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趣”促学,激发音乐潜能

2023-05-30周敏

中国教师 2023年5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周敏

【摘 要】奥尔夫教学法以“人”为本,并以趣味学习的方式贯穿于音乐技能学习中。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从感受音乐到表现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音乐学科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其音乐潜能,为培养音乐综合素养夯实基础,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完整、综合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 音乐潜能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张从音乐的本质出发,激发孩子的音乐潜能。主要内容包括:基于节奏的朗读和歌唱、基本动作教学、乐器教学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诉诸感性,生发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活动的具体过程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

一、以“读”辅“唱”,培养学生歌唱技能

1. “读”之有趣,夯实节奏

朗读本身是一种具有节奏性的语言活动,有节奏的朗读能够为歌唱教学提供辅助,让学生更加容易过渡到歌唱的学习中。这种潜移默化的转移式学习,让学生顺其自然地将在朗读中获得的感受转化到音乐中。

例如,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咏鹅》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之后加入拍手来辅助节奏的学习。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逐步引入旋律,学生便顺其自然地在熟悉的节奏基础上,听记旋律并模唱出歌词。节奏朗读的教学方式不仅为歌曲的学唱做铺垫,还可以引导学生勇敢地创造节奏,并根据创编好的节奏加入相符合的词语或者小句子,既能训练学生的节奏技能,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例:生1  X     X     XX  X   (我      是      小学  生)

生2  X     XX  X     X   (我      爱吃  苹      果)

生3  XX  XX  X     X   (今天  天氣  真      好)

朗读看似读者对重轻音、长短音随性组合的一种语言活动,但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对语句节奏的划分需要根据句子语境、想要表达的情感等来考虑。对一段旋律节奏的划分,要符合旋律本身所要传达的氛围,例如,是悲伤还是愉快,是愤怒还是狂喜。从简单的情绪体验慢慢进入复杂的音乐表达,这一过程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2. “唱”之融合,研学技能

在歌唱教学中教学生感受乐句、二声部等都可以从节奏朗读入手,但须注意,不是所有的歌曲都适合节奏朗读,在开始学习时音节不要长,节奏不要太复杂。

例如: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下册《两只老虎》谱例片段(见图1)。

在轮唱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按节奏朗读,一边注意倾听其他学生的朗读,在朗读熟悉后可加入旋律。在歌唱时还可以配合固定音型的伴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听觉和歌唱能力。

二、以“动”为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人的音乐、动作、舞蹈和语言能力原本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音乐开始时,教师启发学生做走路、跑步等简单动作,感受不同的音符时值的变化。可以先由教师带着走,在学生能够稳定后,教师可以用非洲鼓、双响筒等乐器让学生听着节奏的变化行走。为了让音乐活动更有趣,可以让学生模仿小动物走路的方式,再加入空间方位的变化,启发学生在简单直接的动作模仿中体会音符的时值区别以及对不同节奏的感知。

例如,在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其多列》教学中,教师在学习歌曲之前让学生体验X X|XX X|(走 走|跑跑 走|)行走的变化,感受时值的不同。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节奏、强弱的变化,同时也提升了协调性和空间方位感。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细腻、更丰富地体验时间、空间以及听力、视觉变化等。

声势活动是一种让身体在简单的动作下产生有节奏声音的独特学习方法。这种身体活动多是用手指之间搓捻、拍打手或腿以及用脚的踩跺等来发出节奏性声音,进行节奏的训练。拍手是最常用的声音训练方法。进行这种训练时,学生之间最好保持较大的距离,身体保持放松,手臂自由摆动。可以用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双手拍双腿、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不同的拍腿方式。跺脚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进行,除了双脚、单脚,还可以用脚尖、脚跟等不同的方式。如果是站立姿势,教师可引导学生轻声并带上身体律动感觉从原地踏步开始练习。捻指一般手高举过头顶,也可在身前、身侧等不同位置。小学低段的学生可做简单的拍手、拍腿、跺脚,小学高段可加入捻指,再到复杂的节奏变化。

例如: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小麻雀》谱例片段(见图2)。

图2 《小麻雀》谱例

学生在初听歌曲后,感受到3/4的节奏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用拍打身体的方式加入伴奏型。学生经过积极探索,呈现多种不同的拍打方式。

生1:拍手  拍腿      拍腿

生2:拍手  拍肩      拍肩

生3:跺脚  拍肚子  拍肚子

学生自主创造表现形式,在模仿探索的过程中,感受3/4的音乐特点及规律,亲身体验到音乐与身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音乐元素的理解和掌握。

三、以“奏”引创,激发学生创作能力

奥尔夫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很广泛,可用于节奏的训练、情境的模拟、乐器即兴创作与配合、旋律音高的引导、音条琴固定音型为歌曲伴奏等,其使用能够加强唱歌的表现力。奥尔夫打击乐器分为无固定音高和有音高的打击乐器。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分皮革类、木质类、金属类、散响类。有音高的乐器是音条乐器,音条乐器又分为钟琴、金属琴和木琴。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曲目,以不同的方式给予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指引。

例如,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嘀哩嘀哩》是一首2/4拍乐曲,学生可以运用节奏棒、三角铁、沙锤等乐器自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除了相同的固定伴奏型外,还可以尝试利用每个乐器不同的特点,形成乐器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使编配的乐器伴奏更加丰富。

生1: 节奏棒   X  X | X  X |

生2: 三角铁   X  - | X  - |

生3: 沙锤       0  X | 0  X |

四、以“合”促學,提高学生交往能力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形式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展示,也能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学习需要多样学习的相互碰撞,需要每一位学生的平等参与。小学低年级的合作学习可以由教师参与引导,因为低年龄的学生需要得到来自教师的稳定的个人关联,才会慢慢建立与伙伴沟通的意识。

1. 创设有趣情境,引发合作学习

教师应在课堂上设计一种情境,开启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引发合作探究。

例如,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维也纳的音乐钟》这节欣赏课中,教师创设了走进宫殿的情境,将学生分入不同的组。在音乐的主题部分,教师饰演参观宫殿的游客,走进A组学生的中间,随着音乐与每位学生握手、拥抱。在此过程中,教师用语言暗示学生们分别饰演宫殿大厅里的雕像、餐具、凳子、桌子等。学生进入角色扮演,跟随音乐做动作,还可以与其他同学互动。这样的合作方式既锻炼学生的模仿力和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聆听能力,提升了节奏感。

2. 结合音乐元素,提升技能探究

音乐学科本体知识中包含节奏、音高、速度等元素,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教材特点,以某一音乐元素为基础,开展合作探究的活动。

例如,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动物说话》,这是一首2/4拍、带有歌谣风格的歌曲。间奏部分两段都有不同的动作来打拍(见图3)。

图3 《动物说话》谱例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一组依据主旋律的节奏打拍,另一组依据(拍手)后面的节奏型来打拍。学生刚开始可能因为不熟悉容易错,但是经过练习可以提升节奏的准确性,也可以学会节奏中的配合,为歌唱的二声部学习夯实基础。

3. 拓展学科思维,发挥想象空间

合作学习不仅有固定的模式,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自主选择,运用现有的知识技能,拓展跨学科思维,发挥想象空间参与合作,共同创造展示。

例如,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欢快的二声部歌曲,在学习完歌曲后,教师邀请学生分组合作创编展示。A组展示中分别可见歌唱的高低声部、铃鼓、双响筒、非洲鼓以及跳绳的结合,B组有身体打击乐、高低声部歌唱、用桌子拍打节奏以及舞蹈的结合。由此可见,学生的想象力无限,教师应善于发现一切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模式,让课堂更生动,学生获益更多。

奥尔夫音乐教育提倡遵循孩子的天性,以“人”为本,不过分要求在过程中必须学到什么,而是通过语言、歌唱、动作以及器乐等的融入,运用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游戏等音乐活动将情感与音乐、动作与音乐、语言与音乐进行相互融合,再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结合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并激发其音乐潜质。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集团大岭山镇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孙昕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试论小学音乐教学的对策分析
以新型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小学音乐教学多元化生生互评
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重视儿童心理特点,完善小学音乐教学
用流行音乐激活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