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个明确”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2023-05-30黄丽珠
黄丽珠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以题海战术为主的作业设计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要求,教师的作业设计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而是应该注意质量,保证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从“双减”政策背景出发,探究“五个明确”的实践策略,即明确内容创新,优化作业设计;明确作业目标,实现针对性训练;明确师生合作,共同培養学习习惯;明确分层作业,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明确作业评价,提高作业设计效果,使数学作业多一点开放性、层次性与趣味性,让小学生都有一双潜能的翅膀在作业之海翱翔,从而赋予小学数学作业生命以更多、更艳的色彩。
[关键词]作业设计;“五个明确”;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也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之一,更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科学评价的有力依据。实践性作业,是当前教育界一种新的课题性作业形式,通常是指学生在教师安排的某项具体实际操作中,灵活、科学地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任务的一项活动。教师所安排的实际作业,均来源现实生活,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会依据生活中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融合性、艺术性设计。当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去了解、查找知识点的有关资源或信息,开展自主学习、探索、实践,最后通过结果来验证自身的观点。
对于实践作业,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因此,对实践作业的评价也不能是“唯一”,而应当是多样化、多个答案的,不能受限于“评价者”的一种标准。针对此,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研究,调整作业内容和形式,以“五个明确”进行教学实践,全面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让作业练习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着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一、明确内容创新,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是作业设计的重要环节。有效选编、改编与自主编创作业内容,对提高作业质量,保证作业效果十分重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创新思维,加强作业内容的设计,通过合理有效的内容深化学生理解、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展,让学生不仅能够轻松地完成作业,也能够获得发展的空间。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创新作业内容设计:
(一)注重体验过程,重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体验学习成为一种重要方式,而围绕学生的体验设计作业内容也成为新的教学思路。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实践特点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和把握。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相关知识后,教师整合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编创了如下作业内容:请仔细观察生活,你一定可以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是长方体形状的。现在请你找一找并列举几样生活中的长方体,然后选择其中一种,测量、记录它的长、宽、高,并计算它的表面积。这样的作业内容既关注了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体验学习提供了机会,让学生在寻找、发现、测量、计算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
(二)调动多重感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多重感官参与下的作业必然要比单一的埋头苦算的作业更加具有吸引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主动摒弃单一化的数学作业,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让学生多元智能得到全面开发,实现综合发展。例如,在学习了“面积单位”相关知识后,教师设计了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其中书面作业的重点是让学生确立所学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概念,以及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实践作业则要求学生回归生活自主选择测量对象,并准确运用面积单位进行表示。这样的作业既让学生完成了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也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实现对物体的观察和测量,有效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三)重视情境构建,凸显作业内容的育人价值
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学科的育人价值,设计作业,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形成认知、发展能力、塑造情感。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情境化的作业内容,让学生真正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参与中实现发展。例如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后,教师要求学生出示一份某月家庭开支的统计图。这一作业内容以家庭生活为情境,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同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需要经历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呈现、数据分析等过程,而这对于学生在生活中实现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再如,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展之前给于学生一个主题,例如,“统计小组内部学生喜欢的颜色,并画出条形统计图。”通过小组学生的通力合作能更好地了解与条形统计图相关的课程内容,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并且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明确作业目标,实现针对性训练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作业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适当拓展延伸,因此,其设计目标也应该遵循这三个维度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明确作业设计目标的前提下,应深入思考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不同类型作业侧重于实现哪一个目标、作业形式与内容是否能够体现多重目标等等,这样才能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减少重复性作业内容,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在学习了“吨”这一重量单位后,教师确定了作业设计的目标:第一,从认知层面学生需要知道计量较重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建立1吨的量感;第二,从知识理解层面,学生需要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第三,从知识运用层面,学生需要经历估计、推算、记录等学习活动,感受比较、转化数学思想方法。在目标的指导下,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不同类型的作业内容:一是口头作业。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篇关于生活垃圾的调查材料,其中说明我国每年生成的生活垃圾,其中用“吨”来表示,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吨”在生活中的运用。二是实践作业。对一日家庭生活垃圾进行称重、记录,估算一个月、一年可能产生的生活垃圾。
在这一案例中作业一对应的是目标一,作业二对应的是目标二和三,这样的设计让作业的目的性更加清晰,同时学生也能够实现多方面的锻炼,在巩固抽象数学知识的同时,实现对知识的合理运用。
三、明确师生合作,共同培养学习习惯
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方式。
与传统的数学作业相比,现在的作业显得更加复杂,往往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更加专业地研究,更努力地付出。对于小学数学作业的难度,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估计,以便在实施教学时避免学生出现“冷场”。所设计的练习作业,要具有可操作性,才有让练习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意义。设计作业时,教师依据总体的教学目标,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明确到每一个环节的小目标,如,学生作业完成的能力,学生在练习作业对知识点的运用,学生在练习作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疑惑等,以及他们会怎么表现与应对等等。教师在充分考虑教学工作中的各个实际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勇敢地面对困难,引导学生认真、务实地体验练习。
以往,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以课后练习、练习册、练习试卷等为主,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再者,教师和家长多数不够重视这些家庭作业对学习进步的重要性,以及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实践性。为了提高练习作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加强合作,共同研究教授与学习的情况,一起探索数学教科书的知识内容,共同培养学习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习惯优良与否,决定着这名学生对知识的喜爱程度。根据现有课程教材,小学的学习任务着实不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其重要。作为一名称职的数学教师,一定要去培养、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细化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时段,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断重复进行强化练习,坚持不懈地把这种强化贯穿于不低于90天以上的学习,使学生与任课数学教师循序渐进、同步共调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轻松,也学得愉快,学生的学习水平自然提升得快。
四、明确分层作业,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分层作业是在尊重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偏好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基础上设计的作业类型。教师通过层次化的目标对作业内容进行调整,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特点,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激发学生挑战高难度题目的兴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方面设计分层作业:
(一)合理调整作业难度,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深入分析学情,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三个难度层次的作业,即先设计适合大部分学生的中等难度的作业,在这个基础上设计难度稍大的挑战型题目以及难度较低的简单题目。教师在避免对学生进行显性分层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作业完成度。
(二)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情境的熏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根据分层教育理念,教师应为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提供差异化的题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探索答案,促使学生的思维从低到高,实现发展与提升。
(三)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学习风格自然也有所不同,教师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应该做到因人而异,不应该强迫学生选择某一种固定的学习方法。例如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喜欢用不同的方式思考、诠释。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在明确作业难度层次的同时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形式,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作业,并展现自己的特长,从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五、明确作业评价,提高作业设计效果
作业评价也是设计作业的一部分,这是作业设计与实施情况的一种反思与完善。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根据作业目标、内容进行各个方面的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进行反思修正,从而完善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设计品质,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明确一定的评价标准,其中包括“确保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一致,作业内容与作业目标一致”“作业内容尊重学生个性与能力差异,落实分层,明确作业规则,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作业设计内容开放、新颖,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作业内容符合规范数学语言、科学、问题条件明确,语言表达清晰,没有歧义”等等。根据这些评价标准,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最后再进行教师评价,通过这三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学生能了解到自己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其他学生的作业又有哪些优点,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应对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及时反思,对于作业内容进行调整,完善,然后再次进行评价,直到作业品质符合标准为止。
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后,教师設计如下作业内容:学校开展艺术节,需要设计轴对称图形装饰校园。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轴对称图案,并记录设计过程。通过对作业内容的反思,教师发现情境化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学生失去了自主选择权力。针对此,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设计多种作业类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让学生在更加优质的作业中实现全面发展。
对于数学实践性作业,答案是没有统一的。因此,对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评价也不应当是单一的,要适时根据学生的答案采用多种适用性评价方法。借此,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在学生完成数学作业后进行客观评价,可以一对一地进行正面评价,也可以是书面评价,这对教师掌握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值得提醒的是,家长在这个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学生、家长、教师三方的忽视,整个评价过程不能流于形式,家长要根据教师所布置的实践性作业负起责任,做到密切关注学生作业完成与否、完成质量如何,力争准确、客观。通过教师+家长的重视,有力督促学生在实践性作业中有效完成作业。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综合运用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等学习数学的各种必要性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有益学习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累积知识,通过实践作业为学生搭建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桥梁,延伸学生求知、探索的广阔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育学生的生活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有力提高小学数学的实践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成宝.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30-31.
[2]郭旺祥.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原则——有关《圆》的作业设计之点滴感悟[J].考试周刊,2020(59):65-66.
[3]吴远云.快乐作业 减负增效——小学生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8):50-51.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