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3-05-30杨增岽
杨增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这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求发展。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上来谋划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始终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是不断启迪现今、实现现代生态文明理念转化的重要思想资源。纵览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理念始终如一地得以贯穿,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鲜亮底色,滋养和哺育了中国人遵从自然、敬畏自然、守护自然的价值本色。比如,“道法自然”的思想,《道德经》中提到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深层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再如“天人合一”的思想,儒、道、释等诸家各有阐述。“天人合一”主要指人与道合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也指天人相合相应,即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呼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与智慧奠定了今天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价值底色,中国人遵循和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意识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有效规避西方主要国家现代化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西方主要大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在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问题上走了许多弯路,在加速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案例有很多,这也是人类社会以工业化为典型特征的现代化的深刻教训。尽管今天人们看到欧美一些国家的生态环境很好,但实际上也是后来逐步转变发展思路并加强治理的结果。
从哲学思想渊源角度看,西方近代哲学所确立的主体性哲学背后深层的主客二分思想,确立了“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界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被动成为人的附屬物,肆意开发自然资源带来的环境破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人类中心主义的极端化,使它逐渐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导致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本质是资本的逻辑。资本主义所追求的资本无限增值、无限扩张必然导致对大自然的过度剥夺。资本嗜利增值过程中不断滋生着生态危机,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中国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善于总结和把握历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以西式现代化的前车之鉴,有效规避了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吸取了其深刻的教训。中国在现代化探索道路上始终坚持扬长避短、独立自主、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把握现代化的普遍规律的同时,始终从本国实际出发,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发展上的一种深层智慧。
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历史主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对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认识上始终有生态文明的思维理念与价值取向,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独到之处的一种体现。中国共产党是生态观的坚定捍卫者与践行者。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主体,我们党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把握生态文明发展的目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中国共产党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主动与行动自觉去超越单一工业文明的片面性,从而迈向更高阶的新型工业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已经在实践中拓展了现代化道路,使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有了更为深厚的中国式生态文明观的奠基。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给世界带来崭新生态治理智慧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还在于,当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世界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能够提供的独特方案与全新智慧。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不同的方式方法、不同的能力水平,导致的最终效果也有所不同。无论从哪一角度看,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种方式本身就具有独特性。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立足中国,又要放眼世界;既要坚持中国立场,又要树立全球视野;既要凝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又要融入开放理念和世界眼光。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体中华儿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方略、中国方案,而且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和人类美丽家园贡献了中国角色、中国绿色,彰显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国胸怀与中国情怀。我国以实实在在的努力和不断创新的科技手段,助力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为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作出了中国贡献。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
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宋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