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与技巧

2023-05-30郝烨萌

参花(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吐字咬字演唱者

我国民族声乐是一种独特的声乐艺术形式,既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也有着深厚的艺术沉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民族声乐是我国各民族审美倾向和风俗习惯的重要表现。民族声乐发展至今,虽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这种声乐形式对演唱的方法与技巧都要求极高,演唱者不仅要对声乐作品风格有着极强的理解力,还要对演唱方法及技巧有着精准的把控力。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日益繁盛,我国民族声乐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一直在演唱形式和演唱方法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与创新。民族声乐在传承本民族声乐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与西方声乐演唱技巧相融合,无论是演唱方法还是演唱技巧,在具有传统民族特性的同时,也逐步地向着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虽然目前我国民族声乐演唱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们仍然要不断研究与探索,只有在演唱方法与技巧方面不断地完善,才能保证我国民族声乐在艺术殿堂中历久弥新。本文对民族声乐的发展及演唱风格等进行介绍,同时结合笔者研究经验,对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技巧进行深入探讨。

一、民族声乐的概述及发展历程

(一)民族声乐概述

民族声乐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民歌,而是一种既具有民族音乐风格特点,又体现西方声乐演唱技巧的声乐形式。民族声乐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从广义的概念来讲,民族声乐包括民间小调、各类民间戏曲以及一些流传较为广泛的民间音乐形式。而目前我们所提到的民族音乐主要是指以民族声乐专业为依托,在继承和发扬民间小调、民间戏曲及歌曲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一些西方美声唱法的理论与技巧,体现出中西方声乐演唱相融合的艺术特点。因此,现阶段的民族声乐区别于传统戏曲、小调以及民歌的演唱形式,兼具一定的传统性、艺术性、科学性、民族性以及时代性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从演唱方面来看,民族音乐演唱的难度较大,需要演唱者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歌唱技巧。民族声乐演唱需要科学的换气技巧,要保证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气息均匀流畅,还需要演唱者能够结合自身特点,对声乐作品进行全面的了解与研究,找到最佳的演唱方法,把握最成熟的演唱技巧。此外,对演唱者的发声、音色、咬字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将民族声乐作品包含的情感与思想表达出来,才能真正展现出我国民族声乐的魅力。

(二)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

我国民族声乐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民族艺术魅力与特色的声乐艺术形式。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发展初期,国家较为注重对民族文化的推廣与弘扬,因此民族声乐在此期间得以发展。而且当时的西洋音乐文化也刚刚进入中国,对中国传统音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部分音乐人士开始尝试将西洋音乐文化融入中国民族声乐当中,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与理论体系初步成型。这一时期的民族声乐演唱在保留民族声乐原始性的基础上,运用了西方音乐元素中的润色作用来进行适当的调节,使一些民族声乐演唱能够更加饱满。民族声乐演唱在以这种方式发展了几十年以后,其音域以及表达方面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演唱者往往会出现气息不稳定的问题,对民族声乐演唱进行改革的趋势日益凸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优秀的歌唱艺术家对民族声乐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些歌唱家在经过大量的研究与尝试之后,将真假音混合这种演唱方式融合到了民族音乐演唱中,既保留了民族声乐演唱的真实性又拓展了音色和音域。民族声乐的审美价值得到了升华,民族声乐演唱发展也得到了质的飞跃。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到现阶段,与外界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产生的变化也更加明显。从目前来看,民族声乐的演唱越来越通俗化,很多声乐演唱者已经将民族声乐的原声唱腔完全抛弃,为了迎合更多群体的审美,开始运用流行歌曲的方式来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无论是编曲还是演唱,都带有强烈的“混搭”色彩,民族声乐的民族性和文化性已经逐渐被弱化。在这种形势下,民族声乐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创新与优化也势在必行。

二、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

(一)合理运用润腔

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大部分运用行腔来处理唱腔及唱法。我国的汉语独具特色,其韵律感较强,因此,在进行声乐演唱时,必须注重咬字行腔。所谓润腔就是在吟唱的基础上进行的修饰,是对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润腔可以说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发音方法,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能够使演唱产生艺术性的变化,使作品的旋律、音高以及节奏等元素都产生微妙的变化。润腔还可以让民族声乐更具层次感,增加民族声乐作品的感染力。从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特点来看,润腔是其特有的审美表象,是民族声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别,我国音乐的流动性较强。而且音乐也是一种可以随意变化的艺术形式,因此,民族声乐演唱还需要演唱者具有一定创造性。要想使民族声乐演唱达到理想的效果,唱腔的丰富性就不可忽视。因此,民族声乐演唱必须做到对曲谱进行合理的加工,使民族声乐更具韵味,灵活地运用润腔来提升民族声乐的艺术效果。

(二)恰当地进行艺术处理

民族声乐源于各民族的文化传承,很多非常经典的民族声乐作品都是由多年流传的老歌改编而成。每一部民族声乐作品都有其自身的风格特点,也代表了不同民族的审美与风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奔放的新疆民歌、豪迈的陕北民歌、悠扬的蒙古族民歌等。因此,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恰当地进行艺术处理,是对民族音乐作品本身的尊重,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弘扬。演唱者在演唱民族音乐作品之前,要对作品的风格特征进行深入了解,然后根据民族声乐的演唱规律来进行恰当的艺术处理,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民族音乐的本土化色彩丢弃,也不能忽略声乐所要表达的根本理念。演唱者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之前,还要对民族声乐的语言性进行仔细研究,以此来挖掘出民族声乐中的语言艺术,并运用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创造力,将民族声乐作品完美地演绎出来。通过清晰的咬字吐字,以及科学的发声来打动听众,让民族声乐作品更加广泛地流传。恰当的艺术处理,能够使民族声乐演唱更加真实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声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发音及嘴部活动

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演唱在平时训练当中,应该着重训练咬字与吐字,对汉语的发音规律进行全面掌握。演唱者一旦发现存在咬字与吐字不准确的问题,应该及时纠正,避免影响到民族声乐的演唱效果。民族声乐演唱者应该养成良好的日常说话习惯,对汉语的声调、平翘舌等基本规律扎实地掌握。良好的说话习惯,能够帮助演唱者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更加完美地进行咬字、吐字,也能增加民族声乐演唱的感染力。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的嘴部动作对共鸣腔体的运用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这就要求演唱者的嘴巴、舌头以及下颌骨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协作运动机制。在众多发声器官中,嘴巴的肌肉最多,而且每个人的说话习惯不同,如果说话或者演唱的过程中,嘴巴过于紧张,就会对发声产生直接的影响。与嘴巴一样,如果演唱者的下颚过于紧张,演唱者的发声就会比较僵硬,也会影响到声道的发声状态,进而影响到演唱者的共鸣平衡,演唱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对于民族声乐演唱者来说,做好日常的嘴部训练非常重要,日常训练时可以对着镜子反复进行练习,从而找到最佳的发声状态。

三、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

(一)呼吸技巧

呼吸是一切演唱的根基,无论是演唱何种形式的声乐作品,都应该做好对呼吸的调整,尤其是民族声乐演唱和美声演唱。因此,民族声乐演唱首先应该进行的便是呼吸训练,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有很大区别。掌握科学的呼吸技巧也是民族声乐初学者的首要任务,需要演唱者通过不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累积才能得以实现。从演唱上讲,歌唱过程中的呼吸可以分为叹气式和闻花式,根据演唱者个人条件的不同,以及演唱需求的差别,采用的呼吸方法也有区别。叹气式呼吸就是一种相对松弛自然的呼吸状态。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可以保持全身的松弛,并将气息下叹到小腹部,在气息全部叹出以后再进行吸气。叹气式呼吸的关键在于身体各部位状态的松弛,这样才能保证气息的稳定与深沉。闻花式吸气是一种较容易形成的呼吸技巧,对于初学者来说也相对简单。闻花式呼吸比较形象,就是指呼吸的时候想象自己“闻花”的样子,鼻孔微微扩张,表情沉浸,小腹收紧,吸气饱满。闻花式吸气的歌唱状态较为沉稳,可以避免气息不稳定的问题。在实际演唱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呼吸技巧,都要以身体放松、状态自然为前提。对于每一句的演唱都要十分注意呼吸问题,直到形成习惯,最终不断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平。

(二)咬字技巧

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除了气息之外,还应该注重对咬字、吐字技巧的训练。民族声乐演唱的咬字、吐字与日常咬字也有较大区别。日常生活中的咬字只要表达清楚,能够让人听明白就可以,只要不是特殊要求就不会过多地去追求咬字、吐字是否清晰,发声是否好听。但是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咬字、吐字既要注意声音是否好听,又要在意口形与气息是否保持良好。因此,要想培养出一位优秀的民族声乐演唱者,首先就是帮助其建立起正确、系统的咬字、吐字习惯。我国民族声乐与汉语言一样,讲求字正腔圆,在演唱的过程中吐字要轻松、清晰、准确,同时要避免发声过重或者过轻。咬字时要清楚,但是不能用力过猛,避免咬字僵硬。如果咬字过于僵硬,容易破坏声音的流畅性,进而影响整个演唱的情感表达。在咬住字头后引字腹的过程中,气息的支撑与保持也非常重要,口腔要打开,喉头和下巴也要处在放松的状态,这样才能将民族声乐本身的语言特性充分挖掘出来。

(三)共鸣技巧

在进行民族声乐演唱时,对共鸣腔体的有效把控可以增加声色的明快性,也能够将民族声乐的民族特性凸显出来。腔體的共鸣主要包括头腔、口腔以及胸腔。其中,头腔的共鸣主要是指运用头腔与口腔的共同协作发声来产生共鸣,以便使声乐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头腔共鸣可以有效弥补口腔共鸣的不足,使演唱的吐字更加明快、震撼,尤其是高音位置更具金属质感。口腔共鸣指的是演唱者发声控制的主要部位为口腔,发声时要保持喉头的主动性,然后利用口腔声带来配合发声,发出的声音相对顺畅。胸腔共鸣是指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将发声位置放低,利用胸腔来发声,这种发声方式更具穿透力,声音也更加浑厚。作为民族声乐的演唱者和学习者,应该全面把握高位共鸣的知识与技巧。虽然在演唱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腔体的共鸣,声乐领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与规则,但可以明确的是,应尽量使腔体共鸣处于高位状态,避免下颚过度向前,肩颈过度紧张。总之,民族声乐演唱者,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出现此类错误,并结合自身的声音特点全面把控各个部分的协调配合能力,不断强化训练,以便保证自身的共鸣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

四、结语

民族声乐与其他流行音乐不同,它的民族气息既厚重又特色鲜明。民族声乐的演唱过程也是对声乐作品的二次创作过程,不同的民族声乐作品有着不同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演唱的过程也是艺术传承的过程。作为演唱者,不仅要具备优秀的声乐表达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演唱方法与技巧。可以明确的是,无论民族声乐发展到何种程度,演唱方法与演唱技巧的扎实程度,都是对演唱者最基本的评判标准。

参考文献:

[1]王欣.对中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02):12.

[2]孔令宇.刍议美声声乐表演的体验技巧[J].北方音乐,2015(17):1-2.

[3]严晓星.梅庵琴派始祖王燕卿传[J].音乐爱好者,2011(2):1.

[4]甘霖.浅谈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继承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9(26):61-63.

[5]孟妍.浅谈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继承与发展[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1):175-177.

[6]乔夏红.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歌曲风格之间的关联性分析[J].民族音乐,2017(8):35.

[7]余虹.中国古代声乐理论的研究评述[J].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6(1):16-19.

[8]黄慧慧.对民族声乐演唱原则与审美标准的辨析[J].音乐研究,2014(05):123-127.

(作者简介:郝烨萌,女,本科在读,中北大学,研究方向:民族音乐)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吐字咬字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用心吐字,为爱发声
“孩子吐字不清如何处理才好”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