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5E模型的井盐文化博物馆AR体验设计研究

2023-05-30张玉萍邓姝杨张凤琪

工业设计 2023年3期
关键词:井盐线下博物馆

张玉萍 邓姝杨 张凤琪

关键词:井盐文化;体验设计;AR 技术;5E 模型;博物馆

盐,作为中国人饮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当地民俗的形成也产生了巨大作用。井盐作为我国盐业代表之一,其历史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 255—251 年李冰开凿广都盐井时期[1]。井盐文化博物馆是传递井盐历史、非遗技艺以及井盐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场所,但目前仍存在着传统博物馆展陈单一、体验不足等问题。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日渐发展,AR 技术逐步在各国的非遗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AR 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场所的交互模式壁垒,为用户带来更多元的使用体验。针对用户在非遗文化的感知与体验不足,文章在AR 技术改变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引入5E理论模型,旨在以井盐文化博物馆为例,为我国文化类博物馆的AR 体验设计提供新思路。

1 用户体验设计的5E 模型

“用户体验”源于唐纳德· 诺曼的《设计心理学1 :日常的设计》著作,书中提出设计人员不应该仅针对一款软件或是界面打造用户体验,而是需要针对一切可能影响体验的东西进行设计。书中体验设计被定义为:设计产品、流程、服务,以及环境的实践,重点关注整体体验的质量和愉悦感[2]。英国用户体验专家Whitney Quesenberyt 提出用户体验设计的5E 模型,并把体验的可用性划分为有效性、容错、易学、效率、吸引五个同等重要的要素[3]。

就井盐文化博物馆体验而言,以5E 模型为依据进行AR 体验设计探索,从五个维度对井盐文化博物馆的AR 体验过程进行探析,不仅能够丰富博物馆的功能需求定位,满足用户井盐文化体验的多元化感观价值,而且还可依靠AR 技术提供沉浸式的体验过程,增加用户对井盐文化的理解度与认同度,从而实现井盐文化的有效传播。

2 文化类博物馆中AR 体验设计的运用现状

随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进程逐步加快,AR 技术作为新兴的数字技术也在传统文化传播中得到发展与应用。AR 技术是通过增强用户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将虚拟数字信息场景建立在可见的内容上的一项现代数字技术。为提高AR 技术的灵活性与便携性,产生了移动增强现实技术,简称移动AR。该技术是将AR的呈现平台拓展到移动终端设备上,因此多以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为主的移动AR 展示[4]。国内外非遗文化的移动AR 展示主要以信息科普为导向,由模型展示、信息展示、区域导览以及游戏交互等四大类型组成,其场所以博物馆为主。

模型展示类是通过扫描或识图将文物的模型进行3D 展示,其作用是展示馆内文物全貌或者复原文物,博物馆大多以模型展示类为主,通过模型展示直观的让用户了解文物构成与形态,如苏博AR(苏州博物馆)、国博AR(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图片模型。

信息展示类是通过扫描图片或二维码将文物信息进行扩展,其作用是突破博物馆的信息展示受限问题,通过补充的信息让用户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敦煌莫高窟的AR 展览《纯净之地:敦煌莫高窟》即是通过还原壁画场景视频,丰富了游客对于敦煌文化的认知。

区域导览类是通过AR 模型或电子地图技术展现博物馆动线与风貌,针对场馆较为复杂多变的场所,其作用是为线下用户提供寻路功能,帮助以及增强线上用户沉浸式体验。例如,故宫博物院的小程序“V 故宮”通过2.5D 的动画模型与3D 实景结合设计,展示故宫建筑风貌的同时增强用户沉浸感。

游戏交互类是通过游戏化形式体验展示文物色彩纹样、制作流程或历史来源等,其作用是通过趣味性的游戏体验激发用户的使用兴趣,使用户更便捷、更明晰地了解文物信息。例如,大英博物馆的冒险解密游戏《献给雅典娜的礼物》,BBC 联合博物馆的色彩修复游戏等。

总体而言,国内非遗文化类博物馆AR 体验模式仍以模型展示以及信息展示类为主,偏于传统体验。通过大量图片文字展示博物馆信息,虽然达到了科普教育的目标,但略显枯燥。国外博物馆AR 体验模式已逐步进行游戏化转换,在达到科普性的同时,加深了用户的沉浸式体验感。

3 井盐文化博物馆AR 体验设计现状与痛点分析

3.1 井盐文化博物馆AR 体验设计现状

当下的井盐文化AR 体验设计集中于井盐文化博物馆中,以自贡市的盐业博物馆与燊海井两处遗址为核心,AR 体验设计以移动端为主。盐业历史博物馆是我国较早修建的专业博物馆之一,该博物馆的馆内陈设主要以井盐工具模型、井盐关键流程模型以及相关盐税经济为主。燊海井是开凿于道光年间的古井,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大井,保留了传统井盐的钻凿、煮盐等传统工艺与技术[5]。

盐业博物馆AR 体验设计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如图1 所示,采用区域导览模式,通过720°全景游览为线上用户提供模拟实景体验以及线下用户提供寻路功能。720° AR 全景游览是微信公众号的功能之一,盐业历史博物馆内并无宣传。AR 内容通过拍摄实景图片组合形成,整体地图并无展示,用户通过点击前进箭头进行场景移动,场馆两侧展示信息与模型皆可查看。720°全景游览整体沉浸感十足,建立线上线下体验联结,但整体形式并无创新,前进路线单一,全景地图的缺失无法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路线指示作用。

燊海井AR 体验设计主要以墙绘与云观博为载体,采用信息展示模式,通过AR 墙绘动画视频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视觉体验。如图2 所示,AR 墙绘动画位于燊海井入口处,用户通过扫描墙绘观看井盐图说,该图参考了马骥的《盐井图说》中井盐制作的八大步骤,即开井口、下石圈、锉大口、扇泥、下木柱、锉下口、牛车汲卤以及火煮盐。扫描关键步骤图片即变为动画,整体动画流程清晰,艺术感与趣味性并存,但AR 墙绘互动提示不足,用户易忽略该装置,同时墙绘动画只有扫描墙绘图片才可触发,用户离开该处后将无法体验。整体以动画为主,游客只有视觉体验并未有互动体验。

总体而言,燊海井相对于盐业历史博物馆,对于AR 线上体验模式探索有所尝试,但大多停留于动画以及图文模式,以视觉感知为主,多感官AR 互动较为不足。

3.2 井盐文化博物馆AR 体验设计痛点分析

为探寻井盐文化博物馆AR 体验设计痛点,基于体验设计中的5E 模型,采用线上问卷法与线下访谈法,从有效性、容错、易学、效率、吸引等五项要素对井盐文化博物馆AR 体验设计痛点进行分析。线下访谈将目标用户锁定为盐业历史博物馆或燊海井的线下用户,对博物馆内游客进行观察、访谈、发放问卷,收集游客对于井盐文化博物馆AR 体验设计的满意度以及感受。线上问卷针对于体验过盐业文化AR 设计的线上用户,通过问卷法挖掘用户的使用感知度。问卷分别为纸质问卷与线上问卷,纸质问卷针对线下AR 体验用户,共收获线下问卷56 份。线上发放问卷269 份,共计325 份问卷,筛选无效问卷17 份,最终获得308 份问卷,整理结果如表1 所示。

通过痛点分析可知,大部分用户认为现有AR 体验设计,缺乏体验路线引导、体验目标指示等较为核心的功能,会导致用户进入盐业历史博物馆后,无法在参观前进行路线规划,参观动线的混乱容易使游客信息获取断层、导致游客在馆内迷路等,无法满足用户基础的寻路需求等。展示模式的单一会影响井盐文化博物馆AR 体验流程的易学性,枯燥单一的信息获取及互动方式,容易造成游客使用疲劳,以致降低对于井盐文化博物馆AR 体验欲望。线上线下联动不足,也会造成井盐文化博物馆AR 体验互动受限等问题。AR 体验的趣味性不足将对产品的吸引性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因此,井盐文化博物馆AR 体验设计必须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考量。

4 井盐文化博物馆AR 体验设计策略构建

基于用户研究与井盐文化博物馆AR 体验设计分析,挖掘目标用户痛点与设计要素缺口,引入5E 模型的有效性、容错、易学、效率、吸引等五大设计要素以及井盐文化内涵,从井盐文化AR设计的体验目标、体验流程以及情感体验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策略构建,如图3 所示。

4.1 构建明确高效的AR 体验目标

清晰的目标是井盐文化博物馆AR 体验设计的第一环节,引入5E 模型中“有效”与“效率”两个要素。明确有效的井盐文化博物馆AR 体验目标有助于推动井盐文化用户内在驱动力。同时,在动机理论中强调体验的目标越清晰,其使用价值越大,表现就会越规范[6]。井盐文化博物馆AR 体验设计涉及高效率的产品功能架構与有效的视觉设计两个层面,高效率的井盐文化博物馆产品的界面架构,即避免设置复杂层级增加用户理解负担,在界面内容方面,根据井盐文化的历史、技艺、时间为线索进行主层级功能点设置,突出体验重点,简化操作步骤,帮助用户感知AR 使用线索[7]。有效的井盐文化博物馆AR 界面视觉设计是指符合井盐文化产品价值的字体、排版、色彩以及图标等四部分。界面设计在文字方面注重把握重点信息,选择重要内容。在排版方面注重控制信息层级关系。色彩方面选择与井盐文化场景相契合的白色、红色以及蓝色等色相,利于提高用户的视觉认知,突出主要信息便于用户迅速找寻。图标方面在准确提取重点信息同时引入井盐文化元素,有助于帮助用户快速感知。

4.2 构建简单易懂的AR 体验流程

从现有的井盐文化博物馆线下体验模型及线上AR 产品等皆反映出,简单易懂的AR 体验流程应具备5E 模型中“易学性”“容错性”及“效率性”的体验要素。体验流程的易学性是提升传统文化类体验产品的关键点,心理学研究提到若学习任务与技能不匹配时,易产生负面情绪。就井盐文化博物馆AR 体验设计而言,涉及的用户年龄层广泛,因此在设定任务难度时,应关注不同年龄阶层的用户需求。井盐制作技艺涉及钻井、汲卤、煮盐等过程,涵盖繁杂的工艺,可在AR 体验环节中设置简单、普通以及困难三大模式,由用户自主选择体验难度及特定的技艺或环节,有助于用户在循序渐进的体验过程中保持积极情绪,并主动获取井盐文化的内涵与价值[8]。此外,基于线下用户的井盐文化博物馆AR 体验设计,应与线上体验相呼应并设置用户的容错,通过AR技术优化线下体验过程中存在的痛点,例如线下博物馆内部动线相对复杂,对于线下用户而言,易产生迷失方向、产生情绪焦虑与体力负担等情况。可设置简单易懂的可视化场景动线标识,在AR 体验中设置寻路指示与标识触点区域,有助于推动线下用户把握适当的浏览节奏,在保证产品容错率的同时提高获取井盐文化的效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井盐文化的传播有效性。

4.3 构建有效吸引的AR 情感体验

井盐文化博物馆AR 体验设计中的情感体验与5E 模型中的“有效”“吸引”两个要素相对应,根据用户研究得出,井盐文化博物馆AR 情感体验分为虚实交互与多感官反馈。虚实结合是AR产品中的主要交互模式,是通过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映射的方式,提升用户的沉浸感。井盐文化有效的交互涉及场景结合、展品结合以及互动装置结合,线下用户可通过预设的AR 井盐工作场景,获得更多文物相关信息场景,以此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壁垒[9]。同时,在井盐文化博物馆的AR 体验设计中加入游戏化设计,如井位解谜类、凿井闯关类等,通过体感交互、语音控制等模式,提高用户多元化的游戏化模式,增强用户参与感,从而转化为驱动力增强用户粘性[10]。目前,井盐文化相关AR 体验设计多以单一感官反馈为主。因此,井盐文化AR 体验设计中可通过用户扫描点击井盐工具,辅助以工具音效,采用通过触觉、视觉以及听觉的组合方式,激发用户的多感官体验。在盐业博物馆交互设计中,应该优先采用与产品相符合的多感官反馈,通过组合增加用户的沉浸体验,保证用户处于优质的情感体验。

5 结语

非遗文化类博物馆运用AR 技术优化用户体验,已逐步成为此类型博物馆未来发展趋势。但由于国内对于AR 技术运用于非遗文化类博物馆的传播模式起步较晚,仍存在一些不足,5E 体验模型的引入,有利于加强非遗文化在博物馆中AR 体验设计的沉浸感与互动感。文章以自贡市井盐文化博物馆为例,结合AR 体验设计的三个流程与5E 模型的体验要素,提出5E 模型理论下的非遗文化博物馆中的AR 体验设计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的沉浸式、趣味化体验,利于井盐文化的传播,更为同类型博物馆的AR 体验设计提供新方向。

猜你喜欢

井盐线下博物馆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博物馆
漳县盐井历史概述
露天博物馆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深处之味 寻访中国古盐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