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斑衣蜡蝉在葡萄园中的危害及防治技术措施

2023-05-30常希忠乔继学田新刘涛刘猛王亚琪贾红梅

果农之友 2023年3期
关键词:危害

常希忠 乔继学 田新 刘涛 刘猛 王亚琪 贾红梅

摘 要: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是近年来果园最为常见的一种害虫,该虫刺吸寄主树木的汁液,造成树木长势衰弱,材质下降。在葡萄园中,斑衣蜡蝉是葡萄树展叶后的首发害虫,一直到秋季采果之后,均受其危害,特别在周围有较多杂树的葡萄园中种群密度最大,危害最为严重。通过对斑衣蜡蝉发生规律、发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在斑衣蜡蝉不同虫态进行综合防治的一些技术措施,以期为果农进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斑衣蜡蝉;危害;防治技术措施

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的寄主植物众多,除危害臭椿、桃、李、葡萄外,还危害国槐、樱桃、香椿、海棠、樱花、石榴、苹果、苦楝、花椒、桑树等多种绿化林木和果树,是一种以刺吸树木汁液为生的害虫,在公园绿地、社区庭院、苗圃、林场及生态园林发生范围较广,且具有寄主植物多、危害大、危害期长等特点,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影响市容市貌和环境美化效果。因此对于斑衣蜡蝉要加强虫情监测,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在最佳防治时期开展科学防治、综合防治,可取得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1 斑衣蜡蝉的形态特征

斑衣蜡蝉是同翅目昆虫,蜡蝉科,属于不完全变态,包括卵、若虫、成虫三种虫态,民间俗称“花大姐”“花姑娘”“灰花蛾”、“樗鸡”等。此虫在不同虫龄期体色不一样,低龄若虫(见图1)体黑色,体背有许多小白点,大龄若虫鲜艳漂亮(见图2),体背红色,有黑色和白色斑纹,前足、后足黑白相间。成虫翅膀色彩美丽,散生20多个大小不等的黑斑,体翅常有粉状白蜡覆盖。翅膀偏蓝色的为雄成虫,偏米色的为雌成虫。雄成虫体长15 毫米左右,翅展42 毫米左右;雌成虫体长20 毫米左右,翅展50毫米左右。卵长圆柱形,似麦粒状,长3 毫米左右,宽2 毫米左右,平行排列成卵块,上面覆盖一层灰色粉状的蜡质,似黄泥状。

2 斑衣蜡蝉的发生规律

斑衣蜡蝉1年发生1 代,以卵块在树干、树枝分杈处、枝条、附近建筑物的表面上越冬(见图3),卵期很长,长达8个多月。翌年4月中旬卵块开始孵化出小若虫,5月上旬为孵化盛期。若虫期约3个月,经过4次蜕皮,7月上旬开始陆续羽化为成虫(见图4),成虫期约4个月,最晚的10月下旬还可见极少量成虫在活动。斑衣蜡蝉通常白天取食,群居在一起危害树木,有聚集性危害的特点,若虫和成虫刺吸树木的汁液,使树木变得衰弱不堪。在葡萄园常见几十头若虫、成虫群集在葡萄树的枝干、叶柄、叶背及嫩梢上,以刺吸器口针刺入叶脉或嫩茎吸取汁液为生,葡萄新生枝条、嫩叶被危害后,枝条变为黑色并萎缩,叶子枯黄穿孔直至破裂,严重影响葡萄树的健康生长。斑衣蜡蝉栖息时头翘起,常常数十头群集在枝干上排列成一条直线。蜡蝉成虫、若虫吸食葡萄树汁液后,对糖分不能完全吸收,只能排泄出体外,零星散落黏附于葡萄枝干、叶片及果实表面,有的直接散落在果园地面。排泄物透明、有亮斑,称之为蜜露。蜜露污染葡萄枝叶和果实,引起霉菌滋生,继而发生霉污病,影响葡萄叶的光合作用,导致葡萄树势衰弱,果实品质不同程度降低,引起葡萄病毒在園区流行发生。斑衣蜡蝉成虫在8月中旬雌雄成虫开始交尾产卵,一直到10月下旬,盛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卵多产在葡萄支架、葡萄枝干和葡萄分杈处。成虫、若虫飞翔力弱,飞行距离在1~3米的范围,但跳跃力极强,跳跃高度可在1米以上。蜡蝉在若虫期和成虫期受外界惊扰后,迅速跳离,捕捉起来比较困难。在产卵期,活动趋于迟钝,比较容易捕捉。尤其在早晨气温较低的时候,产卵期成虫基本不动,此时组织人力捕杀成虫,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有效降低其产卵数量,从而减少其越冬虫源。

3 斑衣蜡蝉在葡萄园发生的原因分析

3.1 气候因素

秋季高温、干旱、少雨,冬季气温又比较暖和的情况下,卵越冬成活率会比较高。到第2年春季该虫就会大量发生、繁殖,在葡萄园极易暴发成灾。若秋天雨量大,低温、高湿的情况下,葡萄树汁液稀少,营养降低,成虫寿命缩短,蜡蝉虫体没有摄取足够的营养,产卵量不大,越冬死亡率较高,来年虫口基数就会相应下降。

3.2 栽植方式及周围环境

有的葡萄园周围杂草多,附近常常种植一些臭椿、苦楝、桑树、构树等杂树,有的葡萄园四周种植一些灌木及绿化树种作为屏障,在这样的环境下,寄主植物增多,害虫种群数量加大。若周围种植的杂树树龄较大,树体较高,发生斑衣蜡蝉危害时,喷药不能全面、细致,从而遗漏较多虫口时,蜡蝉会交叉传播,加剧危害,即便葡萄园已实施过喷药防治,附近杂树上的虫口也会再次扩散蔓延到葡萄园继续危害。

3.3 苗木运输中检疫不严格

葡萄苗木在运输时,要先实施调运检疫。目前很多地方,特别是基层,检疫防治技术及设备缺乏,检疫人员不足,葡萄苗木上附着的蜡蝉虫卵比较隐蔽,不能及时发现,导致虫口在葡萄园传播。在苹果、桃等果树苗及臭椿、构树等绿化苗木运输的时候,若携带虫口也会到处传播,这些树苗种植在葡萄园周围,就会使害虫扩散蔓延到葡萄上危害。因此,严格苗木检疫很重要,是阻止虫口传播的有效途径。

4 田间卵块调查及防治试验

4.1 田间卵块分布调查

4.1.1 调查方法 2020年4月5—7日,笔者选择林场一处葡萄园进行调查。该园葡萄总面积70亩,葡萄品种为巨峰,树龄 4~5 年,为平面篱架式,整个果园南北长,东西窄。分别在南、中、北3片和东、西两侧选择5块标准地做调查,依次为1~5号样地,每块标准地为20 米×20 米,株行距1.5 米×4.0 米,株数分别为66株、67株、66株、66株、67株。

4.1.2 调查结果 第1块样地葡萄树为66株,调查统计总卵块为456块,平均每株卵块6.9块;第2块样地葡萄树为67株,调查统计总卵块为302块,平均每株卵块4.5块;第3块样地葡萄树为66株,调查统计总卵块为412块,平均每株卵块6.2块;第4块样地葡萄树为66株,调查统计总卵块为350块,平均每株卵块5.3块;第5块样地葡萄树为67株,调查统计总卵块为339块,平均每株卵块5.1块(见表1)。

4.1.3 比较分析 一是外围离杂树较近,卵块密度比较大。1号、3号样地在最南侧和最北侧,其外围杂乱种植着一些桃树、杨树、桑树、山楂等树木,树种较多,卵块密度较大。相比而言,2号样地在葡萄园中间,4号和5号样地在葡萄园东西侧,其外围均未有杂树种植,卵块密度相对较小。二是在现场发现,葡萄支架的水泥柱卵块密度较高。将水泥柱与葡萄茎蔓的卵块数量相比较,斑衣蜡蝉在水泥柱产卵较多,在葡萄茎蔓产卵较少。产卵最多的是在边行水泥柱上、紧邻葡萄园边行的桑树上。这种现象可能与斑衣蜡蝉喜在阴凉、通风处产卵习性有关。

4.2 防治试验

4.2.1 试验过程 针对以上调查情况,2020年5月3日采取了药物防治,此时斑衣蜡蝉卵已经开始陆续孵化,若虫为 1~2龄,群集枝干危害。对1~4号样地分别使用40%氧化乐果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8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5号样地喷洒清水作对照。48小时后查看杀虫效果,并记录(见表2)。

4.2.2 结果分析 从试验结果来看,1~4号样地使用的杀虫农药均有很强的触杀、胃毒功能,杀虫效果好,加之此时若虫为1~2龄,抵抗力弱,48小时后若虫死亡率均达到95%以上,考虑到此时斑衣蜡蝉为若虫低龄期,还有一部分卵粒未孵化,7天后又去现场观察,未孵化的卵粒因杀虫药剂渗透,有一部分死亡,无法再孵化若虫。5号样地喷洒清水,48小时内有极少数若虫死亡,若虫死亡率为6.8%。7天后现场观察又有许多若虫孵化,呈扩散蔓延趋势。

4.2.3 结果运用 2020年5月11—12日在若虫孵化盛期,葡萄园主对70亩葡萄园全部采取了药物防治,使用药剂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及时控制住了斑衣蜡蝉虫口的扩散蔓延。考虑到还有未孵化卵块,且虫卵覆有蜡质保护层,间隔7天园主又防治了1次,防治效果很好,虫口基本得到控制,确保了葡萄树的健康生长。

5 防治技术措施

5.1 监测预警

在斑衣蜡蝉较为严重发生园区应设置测报站,实时掌控昆虫种群发生和发展的情况,以便及早开展防控。充分发挥葡萄园的日常管理作用,安排人员对园区内防火、防虫情况及时汇报,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

5.2 农业防治

葡萄园选址應尽量远离臭椿、樱花、海棠及桑树等寄主类植物,不与其相邻,园区搭配适宜林木,以减少斑衣蜡蝉的食物来源。强化葡萄园区的精细化管护,及早清除病虫枝条、叶片,减少虫口数量。在葡萄树开始萌芽前,对葡萄全树、附近树木及周围建筑物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等,灭杀附着其上的卵块、致病菌。

5.3 卵期防治

从每年8月中旬产卵初始,到次年的4—5月初孵幼虫前,对葡萄树进行适度修剪,剪除有卵块的枝条,不宜剪除的可用小刀清理枝条上的卵块,进行无害化处理;支架上面的卵块可用木槌捣毁,杀灭卵粒,亦或利用高空喷枪的水流,清除卵块。

5.4 若虫期防治

4月中下旬,力争在初孵小若虫的时候进行化学除治,此刻的若虫抵抗力差,为除治的最佳阶段,也是关键时期,全园喷洒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4.5%瓢甲敌乳油1000倍液,间隔7天,在5月上旬虫卵孵化盛期,全园喷4.5%联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4.5%瓢甲敌乳油1000倍液,可基本消灭若虫期的斑衣蜡蝉。

5.5 成虫期防治

斑衣蜡蝉成虫期防治虽然比若虫期难度大,但是消灭成虫亦能显著降低翌年虫口基数。

用含有吡虫啉等内吸、触杀农药的绑缚塑胶带,可有效灭杀成虫,或用虫网、木棍等工具,在其产卵时采用物理方法灭杀,效果较好。

5.6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斑衣蜡蝉自然天敌。目前共发现平腹小蜂、布氏螯蜂、大孢巴科霉、球孢白僵菌等8种天敌。其中,平腹小蜂、布氏螯蜂是优势天敌,自然寄生率能达到90.0%和43.5%。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6 结 论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葡萄园周围尽量不种植臭椿、苦楝等斑衣蜡蝉喜食的寄主树木,以减少虫源。结合葡萄树修剪,剪除虫枝、枯枝、病枝、丛枝、乱枝等,保持果园干净卫生。在若虫、成虫危害期,及时进行药物防治,对葡萄全树、附近树木及周围建筑物喷洒杀虫农药,力争细致周密,确保虫口无遗漏,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杜绝斑衣蜡蝉的危害,确保葡萄树的健康生长。

作者简介:常希忠,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古树名木资源保护

?通信作者:贾红梅,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森林病理及昆虫系统。E-mail:grxlbz@163.com

猜你喜欢

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肥胖危害知多少
药+酒 危害大
孕期便秘的危害及注意事项
热辐射的危害
网络的危害(三)
酗酒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