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雕琢大千世界
2023-05-30文浩
文浩
核雕是中國独有的一项民间传统技艺,《核舟记》一文对“核舟”的细致描写,让读者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核雕技艺的高超水平。在山东省潍坊市,核雕技艺已传承300多年,是“北工”的杰出代表。潍坊核雕自成一脉,布局严谨,刀法细腻,呈现出一种纳天地万物于方寸之间的博大气象,具有鲜明的特色。
走刀桃核之上
核雕,是在桃核、橄榄核、杏核等果核上进行人物、动物、花鸟、山水等形象雕刻的立体微雕艺术,因对形象刻画入微,技艺出神入化,因此赢得“鬼工神技”之美誉。
对很多人来说,初识核雕是从《核舟记》开始的。明朝天启年间,核雕艺人王叔远用桃核制作的“核舟”,刻画了苏东坡夜游赤壁的场景,人物栩栩如生,刻工无与伦比,让人们加深了对核雕这一传统技艺的认识。殊不知,核雕也有南北之分。其中,“南工”以江苏苏州为代表,“北工”则首推山东潍坊。
早在清代,潍坊核雕已十分兴盛,其中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是清朝末年一位绰号“张大眼”的核雕艺人。经世代传承发展、探索创新,潍坊核雕不断涌现出传世佳作。
潍坊核雕以桃核为主要材料,在设计及雕刻过程中难度较高。桃核具有质地坚硬、纹理复杂的特点,艺人巧妙利用桃核纹路上的自然麻纹走刀,在长不盈寸的桃核上雕刻出立体的大千世界。一件好的核雕作品,从构思到完成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北工”核雕作品布局简练、朴实大方,能在小物件上构造出大场景,且精于作品气势的营造。而当今的潍坊核雕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高雅、古拙、精细、玲珑。2008年,潍坊核雕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结缘潍坊核雕
来到潍坊市十笏园手造博物馆内的核雕艺术空间,各式各样的核雕作品让人目不暇接。这些精美的核雕作品,皆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建学。
今年47岁的王建学是滨州沾化人,母亲和舅舅都是当地的民间艺人,母亲擅长剪纸、绣花,舅舅擅长书法、绘画。受家人影响,王建学从小就喜欢上了画画和雕刻,且颇有天分。
初中毕业后,王建学只身一人前往北京牙雕厂学艺,正式走上了雕刻之路。此后经过数年专业、系统的训练,王建学练就了一手过硬的功夫。1998年,王建学北上学艺结束后来到潍坊,在这里认识了未来的妻子。从此,他扎根潍坊,并在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的引导建议下,开始研究潍坊核雕。
王建学创作的核雕作品包括潍坊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人等,每件都栩栩如生,极具艺术感染力。王建学说,把一个小小的桃核变成层次丰富、棱角分明的艺术品,要分三步来完成:选料、定位、细化。“要选择密度大的成熟桃核,这样更容易雕刻精细的部位,也便于长久保存。选好料之后,用笔先在桃核上画出主题,用刻刀进行定位,掌握好整体作品布局的比例,最后用浅浮雕、深浮雕、镂空等多种技法进一步细雕。”经过对人物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服装鞋帽等细节细致入微的修整之后,一件精美的核雕作品就完成了。
讲述潍坊故事
在王建学的工作室内,核雕作品《十笏园》让人眼前一亮:四照亭、春雨楼、砚香楼、长廊、假山……现实中的十笏园,被浓缩到一个约4厘米长的桃核上,令人拍案叫绝。
王建学介绍,受《十笏园》的启发,他萌生了雕刻潍坊历史文化名人、用核雕讲述潍坊人文故事的想法。如今,王建学已创作了数个“潍坊故事”系列核雕作品,为潍坊这一艺术沃土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意蕴。
说起潍坊的名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郑板桥。在担任潍县(今潍坊)县令期间,郑板桥于大荒之年开仓济民,留下千古美名,王建学的核雕作品《郑板桥开仓济民》选取的就是这段故事。在长约4厘米、宽不到3厘米的桃核上,王建学共雕刻了十几个人物,其中,一身长衫、撸着袖子、一缕山羊胡造型的人,正是受万民爱戴的郑板桥。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与潍坊有关的《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也被王建学“搬”到了桃核上。《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主角韩熙载和《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都是潍坊人,王建学将两幅名画用核雕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给人带来了另一种美的享受。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王建学的核雕版《清明上河图》是用牛骨作为画卷背景,将12颗桃核拼接在一起,比蚂蚁还小的几百人映入眼帘,东京汴梁热闹繁华的场面跃然桃核之上。
此外,王建学还创作了《苏东坡密州出猎》《丑奴儿》《如梦令》等与潍坊有关的核雕作品。王建学表示,希望通过核雕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潍坊的历史,了解潍坊的文化。
编辑/刁艳杰
Carve a World on Small Objects
Fruit pit carving is a unique traditional folk craft in China. In Weifang, Shandong, the craft that has been passed down for over 300 years i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northern crafts”. In 2008, Weifang fruit pit carving was listed as a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th main materials dominated by peach pits, Weifang fruit pit carving is highly difficult in the pro- cess of design and carving. Peach p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hard texture and complicated patterns. Artisans wisely use the natural pitted patterns on a peach pit to carve a three-dimensional world thereon.
In the fruit pit carving gallery of the Shihuyuan Garden Handicraft Museum, Weifang, there are a dazzling variety of fruit pit carvings. These exquisite carvings were all created by Wang Jianxue, an arts & crafts master of Shandong.
After developing a liking for Weifang fruit pit carving, Wang Jianxue had the idea of carving Weifang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elebrities, and telling the citys cultural story by use of fruit pit carving. Wang has already created a number of “Weifang Story” series fruit pit carvings, and added more cultural connotations to the fertile land of art—Wei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