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文化的渗透

2023-05-30毛毛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3年4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民族文化初中音乐

毛毛

[摘    要]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其中,文化理解是指向“艺”的。音乐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占有接受文化熏陶的空间。民族文化不仅仅是音乐的魂,同时也是学生音乐学习之魂。音乐教学中要注重民族文化的渗透,用传播民族文化来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加强对音乐教学中民族文化渗透的思考,提升学生对文化元素的感知与理解,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夯实文化基础。

[关键词]初中音乐;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文化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教学有两个层次:一是技;二是艺。对于绝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厚积对“技”而抵达“艺”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认识。对于这一逻辑认识而言,笔者认为有其合理性,毕竟绝大多数教师发挥作用的主要岗位在于课堂,而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时,有了足够的“技”才能引導学生完成日常学习,至于“艺”的追求,在很多人看来都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尤其是从学生学习需要以及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只满足于这样的逻辑认知还是不够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高水平的教学作为支撑,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更丰富的知识与更合理的方式,能够让他们的学习更加高效;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也需要高水平的教学技艺作为支撑,立足于自身的专业成长来获得对学科教学的更深刻的认识,也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按照这样的视角来看初中音乐教学,就可以发现,如果日常教学只满足于带着学生去学唱歌这样“技”的需要,那这种日常课堂是停留在中等甚至偏低的水平之上;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带着更高的眼界去认识初中音乐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追求“艺”的境界,那么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的层次更高,也能够在初中生面前更好地展示音乐学科的特征,从而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落实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

文化理解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却可以在日复一日的文化渗透当中,夯实学生文化理解的基础。文化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概念,从时间的角度来区分,文化可以分为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从空间的角度来区分,文化可以分为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最需要进行的应当是中国传统的、民族的文化教育。因此要想真正促成学生的文化理解,还必须借助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因此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是影响学生精神成长、影响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否能够顺利落地的关键。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文化渗透的相关思考:

一、民族文化是音乐及学习之“魂”

在课程标准当中,音乐被归为艺术课程,这符合传统认识,因为人们一直认为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的表现手法也常常称之为艺术表现手法。笔者想强调的是,站在教学的角度去看初中生的音乐学习,他们也会经历从“技”到“艺”的过程,他们的音乐学习也是从声乐、器乐开始,从跟唱开始,这些过程也正是传统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上面的观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应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感知音乐中的民族文化,只有当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认识到文化的存在、能够触摸到文化的脉搏之时,才能认为音乐教学推开了核心素养的大门,推开了学生成长的大门。从这个角度来看,说民族文化是音乐的魂,并不算是夸张。

实际上,音乐教育本就是现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其具有凸显民族音乐文化特色、助力民族音乐文化延续的重要作用。音乐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理应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有接受文化熏陶的空间。实际上纵观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音乐与民族文化总是密切相关的,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音乐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经过历史洗礼而流传至今的音乐,其本身就属于中华民族的。当然如果分得更加细致的一点,对于不同民族而言,音乐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如我国不同地方的民歌,就有着非常大得差异、特色鲜明的一面,而这些民族的民歌又组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初中生的音乐学习一定要站到历史的角度,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受历史的演变,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如果学生能够进入这样的学习状态,那么学生音乐技巧的学习与文化的渗透就能够同时发生。相对于传统的音乐教学而言,这样的教学模式当然是一种突破,这种突破意味着文化能够成功渗透到学生的成长当中去,意味着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有了充分的保障。

其实民族文化不仅仅是音乐的魂,同时也是学生音乐学习之魂。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的成长过程,学生的成长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基于学科学习的认知发展;二是基于学科学习的情感发展。按理说这两者不可偏废,但是传统教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通常指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而忽视学生的情感发展。这一情形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也有着鲜明的体现,而当前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与必备品格相关的情感发展必须得到重视,而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发展,除了依赖于音乐自身所承载的情感因素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民族文化。如果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力量,那么他们就能够对所学歌曲及其表现手段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于学生而言,就是精神世界得以塑造的重要力量,就是音乐学习的魂。

二、音乐教学中民族文化的渗透

面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强调民族文化的渗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上面已经指出,音乐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有着很明显的动作技能成分,而动作技能学习的内在机制会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模仿形态,也就是教师怎么展示、教学手段怎么展示,学生可能就会怎么学习,在模仿中掌握演唱和演奏的相关技巧,是初中生音乐学习的常态。相比较而言,文化的理解就表现出明显不同的一面,尤其是对于当前初中生而言,如果只是告知与音乐相关的一些文化知识,那么即使学生记住了这些,也不意味着文化得到了真正地渗透。对于民族文化而言,更为有效的教学思路应当是渗透。

渗透实际上是打的一个比方,其不能算是一个准确的教学概念,但是就文化教育尤其是民族文化教育而言,渗透却又是一个很好的概念,其能够描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民族文化教育,应当是隐性的,是润物无声的,其所追求的是学生对文化元素的感知与理解,追求的是学生的一种沉浸式体验以及在体验过程中的获得感。很多民族文化元素,不要求学生说出这些文化元素的概念,只要求能够充分感知、体悟即可。

事实上,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离不开学校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选择恰当的民族文化渗透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好的选择。笔者在研究初中音乐教学特点以及初中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出的民族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思路是:选择与学生兴趣以及民族文化相关的音乐素材,作为学生音乐学习的载体;通过创设情境、问题驱动以及引导感悟的方式,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领略民族文化;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以及音乐学习之后,能够从民族文化感悟的角度去阐述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收获。

这样一个民族文化渗透思路,既关注了初中音乐教学的特点,也关注了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因此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来进行。这里来看一个例子:

在民歌教学中,笔者参考了多个版本的初中音乐教材,然后选择了古曲《梅花三弄》作为教学载体,这是一首由古琴演奏出的乐曲,无论是从曲调上看,还是从歌词上看,其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比较吻合,而且其中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作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其在歌词中渲染了一种非常美的情境。《梅花三弄》自古以来就是用来借物抒怀的,是为了歌颂人高尚的节操,这首乐曲描写了梅花的洁白芬芳,通过梅花耐寒的生物特征来隐喻一个人在困境当中保持高洁品质。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关于古琴的故事不少,每一则流传下来的故事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意蕴。

《梅花三弄》这首歌曲在历史上有着很多的名称,如《梅花曲》《梅花引》《玉妃引》等,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元素。作为中国古典乐曲当中表现梅花的作品之一,可以说中国古代士大夫乃至于每一个有志的人,都能够在这首曲子当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栖息地。

用古琴演奏《梅花三弄》,可以将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枯木禅琴谱》在评价这首曲子时,用了这样一段话: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今天在初中生面前呈现这首曲子,有一个很好的认知基础,那就是当前的初中生在多个场合听到过《梅花三弄》,绝大多数学生也都能够感受到这首曲子的优美。有了这样的认知,那么在教学中实现民族文化的渗透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笔者在教学中重点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一是向学生介绍梅花的生物特征,让学生认识到梅花具有耐寒的一面;二是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文人善于“假物”的一面,事实上学生也能够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知道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有着这样一种价值取向;三是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播放《梅花三弄》,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了解这首曲子所代表的文化元素;四是用现场演奏、媒体播放等方式,让学生重复聆听这首曲子;五是让学生说说对这首曲子的感悟。

三、从民族文化到音乐核心素养

以上五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能够让学生处于一个很好的学习情境中。在这一情境里,学生能够将古人遗传下来的《梅花三弄》的曲子实现深度感悟,同时还可以结合歌词进行多角度的理解。一个预期的现象变成了现实,那就是学生在聆听曲子以及歌词的过程中,开始感觉到曲子的优美,感觉到歌词的恰到好处,学生会自发地去对歌词以及歌曲进行理解,有时候还会自发地组成学习小组,去讨论自己的学习收获。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留出了足够大的空间让学生施展,同时还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当中去。通过对教学现场的参与观察,笔者发现在这样的情境下,民族文化的渗透是有效的。这里来看两个教学现场:

教学现场一:学生关于曲调的讨论。有学生在聆听歌曲之后,表达出这样的想法:从一开始听到《梅花三弄》的曲调,我就感觉到这首曲子是在诉说着冬天里的梅花,仿佛冬天里的梅花就出现在眼前……这种在聆听到歌曲之后,能够有明显的现场感情形,在初中音乐教学当中并不多见,而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现场感,就说明学生对这首曲子的理解是深刻的、有效的。

教学现场二:学生关于这首曲子意境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引导,同时也借助于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出冬梅千姿百态的形象。有了这些实际场景作为基础,学生自然就会想象,在教师进行了引导之后,学生就会发挥想象,去构建这首歌曲的意境。本着民族文化渗透的目标,在学生想象时,重点让学生去思考中国古人借助于梅花来表达高洁品质的逻辑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之下,学生会自发地将我国古代的文化认同以及价值取向,与歌曲结合起来,于是很快就读懂了《梅花三弄》的文化内涵。更可喜的是,学生还能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拓展延伸,去思考其他相关歌曲当中存在着怎样的文化元素

站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首先经历了审美感知,然后去研究这些歌曲的艺术表现,并且在自己的理解与构思中,达到了文化理解的水平。因此,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有保障的,这样的民俗文化渗透过程也是成功的。

四、对音乐教学中民族文化渗透的思考

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民族文化的渗透,某种程度上就是将浓缩的文化,用恰当的方式去让学生感知,让学生领悟。

之所以如此重視音乐教学中的民族文化渗透,除了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提出的相关的要求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源自笔者日常教学中的相关认识。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容易将音乐学习的过程变得模式化,很多学生认为音乐课上就是学学唱歌,更有不少学生将音乐课堂当做放松的场所。尽管音乐学习也接受着一种形式上的考查,但这些努力似乎也没有从根本改变这一现状。最终笔者得出的结论就是:真正能够改变学生学习状态的其实是教师,教师带着怎样的教学理念走入课堂,学生就会经历怎样的学习过程。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笔者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明确了渗透民族文化的认识,并且努力将这一认识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努力之后发现,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实际上大有可为,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自然具有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属性,而且初中生对文化感兴趣,当音乐与文化结合起来时,学生能够体会到文化的存在,能够在民族文化的渗透当中形成良好的感悟,而这些都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夯实文化渗透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南,周怡杉.音乐教育中民族文化的凸显——评《音乐教育的行与思》[J].中国教育学刊,2022(4):35-35.

[2]陈华,刘秋香.浅谈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实施[J].音乐教育与创作,2020(3):54-56.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文化民族文化初中音乐
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对策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