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旅行吧,不管去哪里

2023-05-30

智族GQ 2023年4期
关键词:日内瓦警局竹子

我有一个总是不高兴的同事,名叫赛赛。会议上她总是眉头紧锁,眼神充满怀疑,间歇性以“怎么会搞成这样啊?”作为她最新社会观察的落点。

以赛赛的年纪,她还没法成为一个保守主义者,但她的确对各类变化都相当警觉。我并不总同意她的观点,但她前阵子发的一条朋友圈,我截取了其中一段,你们看看,是不是还有点道理:

看到博主竹子的一条微博,印象很深。她聊了一个她和老公的思维方式差异,关于“我”的边界。

竹子说,在她的潜意识里,“我”不仅是我,也是我的行为、我的观念,甚至是我的家庭、我的文化、我的国家。因为边界很宽,所以很多对“我”的批评,都会往心里去。

而竹子观察到,她老公的“我”很窄,“我”是他个人,他的行为、观念、家庭、文化、国家甚至是更大的事情,是外部。这些外部的事情都可以被客观地讨论。

接下来说的有借题发挥的嫌疑,同时完全没有攻击竹子的意思,但这一段触及到我这两年问题意识里的一个核心:我们越来越不关心世界了,每天都在“琢磨自己”,跟自己(的感受)较劲。

一开始是有“原生家庭”这词儿,好像自己(一时)的挫败都可以用“因为我爸我妈咋样所以我就这样了”

来解释;后来是遇到一公共事件,不关心完整的客观事实,净顾着提取一芝麻小点开始剖析“我的感受”;发展到现在,就是完全曲解了“把自己作为方法”和“人是万物的尺度”,但凡有什么事和自己的个体体验发生冲突了,立马就上火。

为什么要搞成这样呢?人都会遇上困难,但人不是有主观能动性吗?这个世界所有发生的事都得和“我”有关系吗?个体的“我”多有限啊,看到有人做法和自己不一样,明明是拓展认知边界的好机会,浪费时间发火,太没必要了吧?

世界那么大,我们却把自己当中心,这很荒唐。

就不说“大世界”了。周围的人也好,客观事件也好,都有自己的运行逻辑。

放下“我”的心魔,去理解它们,显然比琢磨自己有意思。

看到这条朋友圈的时候,我人在日内瓦出差,参加Watches & Wonders鐘表展,即将出发去巴黎拍一个广告。

而此刻是早晨7点54分,我正坐在纽约时代广场一家酒店打字,加上之前去东京参加爱马仕的男装世界大秀,一整月的时间我都在国外东窜西奔。

我知道以上的描述很符合20年前“时尚编辑全球飞,潇洒光鲜好享受”的刻板印象,但我说“东窜西奔”,不是信口胡来。

以下是同事和我经历的一些狼狈时刻:

在日内瓦,我们拍摄团队的制片车被砸了、包被偷了;在巴黎,因为马拉松赶上巨型封路堵车,我的同事兔子没赶上飞机,只得坐8个小时汽车赶往目的地;在里斯本,我的一个导演好友被入室行窃;我来纽约的飞机被临时取消,在机场等了8个小时,好不容易才登上飞机。

这些意外发生的当刻,我都产生了一种之前很少体验过的情绪:我们出来干嘛,在家待着不好吗?

老实说,这次出国前,我的包袱也比三年前重:担心身体吃不吃得消、担心应对不了突发状况,以及我最不想承认的,担心要和陌生人交流。(我甚至还搬出了年龄自我安慰,“年纪大啦,就是想舒服点嘛”。)

结果还真给我和同事碰上了一大堆措手不及。在最焦头烂额的那一刻,我的感受也和赛赛这条朋友圈呼应上了:“我”现在不好受,世界要完蛋了。

但是真的完蛋了吗?当然没有。所有的“狼狈时刻”,都会有另一个后续。

在日内瓦,我们后来去警局报警,这是我们第一次去日内瓦的警察局,很新奇,同时还有好心人告诉我们A警局比B警局效率更高,设计也更好看;我那位在里斯本的导演朋友,终于到了一小时车程外的罗卡角,在悬崖边的狂风大作中,感受了一把“陆止于此、海始于斯”的超然;而在巴黎,我自己又一次被古旧的“巴黎灰”触动,加上那天伸手就能触摸到的厚积云层,让“春光明媚”多了几分安谧与素净。

很难说之前的困难是为了这些美好做铺垫,但想到英文里的“Travel”由“Travail”(艰苦劳动)演化而来,某种程度上,旅行中的愉悦就是与克服困难相伴相生。这里的困难有身体的劳累,更包括应对认知之外的突发事件的压力。

在没有进入“High-tech modernism”之前(这是我从美国文理科学院的出版刊物 D?dalus 里学来的说法) ,我们似乎更能够接受“走出去,克服困难,然后被另一种美震撼”的等价交换;但在以算法为中心的“High-techmodernism”发生后,我们每天坐在家中,端着一个小屏幕,就能被投喂各式各样的内容:这些内容披着“外部世界”的外衣,但能被推送到我们眼前的内容,讲述角度都是参照我们的固有认知度身定制的。在形式上“多元”的蛊惑下,我们渐渐就误以为自己能通过屏幕了解一切,沉溺于“不用否定自己固有认知”的舒服,一砖一瓦筑起高墙,以为“我”理解的世界,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而冲破这层高墙,或许还是只能靠从沙发上站起来,走出去,碰上些困难再克服它,才能实现。

The world is out there,我们大可以去探秘、去冒险。

这也是我迟来的新2023年愿望:不要安于做狭隘的自己,去成为更宽广的人吧。

猜你喜欢

日内瓦警局竹子
午夜失窃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迷人的日内瓦
叫你还搞破坏
日内瓦骑行之旅
为兑现粉丝承诺 美国一警局招“警猫”
和竹子在一起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日内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