会福利、进出口贸易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关于RCEP对中国具体行业影响的研究不足。有关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相关文献很少,说明学界对纺织服装业的关注度较低,特别是有关RCEP对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文重点研究RCEP新规则对中国纺织产品贸易的影响,这既是对相关文献的有力补充,也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价值。

二、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贸易现状

(一)中国纺织产业产出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飞速发展,纺织服装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纺织产业链,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纺织工业大部分指标达到甚至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据统计,2018年,中国纺织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共有32.9万个,纺织行业从业人数达1612.4万人,总营业收入约6.41万亿元,人均营业收入58.1万元。2020年,全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52万亿元,占全国工业营业收入的4.3%,利润总额2065亿元,占全国工业利润的3.2%①。同时,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稳步优化调整,服装、家纺及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纤维消耗量比重由2015年的46.4:28.1:25.5调整为2020年的40:27:33。2021年,中国纺织行业运行质效稳中向好,内销和出口都保持着良好的态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利润总额2677亿元,同比增长25.4%。

(二)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现状

加入WTO二十多年来,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经历了从快速增长、稳步增长,到稳定平台期三个发展阶段,并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②据统计,2001-2021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从3万家增加到10万多家,出口额從527亿美元上升到3227.1亿美元,共增长约5.12倍(见表1,下同)。其中,2017-2019年,纺织服装贸易增速放缓,2019年的出口额还出现下滑,但2020年以来,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又呈现较快增长。近五年来,中国每年保持在250亿美元左右的进口规模。

2021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额高达3227.1亿美元,同比增长8.94%,其中,纺织品出口额为1452.03亿美元,同比下降5.6%;服装出口额为1702.63亿美元,同比增长24%;纺织品服装进口额为277.3亿美元,同比增长16.93%,其中,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额分别为157.2亿美元、120.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4%和 29.3%。长期以来,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保持着较高的贸易顺差,2021年的贸易顺差为2942.4亿美元,占当年中国整体贸易顺差的比重为43.5%。

市场份额方面,200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的比重为15.6%,到2008年,这一数字提升到27.34%,2016年提升到32.4%,后稳定在三成以上。2019年,中国占全球纺织服装出口的33.9%,2020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至36.9%。当前,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对象日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传统市场(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依存度不断降低,新兴市场的比重稳步提升,传统市场占中国出口的比重从2001年的75.8%降至2019年的48.4%。与此同时,中国纺织产品的出口结构持续优化,纺织品占出口比重从2001年的32%增长至2019年的44.2%,同期服装占出口比重则从68%降至55.8%。2020年,由于口罩的出口激增,中国纺织品出口比重首次超过服装。

(三)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贸易现状

1.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贸易规模及结构。RCEP区域在全球纺织服装贸易中有着重要地位,15个RCEP成员国涵盖了全球最主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据WTO统计,2020年,RCEP成员国向全球出口纺织品1866亿美元,出口服装2088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额的57%和46.5%。RCEP成员国中,既有中国这样全球重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又有经济增长潜力较大的东盟国家,还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较强购买力的发达国家。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1年,中国对RCE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产品进出口总额为987.6亿美元,同比增长13.4%(见表2)③,占行业全年贸易总额的27.7%。其中,对RCEP国家出口纺织品服装870.4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占行业出口总额的28%;自各成员国进口纺织品服装1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占行业进口总额的42%。

从各成员国来看,东盟、日本分别是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第二、第四大出口市场,韩国、澳大利亚也是中国终端产品的重要出口目的地。在进口方面,东盟是中国纺织品服装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东盟每年占中国行业进口总额的30%。此外,中国从韩国进口了部分纱线及功能性面料、服装等产品。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纺织原料,如2021年,中国从两国进口羊毛总量超过20万吨,进口额超过20亿美元。

在贸易结构上,中国对RCEP成员国的出口以下游服装和纺织制品为主。例如,服装主要面向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市场;纺织制品(包括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主要出口到日本,其次是越南和泰国。纺织面料大多出口到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中国自RCEP国家进口主要产品是纱线和服装,纱线(棉纱为主)主要来自越南、印尼、日本和韩国,特别是越南占中国棉纱进口额的约45%。中国进口服装主要来自东盟,其中越南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

2.中国与RCEP成员国纺织服装的贸易特征。论文运用贸易竞争性指数(CI)④和贸易互补性指数⑤,具体分析中国与RCEP成员国纺织服装产品的贸易特征。

第一,通过计算2016—2020年中国与RCEP成员国纺织服装的贸易竞争性指数(见表3),发现中国与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的CI指数基本高于0.8,其中,与越南、新加坡、菲律宾三国的CI指数持续高于0.9,说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纺织服装贸易结构上相似,存在较高潜在竞争性。

中国和日本、韩国的CI指数一直介于0.65至0.8之间,潜在竞争性较弱。由于日本、韩国是纺织服装的重要消费市场,两国更加专注于优质或精细化纺织服装业产品的生产。近年来,中国对韩国CI指数逐渐上升,2020年达到0.797,其原因是中国将纺织服装中低端产业向成本更低、税收更优惠的东南亚地区转移,纺织服装产业整体向中高端转型。另外,中国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潜在贸易竞争性偏低,这两国的消费市场和纺织原料供应主要是纺织服装和优质羊毛等,与中国的贸易结构差距较大。

第二,本文从中国进口与RCEP各国出口、中国出口与RCEP各国进口两个角度分別测算中国与各成员国纺织服装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一方面,2016-2020年,中国进口与东盟的贸易互补性上升,与澳大利亚的贸易互补性下降,与韩国、日本出口贸易互补性长期处于0.7-0.8,基本保持稳定(见表4)。从国别来看,2020年,中国进口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出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超过0.8,说明中国与这四个国家的出口结构契合度不断提升;中国与缅甸、柬埔寨出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在0.6-0.7,且贸易结构契合度呈上升趋势。此外,中国和越南、韩国、菲律宾等国在近年来也保持着较高的出口契合度。

另一方面,2016―2020年,中国出口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口的贸易互补性上升,其中与马来西亚的互补性增长幅度最大,从0.786上升至0.953,而与其他 RCEP 伙伴国进口贸易互补性变化状态则较为稳定(见表4)。从国别看,2020年,中国出口与RCEP伙伴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文莱、日本、马来西亚、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老挝、越南、缅甸、柬埔寨,前七个国家与中国的贸易互补性在0.9以上,菲律宾和泰国在0.8以上,在0.6 以下的仅有缅甸和柬埔寨。

三、RCEP对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影响机理

RCEP协定由序言、20个章节及货物和服务贸易、投资和自然人临时移动承诺表组成。⑥RCEP在货物贸易领域的零关税比例达到90%以上,在投资准入方面采用负面清单的方式,协定里还纳入了经济技术合作、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方面内容,这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措施都将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产品贸易的增长。

(一)关税减免和贸易便利化措施

RCEP整合了15个成员国之间的双边自贸协定(FTA),协定实施后,纺织服装产品的关税大幅下降,大部分纺织服装产品都将享受到超出原有双边自贸协定的关税减让。RCEP协定通过制定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等措施降低了贸易壁垒,提高通关效率,减少贸易成本。例如,对货物通关时间,协定规定绝大多数货物于抵达后48小时内放行,并对快运货物6小时内放行,这些措施都将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与各成员国的贸易合作。

(二)原产地累积规则

在RCEP生效之前,许多成员国之间已签订了双边FTA,各种原产地规则错综复杂和相互交叉,容易产生“意大利面碗效应”。RCEP协定第三章“原产地规则”中规定区域内成分达到40%均可开出原产地证书,并享受优惠关税待遇。该原产地累积规则鼓励使用RCEP区域内中间品,有利于扩大区域内投资,构建区域内纺织服装产品供应链体系。RCEP实施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可以在区域内根据关税的高低、海关程序的简易程度选择中间品进口来源地。如中国向日本出口服装,中方可从各成员国进口服装面料等原材料,只要区域内原产成分达到40%,中国出口日本时便可享受关税减免,

(三)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

RCEP将对中国深化纺织服装业的国际产能合作,与东盟国家构筑互利共赢的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中国的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完整,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强,中国纺织企业在生产创新、国际营销网络和电子商务经营等方面都有较强优势,而东盟国家具有廉价劳动力等低成本生产要素的优势,这与中国形成良好的优势互补。RCEP生效将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业产业链向东盟等国家转移,加快纺织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中国提升面料等中间产品对东盟国家的出口,提高中国在全球纺织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并有助于中国保持在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的中心地位。

四、RCEP对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影响

(一)RCEP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贸易的影响

为模拟RCEP对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影响,本文基于最新发布的GTAP10.0数据库,将该数据库中的141个国家或地区划分为11个组别,分别为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澳大利亚、新西兰、东盟、欧盟、印度、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根据ISIC Rev.3,将57个产品部口划分为2个组别,ISIC17纺织品的制造、ISIC243人造纤维的制造和剩余产品类别所包含的产品⑦。另外,由于RCEP生效后,纺织服装产品的关税下降空间较小,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逐步凸显。因此,将技术性和绿色贸易壁垒入冲击变量,设置了如下两个情景:

情景一,RCEP成员之间所有产品关税降为零,技术性贸易壁垒削减2%(S1);

情景二,RCEP成员之间所有产品关税降为零,技术性贸易壁垒削减2%,绿色贸易壁垒削减2%(S2)。

使用GTAP软件进行一般均衡模拟求解,研究发现RCEP实施后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将出现大幅增长。在情景一下,中国对欧盟、日本、美国的出口增加较多,其中,增加值最大的是欧盟各成员国(增长31.88亿美元),其次是日本、美国和印度,分别增长了27.11亿美元、23.56亿美元和22.38亿美元。在情景二下,排在中国出口增长前五位的经济体为日本、美国、欧盟、越南和印度,分别增长了36.8亿美元、35.8亿美元、32.34亿美元、29.87亿美元和23.19亿美元(见表5)。

在进口方面,RCEP生效后,削减技术性和绿色贸易壁垒均使中国扩大了从RCEP成员国纺织服装的进口,特别是从日本和韩国的进口增幅最大。根据GTAP的模拟结果。在情景二下,中国对日本和韩国的纺织服装进口增长分别高达26.8亿美元和19.41亿美元,对其他经济体的进口增幅较小。

(二) RCEP对中国与日本和东盟纺织服装贸易的影响

日本是中国第四大纺织品出口市场,RCEP使中日两国首次达成自贸关系。RCEP 生效后,日本对中国 33.7%的纺织服装品立即零关税,最终零关税覆盖率达99.2%。一方面,RCEP有利于中国纺织业企业降低出口成本并扩大对日本的出口规模。在RCEP的原产地累积规则下,中国企业无需再为了规避原产地规则限制而对外转移,导致不必要的低效配置,中国的企业能够实现更好的規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纺织服装产品关税的降低将使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日本作为先进技术发达的国家,在部分高性能纤维材料领域具有垄断性技术优势,迫使中国企业不断革新自己的技术,生产物美价廉的高质量产品,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另外,中国从日本进口的纺织大类产品由 RCEP生效前的5%-10%税率,基本将在第11年、第16年分阶段降至为零关税,这有利于中国进口日本的先进纺织设备。

东盟目前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第二大出口市场,RCEP的生效对中国和东盟的纺织服装产品贸易有着重要作用。中国-东盟FTA已于2015年完成升级谈判,除极少敏感类产品税目保持了5%以内的税率水平外,双方大部分纺织品服装关税已降为零。虽然RCEP关税减让清单没有显著优于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但RCEP将推动中国与东盟的纺织服装生产分工合作。近年来,以越南为代表的东盟国家纺织业快速发展,对中国纺织产业链的中间产品需求不断增加。随着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跨国供应链生产布局能力的提高及大量国际服装品牌供应链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中国自东盟的服装进口规模也将持续扩大。RCEP实施后,“中国+东盟”的纺织服装产业生产分工合作体系将更加完善,双方在上游纺织品和服装成品方面的贸易规模将继续扩大。

五、对策及建议

(一)高质量实施协定,推进中国由“轻纺大国”向“轻纺强国”转变

在政府层面,要指导各级部门高质量实施RCEP协定,协助企业提高RCEP协定的利用率。支持纺织服装品牌企业“走出去”,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中国纺织服装业迈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虽然中国纺织服装业已经拥有完备的产业链和较强国际竞争力,但随着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产品的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中国纺织服装业在质量、品牌、关键技术等各方面仍有许多欠缺。因此,中国纺织服装必须增强以技术、标准、质量、品牌、物流服务、电商平台为核心的国际综合竞争力,推动中国由“轻纺大国”向“轻纺强国”转变。

(二)充分利用关税减让表,扩大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

在行业层面,要深入研究RCEP关税减让安排,指导中国企业开拓RCEP成员国市场。中国企业要用好用足RCEP成员国的降税承诺,继续扩大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由于各成员国关税减让的幅度和范围各不同,中国企业可对产品种类、关税减让、操作流程便利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优出口贸易方案。另外,要利用RCEP的区域原产地累计规则和国别市场机遇,积极扩大纺织服装中间产品的生产规模。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外贸新优势,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巩固美欧日传统国际市场,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

(三)加强与RCEP成员国纺织服装的产业合作

要充分发挥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和纺织服装企业在产品设计、营销网络和跨境电商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RCEP成员国在纺织服装的产业链合作,特别是开展与东盟国家纺织业的合作。另外,支持中国品牌企业“走出去”,谋划中国纺织服装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优化调整,优先考虑RCEP区域内的绿地投资和产能布局,在RCEP区域内打造并形成世界最具有竞争力的纺织服装产品制造中心。还要推动中国纺织服装业产能、装备、技术和标准的输出,引导东盟企业使用中国纺织行业的标准体系。

(四)积极做好应对贸易摩擦的准备

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国际竞争格局。RCEP协定将促进纺织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加速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中国企业要更加专注于高附加值的设计、研发、品牌运营等高端生产环节,加快促進轻工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从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攀升。随着RCEP协定的实施,大部分纺织服装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必然增加。当前,欧美发达国家仍是中国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中国与东盟国家仍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因此,中国企业应深入研究RCEP协定中的“争端解决”等内容,提前做出应对贸易摩擦的预案。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上网时间2022年5月2日)。

②数据来源:中国海关,https://www.customs.gov.cn/(上网时间:2022年6月15日)。

③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上网时间:2022年6月15日)。

④贸易竞争性指数;两国贸易结构的一致性和潜在竞争性,CI指数越接近 1,表明中国和该国纺织服装贸易竞争性越强。贸易竞争性指数CI=1/2(CS+CC) ,CS和CC分别表示专业化和一致性系数,CS=1-1/2∑laikajkl,aik和ajk分别表示i国和j国某种产品出口额与该国总出口额的占比。

⑤贸易互补性指数;表示两国的贸易互补性,越接近1,贸易互补性越强。CIm=1/2(CSm+CCm),CSm和CCm分别表示专业化和一致性系数,CSm=1-1/2∑laikajkl用aik表示i国k产品出口额与总出口额之比,ajk分别j国k产品进口额与总出口额的占比。

⑥20个章节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贸易救济、服务贸易、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投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经济和技术合作、金融、电信、政府采购等章。

⑦分类根据ISIC Rev.3(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订正三)。

参考文献:

[1]李新兴,蔡海龙,蔡松锋,谢家琦.RCEP未来发展前景及潜在影响研究——基于GTAP模型[J].宏观经济研究,2020(07):165-175.

[2]王春宇,王海成.RCEP关税减免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22(06):74-8.

[3]陈淑梅,倪菊华.中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经济效应——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分析[J].亚太经济,2014(02):125-133.

[4]刘璇,孙明松,朱启荣.RCEP关税减让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影响分析[J].南方经济,2021(07):34-54..

[5]袁波,王蕊,潘怡辰,赵晶.RCEP正式实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22(01):3-13.

[6]张立杰,张亚飞.中巴经济走廊背景下中国对沿线国家纺织服装贸易潜力研究[J].价格月刊,2019(11):25-31.

[7]王孝松,周钰丁.RCEP生效对中国的经贸影响探究[J].国际商务研究,2022,43(03):18-29.

[8]胡静寅,张丽.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基于出口复杂度的研究[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35(02):92-104.

[9]王欣,田文.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潜力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数据[J].商业经济研究,2021(14):149-152.

[10]林涛.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背景下中国纺织服装贸易发展对策[J].亚太经济,2019(01):56-60+154-155.

[11]许菱,刘道林,殷莲甜.中国与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现代纺织技术:1-10[2022-08-05].

基金项目: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编号:21XGJ004)。

作者单位:赵青松,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郭啸,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成员国纺织服装
澳洋纺织
让人心碎的服装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欧盟敦促成员国更多地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
成为欧佩克成员国条件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