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代青花鱼藻纹在陶瓷餐具设计中的应用

2023-05-30刘雨琪刘彩玲

佛山陶瓷 2023年3期
关键词:元代彩绘

刘雨琪 刘彩玲

摘 要:面对快时代条件下人们对用餐仪式感高标准要求,提出了元代青花鱼藻纹在陶瓷餐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分析元代青花鱼藻纹及应用特征,将鱼藻纹应用到陶瓷餐具设计当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餐具设计思路。以破碎形结合传统纹饰,将青花釉料作为基础色调,以彩绘加施于瓷器表面,完成图案花纹绘制过程。运用线描技法绘出鱼形或鱼鳞,将元代青花鱼藻纹图案应用到陶瓷餐具设计过程中,通过白色和青花蓝的配色给使用者带来一种餐上享受。

关键词:元代;青花鱼藻纹;陶瓷餐具;彩绘

1 前言

陶瓷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而瓷器上的花纹更是五花八门,鱼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陶瓷材料的使用越来越少,越来越多地被其他材料所替代。但是,就器皿而言,陶瓷依然是最重要的材料。元代陶瓷烧制技艺十分高超,从出土的青花鱼藻纹瓷盘、瓷碗中可以看出当时陶瓷制作技术的高超,制作工艺之精湛,青花鱼藻纹饰在陶瓷中有很大的应用。青花鱼藻纹是元代陶瓷中常见的装饰图案,将鱼藻纹装饰在瓷器上,既能增加瓷器美观,又能丰富瓷器纹样,增加其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这是元代陶瓷特有艺术特征[1]。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节奏已经变得越来越快,人们对产品要求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而忽略了对生活兴趣。但是,由于快速生活步调,一些人开始重视生活质量和礼节。利用用户触感和记忆视觉来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将中国传统图案和现代餐具结合起来,对现代器具运用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尝试。拟从元代瓷器中运用鱼藻纹作为装饰材料,并将其与当代新的艺术形态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其在陶瓷器皿的设计中运用进行探讨。

2元代青花鱼藻纹及应用特征

元代青花鱼藻纹是元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表现,青花鱼藻纹样式是元朝时期的一种常见鱼形图案,在这些图案中,鱼形图案最早出现于唐代晚期,古代的先民把这一现象看作是一种文化意蕴,因而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2]。中国古代学者认为,小鱼是吉祥动物,在陶瓷中使用可以使陶瓷的艺术美与文化内涵得到增强,它反映了人们淳朴善良、乐观向上、向往美好生活精神追求和对美好生活向往。从元代青花鱼藻纹图案来看,每一件瓷器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意义,特别是在鱼形图案上,更是讲究鱼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及不同意义。

对于元代青花鱼藻纹应用特征,可表现为以下几种:青花鱼藻纹图案是中国早期文化的一种美丽的象征,在元代陶瓷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和喜爱。同时,在不同的时间点表现出不同特点[3]。但大致可以归纳为鲤鱼、小鲫鱼、鳜鱼等常见小鱼图案之一,这种图案所反映的意象,在艺术上表现出一种天然的和谐之美。中国传统文化更多地是基于自然界万物,它蕴含着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宗教思想。陶瓷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器物,它承载着古人对美好生活向往和理想的信仰。

3元代青花鱼藻纹在陶瓷餐具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结合当代设计思想,使陶瓷成为当代时尚和艺术载体,在陶瓷餐具上用青花鱼藻纹装饰会有不同感受。特别是其图案将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更能体现出其独有的魅力。现代审美观念将青花鱼藻纹作为传统元素,融合了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特色。而陶瓷餐具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元素,在使用中也会得到更多专家的青睐和认同。青花鱼藻纹装饰是一种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价值的陶瓷类型,具有艺术鉴赏力和实用价值。

3.1陶瓷餐具应用元代青花鱼藻纹构思

以青花鱼藻纹为主要装饰图案,能将日常生活用品做得精细,同时也能体现中国风格,发展民族文化软实力。在盘子尺寸上使用三对二比例,三个盘面相对简洁,两个盘面线条清晰、棱角分明[4]。在色彩上,采用了青花调色和釉里红搭配方案,形成了一种具有民族风的整体风格。有些青花鱼藻纹的瓷器、造型别致、别出心裁,如元代御窑所制的青花鲤鱼系列陶瓷餐具,其造型独特,多是两条鱼并肩而行,或一条鱼游过,鱼跃龙门、鱼跃龙门、鱼儿戏珠[5]。在器形设计上,也经常采用双线绘画的方法来描绘游动、跳跃。实用器型很多,但实际数量很少,如瓷杯、瓷盘等多为碗状或盘状。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器型,如瓶、钵、壶、盘等。在瓷器上,不仅要用栩栩如生的、可爱吉祥图案来装饰,而且要充分地表现出青花色彩和纹理美感。从最初单排几何鱼纹,到后来双鱼形图案,再到后来鱼形图案。单线鱼纹是先去除鱼鳍、去除鱼头、缩小尾部,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缩小和合并,形成一个具有极强符号特色的三角形几何图形。而双线鱼纹,则是将两条并排的鱼进行虚实转换,只留下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与其它的平面相结合,这样鱼纹就有了一种生活的美感。陶瓷餐具应用元代青花鱼藻纹构思目的是要创造一种最具民族风格器皿,所以选用了瓷器和青花釉料。将传统纹样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准确地呈现出鱼纹,承载着鱼纹载体新的创作思路。

3.2元代青花鱼藻纹陶瓷餐具装饰应用

元代青花鱼藻纹样形态各异,并在陶瓷技术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元代青花鱼藻纹最大特征是其象征意义、种类繁多,是其独特的形态特征。随着瓷器发展,其形制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元代虽还没有形成完整发展趋势和风格,但总体上已比较成熟。元代纹饰中,除了常见折枝菊纹外,还出现了卷草纹和旋花纹,是元代最受欢迎的一种装饰纹样,这样画出来的鱼鳞,就会变得栩栩如生。青花鱼藻纹陶瓷餐具不但在工艺上具有很高造诣,而且在纹饰上表现和装饰技巧也十分丰富,其中以青花鱼藻纹和元代青花技法融合而成陶瓷餐具,在纹饰和装饰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多子多福”思想。

因为青花鱼藻纹纹路比较复杂,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反复烧制,这就造成了这些纹路不规则。这种不规则的形状对彩绘师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考验,需要不断地打磨,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最常用的就是把装饰纹样与图案相互组合。就元代青花鱼藻纹陶瓷餐具的装饰手法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绘画装饰法。此工艺与明代其它装饰工艺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它以釉下彩绘和釉面填色为主。这一技术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描画和手工绘制,并辅以釉面装色技术;二是雕饰装饰法,其最大优势在于可以使图像更生動,这种方法主要以线条勾勒为主,更好地表现出线条细微之处,不仅不会让纹饰变得僵硬,反而会让纹饰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感染力;三是彩绘装饰法,工艺以绘画为主,该工艺操作简便,只要在陶瓷表面涂上颜料就可以达到装饰效果。在陶瓷器皿设计中,运用好的青花鱼藻纹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装饰,也是一种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装饰。它能与各种文化传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一个完美境界里,包容着中国文化和其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3.3元代青花鱼藻纹图案的运用

元代青花鱼藻纹陶瓷上的很多彩绘手法都是非常精湛的,有些直接采用线描手法绘制鱼、鱼鳞;有些采用晕染手法描绘鱼体或鱼体;有些使用了填色技术来描绘鱼群和鳞片;有些甚至在瓷器上画上了鱼儿和海藻叶子。这种画法不仅充分运用了线、色和器物的肌理之美,还运用了点色、填充等技法,使花纹富有趣味和色彩,同时也极大地加强了线条的装饰性;其所带来的视觉效果,更是令人赏心悦目,令人无限遐思。在结构上,也尽量做到简洁、夸张,如龙首鱼身与陶器结合而成的连续的纹饰(龙的身体和肚子);用平铺方式书写龙的身体和尾巴(尾巴是凹凸的),以减轻单调和僵硬感觉。因为胎釉厚实,所以被称为“大腹皮”。此外,龙头与腹面均用“回纹”线勾勒,表现得更加生动、立体。

3.3.1应用方案1

鳜鱼是我国传统鱼纹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最大的特色是其身体斑纹,在中国鳜鱼也被称为鳌花鱼,是一种食肉、有鳞的鱼类;“鳜”和“贵”字同音,是因为鳜鱼在装饰图案中所包含寓意,多用于表示富贵、富足,并能带来富贵和吉祥。采用了现代插画风格的水草图案,在转角留出空白,使整个画面显得清新而和谐,赏心悦目,如图1所示。

本设计灵感来源于陶瓷餐具剪裁,陶瓷餐具呈圆状,切开后再切成圆弧,在里面磨出一个有棱角边缘,这样就能将弧线和线条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形和一个方形。在青花鱼儿纹饰中的鱼具有着明显的特点,鱼的颈部往往呈现出一种波浪状并在颈部有多条横向线条状的线条,鱼体背面呈波浪状且为凸起的折线状,鱼尾通常是卷曲成波浪状或斜角的形状,所以其纹饰特征也是千差万别。

3.3.2应用方案2

元代非常流行的青花鱼藻纹图案,主要是以两条鱼为主,水草为装饰。在大量青花鱼藻纹中,选取富有活力水草纹理,以增加画面韵律感。中国古代双鱼寓意是“富贵双全”,也是“吉祥之兆”,如图2所示。

“青花鱼藻纹是以“青花鱼”为主要的纹样,以“鱼尾”为中心,并以“對称”构图形式,形成了一个整体。该纹样以青花鱼的头、吻、鳍为装饰纹样,以绿色为底色,从上延伸到下时形成的图案为鱼藻图案,这既是青花鱼藻纹图案基本形象之一,又显示出寓意与吉祥寓意。

4结 语

通过对元代青花鱼藻纹在陶瓷餐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从对元代青花鱼藻纹应用角度出发,分析陶瓷餐具装饰纹样在元代青花鱼藻纹饰中的丰富多样性,体现应用青花鱼藻纹的寓意。通过其极具特色与审美魅力的纹饰设计体现出元代人民“热爱生活”、“生活精致”的精神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研究发现元代青花鱼藻纹瓷釉色淡雅大方、纹饰精美细腻,同时又具有极高的绘画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月,邓成连.基于辽代瓷器感知意象的文化设计特征研究[J].包装工程,2020,41(12):185-190.

[2]沈岳明.龙泉窑厚釉技术和粉青釉瓷器的烧造[J].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05):15-22+108-109.

[3]李其江,翁彦俊,张茂林,等.景德镇宋元时期米黄釉瓷器的科技分析[J].文物,2021(01):86-96.

[4]张卫正,崔俊杰,任建军,等.基于光电信息的陶瓷器检测与鉴定研究综述[J].中国陶瓷,2021,57(02):55-60.

[5]蔡花菲,徐艳芳.禁与不禁:从明清官窑制度看“五行说”下的瓷器色彩伦理[J].艺术百家,2021,37(02):194-201.

猜你喜欢

元代彩绘
漂亮的陶瓷彩绘
彩绘“未来之星”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雪霁里的故事》
彩绘的更好看
——2017年《小学生必读》改版启事
浅析辽、金、元时期的春水玉
彩绘玻璃
彩绘生活
彩绘是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