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萄园“五统一”推广模式的探索与示范效果

2023-05-30吕中伟朱卫红娄玉穗吴文莹尚泓泉崔小月

果农之友 2023年3期
关键词:土壤改良

吕中伟 朱卫红 娄玉穗 吴文莹 尚泓泉 崔小月

摘 要:葡萄规模化种植中存在的用工难问题常导致各项优质栽培技术不能有效落地,严重制约着优质葡萄的生产。阳光玫瑰葡萄凭借优良的综合性状成为目前生产中主栽品种之一,备受种植者、果品经销商和消费者喜欢。以河南省兰考县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基地为主体,探索了该基地建设过程中“五统一”模式的可行性以及示范效果。实践表明,“五统一”推广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用工难题,可充分调动葡农管理果园积极性,实现葡萄规模化种植,达到葡农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阳光玫瑰葡萄;“五统一”示范推广模式;避雨栽培;土壤改良

由于特有的位置优势和气候优势,河南省一直是我国葡萄栽培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省鲜食葡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河南省葡萄产量为88万吨,位居全国第五 [1-2]。目前,生产中以家户为单位的分散种植更常见,这种生产方式存在着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信息不畅、力量单薄等問题,生产的葡萄市场竞争力不强,凭一己之力闯市场,即使生产出优质葡萄,也很难实现利润最大化,农户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容易出现无序经营的恶性竞争,不利于葡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在河南省兰考县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探索的“五统一”模式将零散的小生产整合为规模化种植,充分调动葡农的生产积极性,有效解决葡萄规模化种植的用工难题,种植出来的大量优质葡萄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葡农能够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五统一”模式的应用化解了传统小生产与当今大市场的矛盾[3],规模化种植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吸收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创业。这一模式既推动了当地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又能为乡村振兴的事业添砖加瓦。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条件

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属黄淮平原。地貌平坦,海拔为35.5~64.3米。年平均气温14.5~15.8 ℃,极端最高气温43.2 ℃,极端最低气温-21 ℃。全市平均无霜期为219 天,历年降水量为689~816 毫米。降雨分布不均,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大雨,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

冬季降雪稀少,降雪平均深度12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025~2269 小时。

1.2 葡萄基地

葡萄基地2019年建立,总占地面积120亩,位于河南省兰考县闫楼乡郭东村,采用“村委领导班子带头+贫困户参与”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葡萄园立地条件较好,土壤为潮土,土质为沙壤土,土壤偏碱性;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基地种植葡萄品种为阳光玫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自2012年将阳光玫瑰引入河南以来开展的一系列栽培技术研究为该葡萄品种在省内的种植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

2 “五统一”模式

2.1 统一流转土地

2018年秋季收完玉米后,郭东村村委会牵头把村里连片120亩土地流转到村委会(地租由村委会负责与用户兑现),统一进行种植规划。

2.2 统一规划建园

在村委干部和村民代表考察农产品市场后,结合当地情况,郭东村委决定种植阳光玫瑰葡萄。作为技术指导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全程跟进郭东村葡萄基地的建设(图1)。葡萄种植密度为行距3米、株距1.5 米,高宽垂架式,避雨栽培。建园费用由村委统一核算。

2.3 统一承包果园

葡萄基地建好后,按照村干部参与和村民自愿原则(贫困户优先)进行承包果园,每家(户)承包几亩至十几亩面积不等的葡萄园,根据承包面积向村委会缴纳建园费用。

2.4 统一技术指导

从开挖定植沟、小苗定植、技术服务以及农资采购等全部统一行动。阳光玫瑰葡萄对种植者的要求很高,为避免出现因花果管理不到位、果粒小、品质差而丰产不丰收的现象[5],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以现场指导、培训会、微信等多种形式指导葡萄抹芽、绑蔓、定穗、花序/果穗整理、病虫害防治、施肥等。各承包户严格落实技术要求,确保种出优质阳光玫瑰(图2)。

2.5 统一销售

葡萄成熟后,由村委会和河南兰考安泽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对外宣传、销售,为保证大家的利益,各承包户和果商均需要遵守约定的价格区间,不得随意降低葡萄交易价格。规模种植降低生产成本,统一销售托底经济收益,极大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有效解决了用工问题。

3 优质生产关键技术

走访调查河南省多个面积较大阳光玫瑰葡萄园后发现,园区能否丰收与土壤改良、水分管理措施关系密切。

3.1 土壤改良

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或吸收能力降低都会影响地上部分的正常生长。对根系生长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土壤,土壤理化性状的好坏决定着根系吸收养分、水分的水平,要使植物根系健壮,必须具备优质的土壤[6]。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对土壤要求尤其严格,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3%才能生产出优质阳光玫瑰。因此,需要对种植阳光玫瑰葡萄的地块进行土壤改良。

3.1.1 定植前准备 在定植行内挖出深、宽均为60~80厘米的定植沟,将有机肥、复合肥、磷肥、定植沟底土等充分混匀后回填并浇足水,沉实后待栽。每亩施用6~10 吨优质腐熟有机肥+25千克复合肥+50千克磷肥+0.5~1千克中微量元素。

3.1.2 定植后施基肥 葡萄定植后,每年秋季要在采果后至落叶前施入有机肥(图3)。一般顺着行向在距离主干50厘米处开挖施肥沟,沟宽40、深30~50厘米。每亩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3~5 吨、过磷酸钙50千克。为了避免过多伤根,要交替在树行两侧开沟,不可连年在树行同一侧开沟。

3.2 搭建避雨棚

3.2.1 作用 避雨措施是获得优质商品果、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避雨在葡萄种植上的作用主要是:①减少落在叶片上的雨水,切断病菌的传播途径,减少或减轻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等病害的发生;②在降雨较多时能够尽快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如打药、检查烂果、采果);③减少打药次数和用药量,节省用工量;④叶片质量好,葡萄外观和内在品质提高。

3.2.2 搭建 葡萄园搭建避雨棚以行为单位,可以一行或多行搭建一个避雨棚,生产中最常见的是在每一行搭建一个避雨棚。避雨棚由棚膜、立柱、横梁、拱片(或拱杆)、钢丝、棚膜拉线等组成。立柱间距4~4.5米,拱片间距0.6~0.8米,棚膜为0.04或0.06 毫米厚的PVC无滴膜。棚膜展开铺于拱片上,边缘用夹子固定在横梁两端的钢丝上,拉线绑在棚膜与拱片相接处、呈“之”字形从一头向另一头固定。为加强避雨棚的防风性,可相隔一定距离斜拉一根线,一端系在拱片上、另一端系在树干靠近地面处。避雨棚搭建好之后要保证架材顶端在同一水平面上,便于风从棚膜上下走,降低刮风对棚膜的不利影响(图4)。

3.3 地膜覆盖

3.3.1 作用 在葡萄树行间覆盖地膜的作用主要有:①雨水顺地膜迅速流走,渗入土壤的雨水减少,降低雨后葡萄园内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减少病害和裂果的发生;②隔断土壤中病菌对地上部葡萄枝、叶、果的侵害;③改善葡萄树下部的光照条件,促进光合作用,对葡萄果实后期快速着色极为有利。

3.3.2 方法(以搭建避雨棚的园区为例) 将上年用过的旧棚膜顺葡萄行铺在行间,地膜边缘要盖住葡萄树行两侧起的土埂且在避雨棚边缘的垂直投影内,周边用土压实即可。为使雨水迅速流走,铺地膜前应对地表进行整理,使其两边稍高、中间稍低,通向排水沟一头至另一头有一定的坡降度,保证无论大雨还是小雨,园内不会有积水。

4 结束语

从2019年3月建设120亩葡萄园至2020年亩产优质果750 千克,仅仅18个月就有了190万元销售额,两年经济投入全部收回,个别地块还有盈利。2021年的雨水比往年要多且集中,给葡萄管理带来了重重困难与考验,郭东人经受住了考验、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平均亩收入3.2万元,整个园区有近400万元的收入。2021年春,郭东村再次流转出580亩土地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带动一批年轻人返乡创业。有了自己的葡萄产业,2022年郭东村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事实证明“五统一”打破了传统小生产与当今大市场之间的壁垒,是郭东村委、村民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共同努力探索出的成功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2]  国家统计局. 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

[3]  张宗勤,张鹏,管艳宁,等. 葡萄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六种模式及效果分析[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22(1):76-77.

[4]  娄玉穗. 优质阳光玫瑰高效生产技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21.

[5]  呂中伟,王鹏,张晓锋,等.阳光玫瑰葡萄无核化处理及配套栽培技术[J],河北果树,2016(4):21-22.

[6]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 中国果树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

基金项目: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豫东综合试验站项目(CARS-29-19);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专项(2022TD23)。

作者简介:吕中伟,男,研究员,主要从事葡萄栽培技术研究。E-mail:nkylzw@126.com

猜你喜欢

土壤改良
设施葡萄土壤改良必要性及措施
雨水花园土壤改良原理与技术
骨炭的土壤改良培肥和小萝卜增产提质效应研究
腐植酸在退化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土壤改良增肥效剂应用试验分析
土壤改良技术的不同阶段
生物炭植烟土壤改良技术
土壤改良技术对木兰科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腐植酸对土壤改良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