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用文化打造有生命力的职业教育

2023-05-30赵丽生

山西教育·管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晋商育人思政

赵丽生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是一所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财经类高职院校。学校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改革创新,文化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了融校园文化、专业文化、校友文化为一体的大文化格局,持续发力打造有温度、有味道、有质感、有生命的财经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财经专业人才,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文化育人格局:“校园文化、专业文化、校友文化”三位一体

学校以“家国情怀、乡土情结、诚信本色、美善品格”为核心文化理念,以服务山西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者和担当者为使命,科学构建了以校园文化、专业文化和校友文化为基本内容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格局。

学校遵循育人规律,构建了由价值性文化、物质性文化、程序性文化组成的校园文化体系。学校厚植以“至诚至信,至善至美”校训为代表的价值文化,教育学生诚信做人、善美做事,凸显“做人要讲求诚信,做事要尽善尽美”的文化理念,先做人再做事;涵育了“孜孜不倦兮以求真,砥砺名行兮而创新”的校风,“厚德博学兮敬业乐教,求真创新兮为人师表”的教风,“勤学善思兮敏行好问,求真务实兮自信自强”的学风。学校利用建筑、场地、布展等进行物质文化建设,建设了红色广场、青年广场、图书馆文化墙、领军人才纪念石等文化景点,精心布置了张贴先哲名言和师生文化作品的教学办公场所,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学校注重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运动会、纪念日等大型活动中,以庄严的程序性文化升华师生情感,催生前行的力量。

学校立足财经特色,打造了由财税文化、金融文化、会计文化、商贸文化、旅游文化、数字经济文化等构成的专业文化建设体系,融文化之“盐”入专业之“汤”,引文化自信入财经教学,讲好中国财经文化故事;蕴财经情怀入专业教育,打造有味道、有质感、有温度、有生命的财经专业,使专业文化建设成为联结“专业”和“思政”的天然桥梁,构建了“大思政”格局下环环紧扣、密切联结的“育人链”。一代代财专人不仅有技能的传承,还有思想的传播和精神的延续。

学校凝聚校友力量,建设了以公益文化为核心载体的校友文化。学校校友成立的“千山万水公益基金会”募集资金260余万元,每年产生的收益用于“红玫瑰”助学计划———每年资助母校优秀贫困大学生50名,“红蜡烛”乡村教师关怀计划———每年评选20位最美乡村教师,“红火炬”扶植民间公益组织计划———资助其他社会公益组织,已经先后资助优秀贫困大学生400余名,表彰最美乡村教师160余位,为社会公益活动投入60余万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二、文化育人特色:“红色文化打底色、晋商文化增亮色”德技并修

学校充分利用山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了一系列育人活动。一是建立红色文化育人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山西红色革命文化研究传播中心,与抗大一分校和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合作共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将6个学院分别冠以八路军番号,发动学生分工梳理每支革命队伍的发展脉络和典型战例,搭建起由学生自主研究、自主教育的红色文化“自我育人”平台。二是打造“四史”教育特色思政课堂。学校精心创作了《红色沃土英雄山西》系列视频讲座,并将“四史”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创作了红色文化课程思政系列微课。三是立项开展红色文化研究。学校完成了“山西革命根據地会计工作研究”“太行革命根据地财政运行机制及历史贡献”等项目研究,整理形成了《山西革命根据地会计资料汇编》等重要史料4辑,编写了《山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教育读本》等。

为了传承晋商文化,弘扬晋商精神,学校充分利用山西独有的五百年优质晋商文化资源,于1998年开始晋商文化特色研究,建立了山西高校第一个晋商史料陈列室和会计文化示教馆,并将“晋商文化”课程纳入课程体系,持续15年开展晋商文化系列教育活动。进入新时代,为使晋商文化更广泛地与专业教育教学相融合,财专人又进行了系列创新。一是创新教材。《晋商风云》以商话史、以商论政,把晋商发展巧妙地融入山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文、地理的大背景中进行阐述,掀起了全国晋商研究的热潮。二是创新教育视角。突破原有的“晋商文化诚信教育”等教育视角,将晋商文化与文化自信、“一带一路”、创新创业联系起来,传承晋商的自信、自强、自创精神,使其成为师生文化自信的源泉。三是创新教育途径。由山西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播马江歌二次创作的《晋商风云》音频版,打造了线上线下共话晋商的新热潮,弘扬了“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晋商精神。

三、文化育人路径:“环境培育、平台引育、专业教育”三育融合

学校处处见文化,良好的环境培育了师生人人爱文化的财专特质。“八路军吹号员”雕像、红色文化长廊励志尚美,昭显财专为党育人的人才目标;“桃李满园”会计领军人才纪念石、科技元素突出的实训大楼简约秀美,彰显财专学术胸怀与气度;镂刻着荀子《劝学篇》的图书馆文化墙、庄重雅致的会计文化示教馆古朴肃穆,尽显财专文化之厚重与传承。学校的每一处景点、每一个教学场所都能够让师生灵魂得到升华。

财专时时有文化。文化思政育人必须有看得着、听得见、用得上、记得住的育人平台。为此,学校搭建了思想引领、高雅艺术、教职工素养展示、志愿公益、校园品牌、学生素质拓展、学生社团、宣传网络八大文化平台,以平台为载体,引导和培育师生多渠道、多元素参加各项文化活动。从课前到课后、从晨读到晚自习,财专文化时时可见。

财专人人学文化,专业文化研究与教育成为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学校开设了中国会计文化、晋商文化、金融文化、山西旅游文化等专业文化课程,以专业文化连接专业建设与思政育人,挖掘蕴含在专业文化中的思政资源,形成专业思政育人总纲,构建“大思政”格局下思政课程、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文化需要讲故事,专业文化教育需要讲好专业故事,如中国会计文化课程坚持“文化育人”导向,立足“历史分析”视角,开创专题式课程架构,突出“故事化”语言风格,以“讲中国会计文化故事,扬中国会计文化力量”为主线,将同一历史时期、具有相同社会政治背景的知识点按照“文化元素”整合为8篇32个专题,讲述三千多年的会计文化,使学生可以“读有趣故事,知会计人物”。

四、文化育人机制:“党政共抓、制度引领、纵横支撑”立体化设计

为了强化党对学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坚强领导,突出和彰显文化建设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校成立了文化育人工作领导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学校的二级学院也相应成立了文化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学院文化育人工作的具体实施。同时,学校成立了“中国会计文化研究与传播”等8个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形成了”“党委领导、学院实施、专业深化”的文化育人组织机制。

为了全方位实施文化育人建设,学校进行了精心的顶层设计。从横向广度上看,形成了全校各部门多渠道开展文化育人的格局:校党委宣传部、校工会、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基础部、教务部等部门组织举办了“道德讲堂”“名人讲坛”“青年论坛”等文化讲座,开展了《经典诵读》晨读、“立德树人、笃行敬业”教职工演讲比赛、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四月剧社话剧演出等系列文化活动,开设了“财专青年”“悬瓮山下诵经典”微信公众平台,设置了丝绸之路文明启示录等系列文化在线选修课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覆盖文化育人工作。从纵向深度上看,学校通过专业文化建设、8个文化研究传播中心等,取得了系列文化研究的科研成果和文化育人的教研成果,形成了文化传播横向全覆盖、文化研究纵向有深度的顶层设计体系。

五、文化育人影响力:打造“有生命的财经职业教育”文化名校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文化建设是一种软管理,文化建设提升了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和育人质量。学校着力打造“有生命的财经職业教育”。

山西财专文化育人工程已结出累累硕果:中国会计文化课程被评为2020年度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会计文化》教材获全国首届教材建设一等奖,《大思政格局下高职财经类专业文化思政育人的创新与实践》《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学校先后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建设学校、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财政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财经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6万余名财经人才,他们中既有政界翘楚、商界精英,也有学界名人,更多的是那些怀抱家国情怀、流连于数字之中、忘情于金钱之外、“有文化,守规矩”的普普通通的财经人员。一代代财专人植根于文化沃土,承载晋商开放创新之精髓和革命先辈艰苦奋斗之精神,担负维护经济秩序之大任,以千钧印章下厚重的承诺为山西经济保驾护航,以薄薄报表上严谨的数据为山西经济贡献智慧。财专毕业生以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文化入心的品质深受社会欢迎,学校已成为山西一张响当当、硬邦邦的就业名片。

(作者系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原校长)

责任编辑石岳巍

猜你喜欢

晋商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