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的历史基源与实践要求
2023-05-30周廷勇杨苏
周廷勇 杨苏
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39年1月至1946年5月,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这里同反动势力展开了坚决斗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曲折发展道路,谱写了党组织成为傲然屹立的领导中枢和战斗堡垒的新篇章。南方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建立的光辉业绩、积累的丰富经验、培育的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打造以忠诚坚定、依法尽责、清廉为民、唯实争先、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的学习型、开放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组织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是传承红岩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建设一支不断适应现代化、引领现代化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迫切需要,是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的重要抓手。我们必须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准确把握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新”在哪儿、“先”在何处、“变”向何方的历史基源与实践要求。
汲取“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历史智慧,着力打造“学习型”组织
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首要任务就是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好学习型组织建设。
南方局是“改造我们的学习”标兵。1941年9月,南方局成立高级学习组,“决定先研究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同时搜集党史资料,准备以后研究讨论,并将学习中共党史”。周恩来亲自讲述从建党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党史,一共讲了10多次,一直讲到南方局整风学习运动全面铺开。至1942年2月,高级学习组进行学习16周,每周9小时,从未间断。
南方局是“勤学”的标兵。在学好党的历史与马列经典文献的同时,南方局提出我们应学自然科学、俄文和近代军事知识等内容,结合实际,加强对干部的政治教育、阶级教育、气节教育和道德教育。
南方局是善于从总结中学习的标兵。1939年8月,毛泽东在肯定南方局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其在工作中存在“党不巩固”“群众运动不深入”“统战没有向中层阶级更大的发展”等问题,为南方局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1941年4月至5月,周恩来主持五次会议,着重就国统区过去两年来党的组织工作经验加以检讨,以得出一个适合工作实际的方针。提出“要针对国民党‘党化全国、特务统治的做法,打进国民党党、政、群团组织内,深入社会各阶段,使他们中都有我们的‘据点。党员要在社会生根、廣交朋友,巧妙地为党工作。党员要研究学问,学习马列主义,巧妙学习党的政策,要坚决地改变公式主义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巧妙地学习与为党工作,是从残酷的斗争中得出的真谛。
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韦编三绝”的精神,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一是要在“生动”上下苦功,学习不仅仅是充充电,还要不断升级自己,从聪明的领导者变成赋能型领导者。二是要在“终身”上下苦功,克服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的危险,太忙就挤,不懂就钻,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采取持之以恒的态度,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向书本、实践、内行和专家、老同志、老干部学习。多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的书,努力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三是要在“复盘”上下苦功。复盘绝不是简单的重温,而是把握学习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时效性,通过“生成性学习”完善制度机制,习得工作能力,实现组织进化。既要事前靠“沙盘推演”,又要事后靠“复盘提升”;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又要在“过河”之后把“石头”找出来以便今后随时“过河”;既要回看当时“走”的过程,又要主动思考为什么这么“走”,下一步该如何设计,接下来的几步该怎么“走”。
汲取“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的历史智慧,着力打造“开放型”组织
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必须立足古今中外的历史坐标,主动把重庆工作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
南方局是执行党的统战方针的先锋团。1942年9月,周恩来致电毛泽东,总结中共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周恩来认为,“武汉时代太重视国共合作,甚至幻想一些成果,致完全冷落了小党派及地方势力,且为国民党所吓住,反令其易于操作”,重庆时期,我们一方面“采取不刺激办法”维护国共团结,“另一方面却努力于国共以外他方面(外交、地方、各党派、文化界)的统战工作”,使“国内外统战工作都得到了新的开展”,取得了“若干成绩”。在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积极支持和帮助下,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九三学社、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前身之一)等民主党派先后在重庆成立。
南方局是中共开展国际外交的先行兵。1941年5月,周恩来会见美国作家海明威,就统一战线等政策进行交流,收到我们在外交上“大有活动余地”的效果。1944年5月,周恩来提出采取“宣传出去”和“争取过来”的方针,提出对外工作必须把握民族、人民和党的立场以及主动、真实、诚朴、虚心和认真五个原则。6月,经南方局长期多方面工作,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抵达延安。7月,美军观察组第一批人员飞抵延安。8月,中共中央发出由周恩来起草的《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对中共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国际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同外国交往的具体政策等作了原则规定。1945年4月,董必武偕章汉夫、陈家康赴美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董必武广泛接触各方友好人士和海外侨胞,在美国筹划出版发行了英文版《中国解放区实录》5000册,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亮相,不少人都通过董必武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形象。
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循环,激活一潭春水。在“破圈”上用力,站在战略与全局的高度,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上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在“入局”上用力,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大力推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在“放大”上用力,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放大“通道+经贸+产业”联动效应,推动实际使用外资量质齐升,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
汲取“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历史智慧,着力打造“创新型”组织
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就是要面對两难与多难,在多重约束下求得最优解,做到胸有目标,脚踏实地,立足自身,不甘现状,敢于突破。
南方局沉机观变提出了“三勤”(勤学、勤业、勤交友)、“三化”(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政策。1942年1月,周恩来在南方局召开的总结会上说:“目前的政治形势要求我们沉机观变,把西南的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更能战斗的党,以实现中央给我们规定的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并提出七点要求,明确国统区各级地下党组织和所有党员必须做到“三勤”“三化”。这对于巩固党的组织、隐蔽精干力量、深入社会各层面开展党的工作非常重要。正如凯丰所言:“革命的战士是不畏困难的,一定要从困难的过程中创造胜利,才不是乌托邦的灯,革命的战士会从困难中创造道路。”
南方局规范国统区党组织运转流程。1942年3月,针对国民党特务在大后方肃清中共组织的行动,南方局专门制定《大后方党紧急处置办法》,规定划小省委、特委和中心县委,建立平行组织,减少会议和通迅往来,禁止与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和新华日报馆接头等。在实践中,还探索出“横不跨支、纵不越级”“武装斗争的干部不能同时领导秘密组织,做秘密工作的干部更不能同时领导武装斗争”等成功做法。
周恩来领导《新华日报》,总结“笔战是枪战的前驱,也是枪战的后盾”办报经验。《新华日报》在重庆坚持出版9年49天,总计3231期。周恩来除向外突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传播党的方针政策,指导报纸通过“开天窗”、在标题上做文章,采取“抗审”和“拒检”的方法出版增刊,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罪行外,还向内整顿文风,致力“说老实话,为老百姓说话”。1943年11月,《新华日报》就中共中央宣传部提出的“大后方思想斗争的中心任务不是党的自我批评,而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反动派”“我们的报纸必须是群众性的,这是我们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原则区别”等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检视不足,提出整改措施。
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闻毁不戚,闻誉不欣,慎始如初,善作善成。要创新思维,树立整体智治、聚焦特色、抓纲带目、闭环落实和实行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等思维,冲破因循守旧的条条、破除惯性思维的框框、摆脱墨守成规的束缚,以推动工作的新路径开创事业的新局面。要创新方法,注重对标对表、实干争先,注重问题导向、改革破题,注重细化量化、层层放大,注重专班推进、高效协同,注重持续改进、迭代升级,精准务实高效推进工作落实落细。要创新机制,建立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例会、争先创优赛马比拼、常态化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领导班子运行评估和群众口碑评价、最佳实践案例分析和典型问题案例复盘等机制,提振精气神、展现新气象。
汲取“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历史智慧,着力打造“服务型”组织
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就是要牢记“中国共产党的诚意,是建立在它永远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出发点上面的”,不断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南方局创建“据点”,开辟了加强群众工作的新途径。皖南事变后,国统区政治环境更加恶劣,党组织实行疏散隐蔽后,党员和进步分子实行单线联系,开展工作很不方便,许多进步青年要求有个组织。为此,周恩来指示南方局以据点形式把进步青年组织起来,并在《新华日报》上辟《青年生活》专刊指导这一工作。这种以友谊和共同政治见解为基础的据点既没有名称、固定的组织形式,又没有章程、纲领和定期的会议制度,但其遵守秘密工作原则,据点间只发生纵向关系,不发生横向来往。到1945年春,首建于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的据点发展了48个,联系进步青年达989人。
南方局组织反对国民党特务暴行的胡世合运动,掀起了群众斗争的新高潮。1945年2月,国民党特务枪杀重庆电力公司工人胡世合。南方局因势利导领导了声援受害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群众斗争,10天内,参加吊唁的各界群众达20余万人次,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民主运动。
南方局组织进步人士及知识青年到基层和农村去加强群众工作。到1945年8月,直接动员到农村去的知识青年计136人,分布在四川27个县区。这些知识青年与当地党组织结合开辟和发展工作,建立了一批“两面政权”,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武装。1945年1月,南方局在红岩和一些据点主持举办了农村工作人员训练班,在大后方农村建立可靠基础,大力进行下层群众工作。
南方局组织抗战戏剧运动,广泛宣传和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加紧政治迫害,重庆成了一座“死城”。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重庆这个“死城”把人民压得喘不过气来,对国民党的严禁和封锁必须想个办法予以冲破,以打破国民党的政治高压。他指出,在各种文艺形式中,话剧比较容易结合现实斗争,能直接和群众交流,而且观众又多是年轻人,影响比较大。1941年10月,中华剧艺社在重庆成立并举行首场公演,拉开了雾季公演的帷幕。1942年,历史剧《屈原》在重庆公演,将雾季戏剧演出推向高潮。雾季公演不仅丰富了重庆人民的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冲破了国民党的封锁和禁锢,在精神上给人们极大抚慰和鼓舞,坚定了他们的生存意志和不屈抗战的决心。
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问题意识,及时掌握社会整体脉动与群众所思所盼,以巡视、督查、审计、环保、网络舆情、安全生产、信访、社会平安稳定“八张问题清单”为重要抓手,推动基层党建全市域建强、全领域过硬,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广大党员干部还要健全常态化“三服务”机制,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更好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到党建工作的支撑点和着力点,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汲取“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历史智慧,着力打造“效能型”组织
打造新時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就是要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
在伟大的社会革命方面,南方局取得了“大后方工作有成绩”的赞誉。1943年4月,中央书记处决定:“为着指导的便利,今后重庆办事处的工作归毛泽东直接管理。”1944年12月,毛泽东在听取董必武向中共中央全会报告南方局近年来的工作后指出:“南方局工作、董老的报告都很好,都同意。大后方工作有成绩,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新华日报》做了很好的工作。”他特别指出:“大后方有10万党员,绝大多数是可靠的。”“现在沦陷区扩大了,沦陷区的工作很重要,应提到与解放区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扩大解放区、重视沦陷区、援助大后方。”
历史充分证明,南方局领导国民党统治区和部分沦陷区的革命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胡乔木曾指出,“南方局的这部分党史是很重要的。没有南方局的大量工作,就没有抗日战争时期那么一种局面,团结了大后方那么多的人,把抗战坚持了下去,还保存了我们党的一大批精干力量;没有南方局的大量工作,就没有后来解放战争时期那样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形成那样强大的第二条战线。南方局的统一战线工作是很出色的。没有南方局在大后方进行的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就很难把当时在国民党区域的各民主党派和各方面人士团结在我们共产党的周围,后来我们建立新中国的情况就会不一样,就没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南方局的统一战线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在伟大的自我革命方面,红岩精神永放光芒。红岩精神是在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心重庆暨中共中央南方局所辖地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锤炼、培育和凝结成的崇高革命精神。其形成并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具体实践,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在发展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中培育和形成了红岩精神。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谈判斗争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红岩精神。以江竹筠、陈然、王朴等为代表的歌乐山英烈群体在狱中斗争中进一步锻造凝结了红岩精神。红岩精神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和优秀品格的集中反映,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弘扬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先锋作用,实现能力跃升,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努力交出党建、经济、平安、改革、创新、生态、民生“七张高分报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周廷勇系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杨苏系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讲师
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