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绿色金融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2023-05-30鲁欢欣
鲁欢欣
【摘 要】“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扶持力度。在相关政策指引下,湖北省绿色金融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但总体来看,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主要体现在政策推动力不足、产品创新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公民意识薄弱等方面。基于此,结合建设“绿色荆楚”的现实要求,并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论文就如何构建湖北省绿色金融长效机制提出相关建议,如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和创新、培育绿色金融组织机构、大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关键词】绿色金融;“双碳”目标;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3-0167-03
1 引言
绿色金融是指在资金的融通过程中,相关部门及机构基于对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考虑,将环境保护作为基本政策并在投资及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以达到引导资金流向技术先进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目前,绿色金融的发展问题是当今国际热门关注话题。2007年出台的《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是中国开始加速建立绿色金融政策法规的重要标志。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国绿色金融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表现为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结构不断丰富,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碳排放强度得到明显抑制。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绿色债券存量规模也达到1.26万亿元,存量规模均为全球第一。从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发展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筹集资金,到降低碳排放量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绿色金融的作用不断凸显。2020年,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上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低碳减排行动在各行业刮起新风尚,绿色金融有了更坚定的实施信念与政策推动力。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起始年,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新发展理念,我国绿色金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21年7月,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设立,其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湖北武汉,湖北省有望借助“中碳登”吸引信息流、资金流等快速聚集,促进加速建设绿色金融高地。同年12月,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北省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全力助推绿色金融,将武汉打造为集全国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于一体的“双碳”金融高地,推动“绿色荆楚”建设。在此背景下,湖北省如何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在污染治理、环境保护、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功能,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助力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成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湖北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2.1 取得的成效
2.1.1 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近年来,湖北省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在政策的激励下,湖北省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包括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在内的绿色金融产品总量快速提升,种类不断丰富。截至2021年底,湖北省绿色贷款余额7 015.33亿元,比年初增长27.81%,居于中部六省首位;2021年以来,累计发行绿色债券85只,融资规模达到164.2亿元,同比增长37.61%。图1为2017-2019年我国各省份绿色金融发展评价指数,可以看出,2017和2019年湖北省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分别为8和19,仅用3年时间实现两倍增长。
2.1.2 绿色金融市场日渐活跃
多年来,湖北省不断推出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表1),如鄂绿融、鄂保贷、排污质押贷款、生态修复贷款等,这些新型金融产品的出台,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为解决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绿色企业项目融资等问题添砖加瓦。例如,2021年6月启动的“鄂绿通”平台旨在破解“绿色产业有项目无资金,投融资机构有资金无项目”的困境,截至2022年5月,累计24家金融机构入驻,入库绿色低碳项目317个,融资规模达到765亿元。
自2013年湖北省建立碳交易中心试点以来,湖北碳金融的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21年末,湖北省碳排放累计成交量达3.59亿吨,成交额83.06亿元,占比达到全国的一半,居于全国首位。同时,碳减排效果显著。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湖北省碳市场累计减排2 047万吨二氧化碳,每年以2.14%的比率下降。2017年湖北省单位GDP下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4.54%。
2.1.3 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绿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和强有力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支持,长期以来,湖北省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2022年,人民银行联合其他单位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绿色直接融资、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碳金融等方面搭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框架,并出台湖北省绿色征信基本数据项指引等操作细则,以此保障全省银行机构有序推进绿色金融工作,共建绿色金融体系。
2.2 存在的问题
2.2.1 政策推动力不足
2007年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出台了多项旨在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2007年发布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规定金融机构不得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定的项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并于2008年发布《关于规范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提供企业环境违法信息工作的通知》,促进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进入新时期。
为贯彻落实中央部委的文件精神,北京、上海、福建等多地出台了多项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地方性文件。相比而言,尽管湖北省也出台了一些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实施措施,但总体而言,政策法规数量较少,从政策的目标、措施和成效等方面来看绿色金融的实施效力不高,在实践上也缺乏目标性、可操作性、周期性和长期性,这些都是政策难以发挥其预期效用的原因。
2.2.2 金融机构动力不足,公众参与意识薄弱
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利润增长和风险控制目标对传统“双高”产业存在路径依赖,再加上绿色金融正式提出的时间不长,商业性金融机构缺乏对绿色金融理念有深入的理解和认同。在利润的驱使下,部分金融机构没有充分认识到利用绿色金融创新驱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潜在经济价值,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如“做减法”来排除高污染、高能耗和高碳排的企业,这导致传统金融机構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方面动力不足。
调查显示,2015年湖北省的公众环保意识为2.6分,低于全国均分2.8分,较弱的环保意识反映了湖北省公众对于绿色金融的认知不够、参与热情不高。目前,湖北省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主要针对企业和项目开展,除兴业银行发行全国首张低碳信用卡外,其他银行几乎没有针对个人客户的产品与服务。
2.2.3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一方面,从债券到碳保险、林业碳汇,再到碳资产抵押融资,湖北省绿色金融产品经历了从基础金融工具到金融衍生品的创新迭代,但涉及绿色保险、绿色股权融资以及绿色资产证券化等领域的金融产品没有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湖北省绿色金融产品主要以服务企业和项目为主,针对个人消费者的绿色金融产品并不突出,缺乏针对个人的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等。除此之外,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所涉及的标准体系建设、平台建设与开发、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等在湖北省发展相对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及优化。
3 地方绿色金融发展典型经验借鉴
2017年以来,我国先后在湖州市、衢州市、广州市、贵安新区、赣江新区、哈密市、昌吉州、克拉玛依市建立了绿色金融改革试验新区。经过几年的试点工作,这些先行试点地区在绿色金融政策、绿色金融产品、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地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了可靠经验。其中,浙江省湖州市大力发展区域绿色金融中心取得了显著成效(表2)。
4 措施
4.1 完善顶层设计,健全绿色金融制度标准
在政策体系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建立强有力的绿色金融创新的专项政策体制,并且加大突出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激励作用,引导资金流、信息流向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聚集。一方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涉及部门众多,需要湖北省自上而下全面协调推进,这要求各部门、各级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湖北省应结合地方特色,并借鉴浙江、广东等绿色金融试验区的成功经验,不断整合完善现有绿色金融的各项政策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形成标准化的绿色金融发展指导规范。
4.2 加强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和创新
首先,金融机构是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主力军,湖北省银行体系应深入推进自身绿色化改造,完成绿色银行体系建设。其次,湖北省应探索差异化发展模式,推动绿色金融服务创新,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一是要稳步推进绿色信贷的发展,突出绿色信贷支持的重点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绿色信贷“五个一批”行动,对于不同环境友好级别的企业开展不同程度的信贷支持,以此倒逼企业绿色转型。二是推进绿色保险体系建设,鼓励更多的保险金融机构进入绿色保险领域,支持保险代理、保险经纪等中介机构的发展,创新出更多险种。三是积极探索其他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租赁、碳期货、互联网绿色金融,支持和鼓励其他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为绿色产业、企业、项目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4.3 培育绿色金融组织机构
以湖北武汉为绿色金融试点中心,借势“中碳登”落户武汉,推进建设武汉为全国碳金融中心,设立武汉碳清算所,形成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中心的碳登记、碳交易、碳结算的碳金融中心集聚示范区,形成绿色金融、碳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施的武汉经验,为全国蓄势发展绿色金融积累经验、创造基础和条件。
4.4 大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为促进湖北省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应以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为助推器和路径,加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方面,搭建绿色技术创新平台,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优化和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供求对接平台,为绿色技术与企业、园区和项目的对接提供有效支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湖北省高校人才的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校企合作,促进研究课题到技术应用的转化,建立绿色金融标准化培训体系,推行绿色金融从业资格证,打造湖北省绿色技术智库中心。
【参考文献】
【1】陈燕玲,张娜.安徽省绿色金融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2):10-14.
【2】吴海峰,袁征.书写绿色金融“荆楚篇章”[N].金融时报,2022-05-31(012).
【3】童藤,王婧.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1,19(03):104-112.
【4】郑锦国.打造绿色金融“湖州样本”[J].中国金融,2019(20):42-43.
【5】许传华,王婧,叶翠红,等.湖北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16(04):85-93+128.
【6】易金平,江春,彭祎.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优化路径——以湖北省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