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麦克白》的批判现实意义
2023-05-30侯杰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于1606年创作的悲剧。与莎士比亚早期(1590年—1600年)的剧作相比,该剧的主题有了较大转变。在早期的剧作中,莎士比亚常宣扬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个性解放。但是到了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矛盾激化,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被黑暗的社会现实击碎,他痛感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于是这一时期(1601—1607年)莎士比亚转向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面。《麦克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创作出来的,因此,该剧有深刻的批判现实意义。
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对《麦克白》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但较少研究该剧的批判现实意义和对后世的启发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麦克白》中男女主角的极端个人主义表现及他们的悲剧结局,探讨该剧的批判现实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启发。
一、麦克白夫妇的极端个人主义表现及悲剧结局
为了便于下文分析《麦克白》中男女主角的表现,先介绍一下该剧的主要情节。麦克白将军从一场战争中获胜归来,三个女巫来到他和班戈将军面前说了一些预言:麦克白将成为苏格兰国王,而班戈的后代将继承王位。为了成为国王,麦克白回到自己的城堡后便和夫人密谋刺杀他的表兄苏格兰国王邓肯;在刺杀邓肯的过程中,麦克白夫人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国王邓肯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出逃,麦克白加冕称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王位,麦克白命杀手刺杀班戈父子,班戈被刺身亡,他的儿子逃脱。在当天的皇家晚宴上,班戈的鬼魂出现,麦克白被吓得昏倒。由于内心不安,麦克白再次咨询女巫,她们给了他三个隐晦的警示。依据女巫的警示,麦克白打算铲除麦克德夫家族。麦克德夫逃走,到英格兰与邓肯的大儿子玛尔康会合,麦克白杀了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儿子。麦克德夫发誓要报复暴君,与玛尔康一起率军讨伐麦克白。麦克白夫人因精神失常而死,但麦克白对她的死漠不关心。尽管众叛亲离,麦克白仍相信女巫的警示,与玛尔康的军队继续战斗。最后麦克白在决斗中被麦克德夫杀死,玛尔康成为新的苏格兰国王。
从以上主要情节可知,《麦克白》中的男女主角麦克白夫妇是私欲膨胀的极端个人主义者。下文将对麦克白夫妇的极端个人主义表现和悲剧结局分别进行详细分析。
(一)麦克白
該剧的男主角麦克白原本是一个平叛有功的将军,深受他的表兄苏格兰国王邓肯的信任和倚重,但是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不顾亲情,不顾君臣大义,杀死国王邓肯篡位。虽然在弑君时他非常犹豫,但最终个人的野心和对权力的贪欲占了上风。
麦克白在听到女巫预言自己将成为“考特爵士、未来的君王”时,起初还有些吃惊,但在三个女巫离开后,他对班戈说,“我倒希望她们再多留一会儿。”(第一幕第三场)[1]这表明此时他还有所顾忌,因为他要成为国王必须杀死国王邓肯,这是作为表弟、臣子绝不应该做的事情;不过他的话暗示他对成为国王还是很有想法的。在回自己的城堡之前,麦克白就写信给自己的夫人,告诉她女巫们的预言,“……而且她们还对我作这样的预示,说是‘祝福,未来的君王!我想我应该把这样的消息告诉你,我的最亲爱的有福同享的伴侣,好让你不至于因为对于你所将要得到的富贵一无所知,而失去你所应该享有的欢欣。”(第一幕第五场)[1]这些话最能体现他对王位的野心。在与夫人商定好刺杀国王的计划后,真正实施时麦克白虽然有些犹豫不决,但最终在夫人的鼓动下野心战胜了理智,还是刺杀了国王邓肯,并且嫁祸给国王的两个侍卫。为了杀人灭口,在第二天国王被刺的消息传出后,他借口为国王报仇,杀死了两个侍卫。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麦克白是受到女巫的诱惑和夫人的鼓动才走上弑君篡位之路的,但是根据剧本内容仔细推敲,可以发现他个人对王权的渴望才是决定性因素。没有他个人的野心,谁的诱惑、谁的鼓动都没用。值得注意的是,他事先就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会有报应的,却明知故犯,这无疑表明他的野心、欲望使他做出了残忍的决定。
当上国王后,麦克白的极端个人主义彻底表现了出来。为了防止王位旁落,麦克白残酷无情地杀戮了对自己王权构成威胁的人。他认为“以不义开始的事情,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第三幕第二场)[1]因为女巫曾经预言班戈的后代会继承王位,他命令杀手刺杀班戈父子,班戈被杀死,其子弗里恩斯侥幸逃脱。后因女巫的警示,麦克白又打算除掉麦克德夫家族,在得知麦克德夫投靠了在英格兰避难的邓肯长子玛尔康后,麦克白下令杀了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儿子。不断的杀戮仍让麦克白无法安心,反而使他内心压力巨大,变得更加冷酷无情。在他的夫人因为精神失常而死时,他竟说:“她迟早要死的,总会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天。”(第五幕第五场)[1]这是多么无情无义!
麦克白的残暴统治最终给自己带来了毁灭性伤害。因众叛亲离,麦克白的军队被玛尔康军队击败,他自己在与麦克德夫的决斗中落得身首异处的结局。
麦克白所做的一件件残暴之事都是因为私欲膨胀,太想实现野心,满足权力欲望。他的这种极端个人主义行为使自己走向毁灭,并给国家带来了灾难。
(二)麦克白夫人
该剧的女主角麦克白夫人虽然是一个女人,但是她意志坚决,对目标更加执着。正如杨福和孙晓新所说,在莎士比亚戏剧中,麦克白夫人或许是最残忍、最可怕的女性形象之一[2]。为了让麦克白成为国王,自己成为王后,麦克白夫人为丈夫出谋划策。在刺杀国王过程中麦克白犹豫不决时,她极力鼓动丈夫采取行动。
在接到麦克白的信,得知女巫预言他会成为国王后,麦克白夫人就下定决定要帮助丈夫成为国王。在谋划刺杀国王邓肯时,她对丈夫说:“您可以把今晚的大事交给我去办;凭此一举,我们今后就可以日日夜夜永远掌握君临万民的无上权威。”(第一幕第五场)[1]这表明她对权力有非常强烈的欲望。在麦克白决心动摇时,激励麦克白:“是男子汉就应当敢作敢为;要是你敢做一个比你更伟大的人物,那才更是一个男子汉。”(第一幕第七场)[1]这表明她的决心和意志比丈夫更坚定。在丈夫担心刺杀国王邓肯不好善后时,她又为丈夫想出了嫁祸侍卫的毒计,她对丈夫说:“我们不是可以把这一件重大的谋杀罪案,推在他的酒醉的侍卫身上吗?”(第一幕第七场)[1]这表明麦克白夫人在帮助丈夫刺杀国王时心思缜密,心肠毒辣。这一系列行为即便是久经沙场的麦克白都做不到。可见在刺杀老国王邓肯时,麦克白夫人对权力的渴望和心狠手辣程度比麦克白还胜几分。然而,在与丈夫一起谋杀国王后,她的内心压力巨大,后来又知道丈夫为了确保王位不受威胁,先后杀了班戈以及麦克德夫妻儿,她的精神就完全崩溃了,内心不堪重负的她最终因精神失常而死。并且,对于她的死,丈夫麦克白漠不关心。她的最终结局也很悲惨。
麦克白夫人所做的罪恶之事主要是协助丈夫刺杀国王邓肯。帮丈夫成为君王部分原因是她对丈夫的爱,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她自己对与丈夫一起“掌握君临万民的无上权威”充满渴望。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她做出了极端个人主义行为,最后也让她落得精神失常而亡的悲剧结局。
二、《麦克白》对现实的批判和警示意义
通过上文对麦克白夫妇的极端个人主义表现及悲剧结局的分析,可以看出,麦克白夫妇的悲剧是个人私欲膨胀的结果。他们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为了满足个人野心不择手段,这种极端个人主义行为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毁灭性伤害,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
《麦克白》这部悲剧是莎士比亚根据苏格兰历史中的古老故事改编而来,虽然该剧情节基于历史故事,但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对现实有很强的批判意义和警示作用。莎士比亚创作《麦克白》时,伊丽莎白盛世刚刚结束,詹姆斯一世即位,英国社会动荡不安。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英国资产阶级的私欲极度膨胀,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出现,社会矛盾日益加剧。长期秉持人文主义思想的莎士比亚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欲膨胀和极端个人主义现象极为不满,认为新兴资产阶级这种极端强调自我的观念会使道德沦丧、人性丧失。于是他转而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他觉得在那个充满欲望的社会,一些人正变得冷酷无情;他们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私欲,做出了许多极端个人主义的行为,如同麦克白夫妇一样。《麦克白》一剧中麦克白夫妇对权力的野心,正影射了当时英国社会所出现的极端个人主义现象;麦克白夫妇的悲剧结局则暗示了极端个人主义者将会面临毁灭的结局。
由以上分析可知《麦克白》这部悲剧批判了17世纪初英国社会中的极端个人主义现象,为当时的私欲膨胀者、极端个人主义者敲响了警钟,警示他们不要步麦克白夫妇的后尘。正如张世红所言,莎士比亚写《麦克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他是借古喻今,针砭时弊,向人们展示个人欲望的无限膨胀和畸形发展必然导致罪恶、毁灭。[3]著名莎学家孙家琇对莎士比亚创作《麦克白》的意图作了这样的评论:他从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理想出发,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罪恶,特别是极端个人主义的生活目标和权势欲望如何使人堕落与毁灭。[4]这其实也反映了悲剧《麦克白》的批判现实意义。
三、结语
总之,《麦克白》是一部有深刻批判現实意义的戏剧,剧中麦克白夫妇的极端个人主义行为及悲剧结局对17世纪初英国社会中出现的个人私欲膨胀现象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进行了深刻批判和严厉警示。这不仅对当时的社会有积极的警示意义,对后世也有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侯杰(1979—),男,江苏睢宁人,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语言与文化研究。
注释:
〔1〕(英)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悲剧集[M].朱生豪,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2〕杨福,孙晓新.论麦克白夫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26-128.
〔3〕张世红.麦克白:权欲与野心的牺牲品——浅析悲剧《麦克白》[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1):54-57,61.
〔4〕孙家琇.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