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唐昭义军平恩镇兵马使武戢墓志》考释
2023-05-30刘爽张学燕
刘爽 张学燕
摘 要:邯郸市邱县新发现《唐代昭义军平恩镇兵马使武戢墓志》,志文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其对昭义军下属军镇设置、基层军职和兵乱的记述,丰富了唐代中晚期藩镇特别是昭义军的研究资料,为唐代平恩县治地理位置的考证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唐代;墓志;昭义军;元和元年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6.006
2021年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收到邱城镇吴永旺捐赠的唐代墓志一合,志盖完整,志石断裂为两块,部分文字残损。据捐赠人讲述,该墓志是其父20年前在老沙河(现邱城镇霍庄桥西2千米河北岸)河道清淤时发现。其父病故后,吴永旺清理父亲的老房子,在墙角处发现墓志,遂主动向文物部门无偿捐献,现藏于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墓志为青石质,方形,由志盖和志石两部分组成(图1、图2)。志盖为盝顶,顶面边长24厘米,底边长44厘米,厚7.5厘米。顶面刻阴线界格,减地篆书“武君墓志”四字。四刹减地阴线刻四神图像,侧面光素无纹。以文字方向,上为朱雀,下为玄武,左为白虎,右为青龙。朱雀作侧身行走状,头右尾左,转头向后,三根肥大的尾羽飘飞上扬,身前有大朵云气纹。玄武为一蛇缠绕一龟,龟作侧身行走状,头朝右,背上有三根指状凸起,似小山,背甲有六角回纹,蛇身粗壮,从龟后腿间由左侧缠绕向上,从龟颈上部弯曲向下,回首与龟对峙。玄武前后有云气纹。青龙作向前飞奔状,头上尾下,面朝前,右侧两腿向前伸,右前腿高抬,三爪张开,左侧两腿向后蹬,背脊上有鳍,身上刻短线和圆点纹,长尾弯曲向下。周围有云气纹。白虎与青龙形态相同,回首向后,身上饰短线纹,长尾缠绕右后腿。青龙、白虎朝向上方朱雀,朱雀朝左,玄武朝右,四神衔接环绕。
志石边长44厘米,厚7.5厘米。志面有方格,阴刻楷书,共计17行,满行17字,共计287字,部分字迹残损。录文如下:
大唐昭义军故平恩镇兵马使武公墓志文/并序 大哉廓宇,茫茫然难测,悲其武君,知/命而毙。公讳戢,字戢,沛郡人也。自轩皇俶裔/,周胤迨元,簪组赫然,数世光门耳。王累宝公/才,自小玩剑弄马,廿诵书好文,壮室从军所/。元戎察功,特表拜朝请大夫。奈何国步见宁/,公乃祸及去。元和元年六月廿二日,毙于平恩/戍军,享年七十有一。呜呼!月轮夜惨,君卿飞/魂;□月光沈霄,良将长往,士伍谓之澘,涕战/悲嘶。于当年闰六月十二日,青鸟卜兆,白鹤/吊坟,不葬祖茔,他原置圹,于平恩东北四里/平原也。夫人故 李相公孙第五女。悲翡翠/以失伴,何琴瑟缺音。嗣子晟言涕血,细柳为/之摧枝,肝心俱糜,捪马为之衔草。恐河山游/弋,刊石寄泉,松槚移而孤茔,岁月迁兮万古/。铭曰:乾坤恢恢,人伦默默,其我将军,长辞圣国,谁愦五情,孝哉孤子,闭此泉垧。昭义军之倅使。
志主武戢不见于文献记载,从志文可知,武戢卒于元和元年(806)六月,享年71岁,以虚岁计算,生于开元二十四年(736)。武戢是唐代中晚期昭义军基层武官,因祸去世,死后不足一月,妻子李氏和嗣子晟言,将其就近葬在生前戍所平恩县东北平原,未归葬祖茔。墓志铭书者为昭义军倅使,未记姓名,“倅”意为副,推测应为平恩镇低级文职人员。现结合志文和相关文献,谈几点认识。
1 关于籍贯与从军
据志文,武戢为沛郡人。《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九“河南道五”记:“沛县,本秦旧县,泗水郡理于此,盖取沛泽为县名。汉兴,四年改名沛郡……魏分立谯郡,又以沛为王国,晋不改。宋为沛县,改属徐州。隋文帝罢郡,县属仍旧。”①沛县,唐时属河南道徐州,在安史之乱前期属河南节度使,安史之乱结束后属汴宋节度使,晚唐时期属武宁军节度使。武戢以“昭义军故平恩镇兵马使”,卒于“平恩戍军”。平恩县属河北道洺州,安史之乱后属昭义军节度使。昭义军为唐代藩镇之一,亦称泽潞镇。安史之乱后薛嵩为相州刺史,充当相、卫、洺、邢等州节度观察使,“号其军为昭义”②,大历元年(766)代宗将相卫节度赐号昭义军,昭义军作为唐代藩镇正式登上歷史舞台。大历十年(775)昭义兵马使裴志清反叛,驱逐昭义留后薛萼,之后归降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田承嗣趁机占领了相、卫、贝、洺四州。建中元年(780)泽潞镇与昭义镇合并,领泽、潞、邢、洺、磁五州,之后很长时间基本维持了这一辖区范围。唐宪宗时宰相李绛论其形势云:“昭义五州据山东要害,魏博、恒、幽诸镇蟠结,朝廷惟恃此以制之。邢、磁、洺入其腹内,诚国之宝地,实危所系也。”③昭义军自建制后基本一直忠于朝廷,据其所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学者将其划为“中原防遏型”藩镇④。
武戢原籍沛县,志文未记父祖姓名,说明其家世不显。死后未归葬祖茔,表明祖茔距离平恩县较远。“壮室从军所”,壮年通常指三十岁至四十岁,按此计算,武戢大约在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代宗大历元年(766)之间从军,其时正值安史之乱,沛县所在的河南道作为朝叛双方对峙的主战场,民众必然卷入其中,推测在此形势下弃文就武,进入军队,因军功入仕。在战乱频仍的中晚唐时期,以勇力从军入仕是普通民众入仕的主要途径。但他是如何加入昭义军、来到平恩县戍守的,墓志并未记载。
2 基层官职
志文中提到武戢有两个官职:朝请大夫和平恩镇兵马使。“元戎察功,特表拜朝请大夫”,武戢因军功入仕,“表拜”即由藩镇上奏朝廷,经中央政府同意,辟署为官,显示出藩镇对中央的政治依附性。朝请大夫,为从五品上阶文散官,表示政治身份和品级待遇。“平恩镇兵马使”为藩镇武官,属军将职级之一。藩镇军将职级源于行军军将在战时的统兵体制,有都知兵马使(都头)、兵马使、副兵马使、十将、副将等职级⑤,兵马使职责主要是统兵、作战、驻守,通常适用于各级军事单位,每级的职掌和兵额不同,其迁转主要依靠军功。张国刚在《唐代藩镇研究》一书中“唐代藩镇的军事体制”一章指出,藩镇内部的统兵体制可以分为方镇治所州的牙兵(衙军)、方镇属下各支州(支郡)的驻兵和州下各县军镇三个层次。平恩镇是昭义军下属县镇,位于昭义镇东部,紧邻河朔割据型藩镇之一的魏博藩镇,军事战略地位重要,需要军队驻守,军事长官就是平恩镇兵马使。平恩镇兵马使是昭义军内的基层武官,一般由藩帅自行辟署,与藩帅的关系决定其升迁和去向。“镇兵马使”史书记载不多,散见于墓志中,镇兵马使地位不高,但一般建制在地理位置重要的地方⑥,武官的选任必然显示着藩帅的某种军事意图。
武戢卒于昭义军平恩镇兵马使一职,71岁仍在平恩戍军,死后葬在戍所附近,表明武戢是募兵制下的典型军人—靠军队为生的职业军人,经济来源主要仰赖军费,且作为基层武官,升迁主要依靠军功且难度较大。
3 关于兵乱
志文记载“国步见宁,公乃祸及去……毙于平恩戍军,……月轮夜惨,君卿飞魂;□月光沈霄,良将长往,士伍谓之澘,涕战悲嘶”,显示武戢因变乱突然去世。爬疏史料,元和元年并无大的战乱,唐宪宗刚即位一年,立志加强中央对地方藩镇的控制,开始讨伐试图占据整个四川的西川节度使刘辟。昭义军节度使卢从史在贞元二十年(804)李长荣卒后以昭义军兵马使的身份自请为节度使,此时已历两年,《新唐书·卢从史传》记:“既得志,浸恣不道,至夺部将妻,而能辩给粉泽其非。府属孔戡等屡以直语争刺,初唯唯,后益不从,皆引去。”⑦卢从史是昭义军著名的跋扈节度使,从文献简短的记载可以看出,他任节度使期间藩帅与军将关系并不和睦,结合藩镇动乱的形式,司马光曾形容说:“为下者常眄眄焉伺其上,苟得间则攻而族之;为上者常惴惴焉畏其下,苟得间则掩而屠之。”⑧笔者推测致使武戢身死的,应是一次昭义军内部的小规模兵乱。
昭义军历任节度使都是武官,且多从本军中选任,选择的标准是将士的拥护。节度使为快速发展自身实力、培植亲信,大量征募直属军士、给予士卒优厚的待遇和特权,是必然选择。“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数十斛……卢从史时,日俱三百人膳以饷牙兵”⑨,而这反过来也成为“骄兵”问题产生的根源。募兵制下的职业雇佣兵大多来自破产农民和无业游民,生活仰赖军费所得,为了维护和巩固自身利益,结成地方军人集团,一旦利益受到损害或要求不能被满足,就会发生兵乱,且以“士卒得以凌偏裨,偏裨得以凌将帅”的以下叛上的兵乱为主要内容。这種动乱在藩镇和神策军中都有发生。清代赵翼在谈到唐代“骄兵”问题时所列举的四个藩镇就有昭义镇⑩。参考武戢作为一名基层职业武官的身份,处于昭义军著名的跋扈节度使卢从史担任节度使期间,联系昭义镇骄兵问题,故而推测其死与内部兵乱有关。
4 关于葬地
志文记武戢葬于“平恩东北四里平原”,虽然墓志的具体出土位置已失,但根据墓志捐赠者的讲述,大致位于邱城镇东北老沙河河道内。
唐代平恩县隶属洺州。《旧唐书·地理志》记:“平恩,汉县。隋自斥漳城移于平恩故城置。”k《元和郡县图志》:“平恩县,本汉旧县也,属魏郡,宣帝以许广汉为平恩侯。魏省,寻复置,隋开皇六年,罢属洺州。”l可知,隋开皇六年(586)以前,平恩县治在斥章城,隋唐时期县治转移到汉代平恩城旧址。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封许广汉为平恩侯,置平恩侯国。东汉为县,隶属冀州魏郡m。隋隶武安郡。唐宋时期属洺州。金世宗大定年间,撤销平恩县,分为两镇,南为平恩镇,北为白家滩镇,隶属曲周。元、明时期为丘县,清代改为邱县n。
关于汉唐平恩县治的地理位置研究,墓志资料具有重要的直接作用,目前涉及唐代平恩县的墓志已发现4块(图3):
第一块是乾封二年(667)焦达墓志o,志文记“葬于平恩县东北五里平原”。1977年冬出土于邱城镇孟街村东老沙河。此墓志所记位置与武戢墓志相近,由此可证武戢墓志出土地点亦在附近。
第二块是开元十年(722)万愿墓志p,志文记“葬于平恩县南十里平原”。该墓志1988年10月出土于邱城镇堤上村南150米的一座唐墓中,现藏于曲周县文化馆。
第三块是后燕顺天二年(760)程庄墓志q,志文记载“葬于平恩县城西北六里平原”。“后燕”指安史之乱中史思明建立的“燕”政权,顺天二年即上元元年。“文革”前出土于陈村乡陈二村,1994年入藏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第四块是光宅元年(684)袁翼墓志r,“葬于平恩县北廿五里之平原”,该墓于2018年发现于邱县县城东部一处建筑工地。
根据这几块墓志出土位置与志文中所记位置,可以确认唐代平恩县治位于今邱县县城南边的邱城镇,由初唐延续至晚唐。且证明现在的老沙河在唐代中晚期尚未形成。
邱县武戢墓志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说明唐代中晚期昭义军在平恩镇有驻军,设置有军镇。武戢作为基层武官带有朝官职衔,表明昭义军与中央政府关系密切。内部兵乱的记述,表明藩镇内部矛盾重重,社会不稳定。关于平恩镇历史地理的记述,对研究邱县地理、历史沿革有重要意义。此墓志作为新材料,为研究唐代中晚期地方藩镇特别是昭义军提供了新信息和新资料。■
注释
①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九[M].贺次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226.
②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一:薛嵩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4144.
③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三八:宪宗元和八年三月[M].北京:中华书局,1956:7674.
④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5.
⑤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92.
⑥李艳.唐代兵马使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⑦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四一:列传六六:卢从史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4660.
⑧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二○:乾元元年十二月“臣光曰”[M].北京:中华书局,1956:7065.
⑨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四三:列传六八:郗士美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4696.
⑩赵翼.廿二史札记校证:卷二○:方镇骄兵[M].王树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4:431-432.
k刘昫.旧唐书:卷三九: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5:1498.
l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九[M].贺次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433.
m范晔.后汉书:志第二十:郡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5:3432.
n河北省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邱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1:74.
o韩爱峰,张学燕.邱县碑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2.
p韩爱峰,张学燕.邱县碑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6.
q韩爱峰,张学燕.邱县碑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8.
r刘爽,申慧玲,李政.河北邱县唐袁翼夫妇墓发掘简报[J].文物,2021(3):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