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放飞梦想,扎根乡土青春无悔
2023-05-30董文一
董文一
“80后”的薛丽娜是返乡人才队伍中的一员,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中奋斗拓荒,洒下青春的汗水,埋下理想的种子。在“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植能手)中,薛丽娜荣获全国一等奖。
农村大有可为,学成归赴故里
薛丽娜的父亲薛传谦研究农业生产技术30余载,是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农技站的“老农技”。别看薛丽娜是个女孩子,但从小刨过地、打过场,骨子里流淌着“农民的基因”,也正是源于对土地、对农民的热爱,通过努力她考入了中国农业大学。
薛丽娜说:“咱们国家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农耕文明的农业大国,但是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找出这种反差背后的答案,上大学时,薛丽娜的心中就埋下了“换个活法,要做新型农民”的种子。
临近大学毕业,薛丽娜忐忑地给自己的男友李宁打去电话,告诉他自己决定回家乡“当农民”的想法。本以为不被理解的她,却意外得到了男友的支持:“广大农村,大有可为。我学的也是这个专业,正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干一番事业。”男友不仅支持薛丽娜的决定,还与她结为伉俪,一起回乡创业。
通过镇、村两级的协助和大量入户工作,他们取得了最初的13.4亩土地,还获得了一笔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的30万元贷款。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正式成立了泰安市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走产业化、规模化之路,开启了他们的农业之梦。
地头里学习,奋斗让梦想变成现实
薛丽娜夫妻积极探索开拓新路径,在促進农业高质高效上下功夫,他们建立了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及山东省农科院、泰安市农科院合作,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2017年,该基地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30余个。优质的品种带来了丰收的喜悦,经市农科院高产攻关测产,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小麦最高亩产达到802.5千克,为泰安市历史最高,经岱岳区农业局测产,玉米亩产达到850千克,位居全市前列,为全市的粮食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我的家乡,很多人世世代代都依靠种田过活,我很想做点什么来改变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模式。”她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薛丽娜购进了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无人飞行植保机等先进机械设备,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示范带动周边推进农业机械化。同时,他们以低于市场40%左右的价格,为本地农民群众提供从种到收全程的机械化服务,降低他们的劳动强度,让他们从中体验农业现代化的优越性。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经过10多年的努力,薛丽娜夫妻二人创办的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已从起步时的几人,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已有268户社员,经营土地1300余亩,承接的多个项目都取得了成功。
践行初心和使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踏着春天的脚步,田间的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薛丽娜夫妻与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来到麦地田间,查看实际苗情,现场“把脉开方”,讨论如何科学抓好春季小麦管理,力争夏粮再获丰收。
“根据目前苗情,咱们得先进行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治,到3月初再对小麦进行肥水管理,做好小麦冻害预警,并针对病害虫害,进行小麦综合防治,为夏粮丰收提前做好准备。”经过一番仔细察看,大家都认为田间苗情相对不错,一起认真讨论小麦返青期后春季科学管理的规划。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本土小麦优良品种,提升智慧农业农机装备,同时,积极引进乡土技能人才,打造好农作物‘汶水良田示范基地,努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在薛丽娜看来,现在各方面政策都为农业发展创造了新优势,这也更加坚定了她回到农村的初心和为民服务的使命。
(综合《农家女》《右江日报》、“农民教育培训”微信公众号等整理)(责任编辑 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