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幻,让青少年仰望星空

2023-05-30石岳巍

山西教育·管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科幻想象力青少年

石岳巍

2022年7月12日,美国航天局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宇宙深空图像再次惊艳人类。在赞叹星空之美的同时,我们是否会觉得生活中的烦恼、纠纷、悲欢不值一提?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确,宇宙之浩瀚,个人之渺小,人生之须臾,常常提醒着我们要充满敬畏心,也激发着我们的好奇心,去开阔眼界和心胸,跳出琐碎生活的樊笼。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也许,超过99.9%的人都不会从事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工作,但这并不妨碍每一个人有仰望星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有了温饱之外的求知欲望,人类才创造了文明,才有了今天人类社会的丰富多彩。也可以说,青少年的求知欲决定了我们未来社会的样子。因此,为青少年插上好奇心和想象力的翅膀去“仰望星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需要深刻思考的命题。

科幻:关于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思想实验

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或许是行动,但总有行动难以企及的地方。于是,便有了“思想实验”———一种保持绝对理智又可以发挥想象的思维方式,即人在头脑中设计和构造出一套纯粹的、理想化的仪器设备和研究对象,并对它进行纯粹的理想化的实验操作和控制,然后通过对这种理想化对象的感知和描述,发现和获取科学事实与自然规律。思想实验古已有之,庄子在《天下篇》中就曾用“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例子来论证物质的无限可分。公元前5世纪,芝诺用思想实验论证了“阿基里追龟”“飞矢不动”等命题。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缸中之恼”“薛定谔的猫”等,都用大胆的想象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为我们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规律。

被普遍接受的一种定义,科幻是一场思想实验。科幻作品做实验的手段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电影,还可以是绘画、雕塑、行为艺术,或者是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技术,甚至还可能是目前不曾被想象过的手段。在这场实验中,人类可以超越现阶段科技发展的束缚而构建未来的可能性,可以感知他者的存在,或者在极端环境中重新考察人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精神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力量、价值追求和意志品质,它的核心是理性与实证性,是一种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合作开放的理性精神。科学精神之于青少年教育的意义在于鼓励青少年勇于探索、求真、实践、创新,把科学精神融入青少年教育全过程,才能引领更多青少年投身科学事业。

作为思想实验“研究成果”的科幻作品与科学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先天联系,它根植于人类对客观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设问和求索,更离不开追求真理、探索求真、执着求新的科学精神。其实,在科幻发展史上,就曾有众多科幻案例引导了当时或者未来科学发展的走向。19世纪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在他的科幻小說《海底两万里》中描述了一种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潜水艇———鹦鹉螺号,并对其外形、结构、工作原理等进行了大量描写,对后世潜水艇的问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在1950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该定律对当今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研究起到了基础性作用。电影《星际穿越》中关于卡冈图雅黑洞外观的预言与2019年人类拍摄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如出一辙。类似的如我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三体》中讲述了位于半人马座琢星三恒星系统诞生的文明与人类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据最近观测显示,半人马座琢星确实有行星存在的踪迹。

科幻教育:青少年核心素养培育的新视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科学精神”的重点和主要表现之一。众多科学家的成功实践表明,好奇心和想象力是构成他们成功的最核心素养。《中国儿童想象力危机报告》显示,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强而冒险性和想象力弱,好奇心和想象力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不显著。

青少年时期是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的黄金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逐渐退化,需要不断地鼓励、奖赏和激励。有“钢铁侠”之称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是一位硬核科幻迷,他把童年看过的科幻小说全部写进了SpaceX。其中,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是他创立SpaceX的灵感基础。这位科技“狂人”在SpaceX重型猎鹰火箭搭载的特斯拉跑车里,放了一套微缩版的《银河帝国:基地》,马斯克以此方式向他的偶像致敬。

近几年,指向好奇心和想象力培育的科幻教育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受到青少年的欢迎,特别是有的省市将科幻教育融入中高考试题的举措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如2015年北京市中考作文续写科幻小说《超级智能住宅》;2016年高考作文题浙江省的“虚拟与现实”和北京市的“神奇的书签”;2021年中考作文浙江衢州的“火星上的科幻故事”和广东深圳的“这创意,让我激动不已”,都为青少年的科幻教育作了探索和尝试。

2023年,随着《流浪地球2》《三体》的上线,中国再一次刮起了一股科幻风。中核集团就在网上喊话电影《流浪地球2》,“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包括中国航天科工、中国船舶、国家能源集团在内的多个官方账号更是在中核集团评论区组起“团建”出力。中国科幻以自己的独特家国情怀、团结大义和厚重的民族精神,凭借强劲实力站上了世界舞台。

在以前,青少年接触到的英雄大多都是历史人物,是过去式的。在《流浪地球2》中,以2058年月球危机为时间节点,为人类命运奉献出自己一切的角色则是与当今青少年“共同成长”的同龄人。比如,联合政府中国代表周喆直是“80后”,航空兵张鹏是“00后”,科学家图恒宇是“10后”,主角刘培强则出生于今年1月。

科幻教育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青少年在学习科幻的过程中不再是看一件跟自己不相干的事,而是将自己带入了进去,看着他们的同龄人如何推动人类进步、如何面对各种危机、如何做出重大人生抉择,从而产生一种使命感。青少年终将成为时代的脊梁和英雄,科幻为其提供了无限种可能。

阿西莫夫曾有个“电梯效应”的猜想:“穿越者将一张百年后曼哈顿的照片带回了1850年,当时的人们根据照片判断每一幢高楼都是一个小社区。而由于便利性的原因,富人阶级会住在房价较贵的下层,穷人则住在需要爬楼梯的上层,此外聪明人还会在每隔5层设立有偿的休息点……”这种错误预想的局限在于当时的人们没有料到关键因素“电梯”的出现。

在未来,社会的发展绝对是超出我们认知的,因为会有很多“没有预料到的电梯”出现,而创造“电梯”的人来自当今的青少年。在青少年心中筑起一道道“想象力”的电梯,便是科幻和科幻教育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何欢

猜你喜欢

科幻想象力青少年
PL-01:科幻飙车党
青少年发明家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