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静乐文庙

2023-05-30张兵

文史月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斗拱文庙柱头

张兵

静乐文庙,坐落于静乐县城东北的岑山半山腰,背倚文峰塔,俯瞰东碾河,与文峰塔融为一体,共同构成静乐八景之一——文峰凌霄。据清《静乐县志》记载,静乐文庙建于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城内儒林街迁建于现址,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重建,后代屡有修缮。2004年6月10日,静乐文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其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宇坐北朝南,楔形布局,南窄北宽,Y字形南北向台阶直通棂星门、儒门前广场。广场最窄处东西宽46米,向北逐渐加宽,至庙宇围墙处达68米。庙宇的整体轮廓亦呈梯形,南边东西宽61米,北边东西宽81.5米,南北长64米,总占地面积4722平方米。建筑群分东西两条轴线布置。西轴线主要建筑有棂星门、过殿、大成殿,两侧有东西配殿、西厢房;东轴线主要建筑有儒门、启圣祠、明伦堂,两侧有养心斋、存心斋、名宦祠、乡宦祠、敬业堂等,为岑山书院所在。其中,大成殿、东西配殿为明代建筑,明伦堂及其东西厢房为清代建筑。

院内存有明、清重修碑3通,记载着文庙历代修建情况。

西轴线院外北延,有长达百米的台阶甬道,直通岑山之巅的文峰塔,并与之融为一体,构成静乐文庙一大景观。

静乐文庙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建造环境幽雅,是一处保存基本完整的明至民国文庙建筑群,庙内建筑构件的时代特征、地方手法、艺术风格均得以保存,为研究我国传统儒学文化和文庙建筑提供了实物例证。

大成殿 明代建筑。坐北朝南,建于高1.2米砖砌台阶上,前设月台,月台长11米、宽5米。大殿平面近正方形,面阔五间17.20米,进深六椽11.92米,高11.48米(室外地平至脊吻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四周斗拱均为七踩三昂,前檐明间出斜昂。单檐歇山顶,灰陶质筒板布瓦屋面,前坡中部設琉璃方心。正脊两端置龙形正吻,垂脊、戗脊上各置垂兽、戗兽,戗脊端置走兽;梁架共六缝,明间为五檩抬梁,前后出单步梁;两山踩步金上置垫墩承三架梁;两山斗拱上置顺爬梁与殿内金柱结构,角梁后尾搭于爬梁之上。周檐斗拱为七踩三昂,四周交圈。单步梁头刻作麻叶形,与异形拱十字相交,共同承托挑檐檩。殿内柱头科单步梁后为金柱结构,平身科耍头后尾做成挑斡与金檩下随檩枋结构。前檐明间出45度、60度斜拱。前后檐柱头与平身科斗拱上第一道正心枋相交处刻作鸳鸯拱。昂为琴面昂,下部刻作蝉肚状。四周设檐柱,上置平板枋、小额枋交圈,柱头、小额枋两端均做砍杀;两山及后檐柱封砌于墙内。殿内前后檐各置金柱一排。金柱与前后檐柱间设穿插枋连构。柱脚置带圆鼓镜的方形础石。两山及后檐下部砌槛墙(三顺一丁),两侧砌砖垛(七顺一丁),中部为土坯砌筑。前檐两稍间砌槛墙,两角斜抹,开柱门。前檐明、次间置六抹落地隔扇;两稍间槛墙上部置四抹隔扇窗;隔扇心屉为斜方格形。

东西配殿 明代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五间16.66米,进深两间7.12米,总高9.03米,单檐悬山顶,灰陶质筒板布瓦屋面。正脊两端置龙吻、垂脊前侧置望兽。五檩抬梁,前出廊。共享梁架六缝。五架梁上置垫墩承三架梁,其上置脊瓜柱,柱脚设角背,两侧置叉手。斗拱形制同大成殿柱头斗拱;前檐柱头、补间置七踩三昂斗拱共11攒,两角柱头斗拱外侧出45度、60度斜拱,明间平身科斗拱两侧出斜拱;单步梁头刻作麻叶形,与异形拱十字相交,共同承托檐檩;昂为琴面昂,下部刻作蝉肚状。廊柱、前檐柱露明,后檐柱封砌于墙内;柱头小额枋两端均做砍杀;廊柱与檐柱间设穿插枋连构;柱脚置带圆鼓镜的方形础石(砂石质)。前檐明、次间置六抹落地隔扇;两稍间槛墙上部置四抹隔扇窗;隔扇心屉为斜方格形。

过殿 明代建筑。面阔三间10.46米,进深四椽7.76米,高7.64米(室外地平至脊吻顶),双坡筒板瓦悬山屋面,前后檐设五踩斗拱,梁架为五架梁上撑三架梁,均做彩画。前后檐均为通隔扇。

明伦堂 清代建筑。面阔三间13.13米,进深四椽7.23米,高7.73米,双坡悬山筒板瓦屋面,屋面设正脊、垂脊、正吻、垂兽,山面排山沟滴排水。前檐装修三间均为六抹隔扇,明间屋檐下立“明伦堂”牌匾,恢弘大气,气势磅礴。

儒门 民国建筑。面阔三间8.61米,进深一间3.55米,建在0.8米的高台上,高6.77米(台明至脊吻顶),高券洞式门洞。屋面为筒板瓦屋面,歇山顶,装修为三间大板门。

静乐文庙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民国时期晋西北地区州制文庙格局,是我国古代儒学文化的重要传播场所,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的社会文化,为研究和传承我国传统儒学文化提供了实物例证。庙内现残存碑刻记录了清代康熙皇帝有关弘扬儒学的诏书,体现出当时儒学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静乐文庙位于静乐县城岑山山腰,地势高旷,背靠山崖,俯瞰全城,视野开阔。该庙在选址和建筑布局方面,综合考虑了地势、光照等各方面的因素,主从有致,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各殿宇组成完美的建筑空间,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庙选址及建筑艺术风格。庙内各建筑组群关系合理、建筑工艺精湛、细部做法极具地方特色。建筑用材硕大,立面效果庄严厚重,以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为依据,反映出当地明至民国时期文庙的建筑布局和艺术风格。

猜你喜欢

斗拱文庙柱头
抗震“大力士”
说不完的斗拱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民居趣读
“祭如在”与文庙祭祀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川鄂盐道白菜柱头图形符号意义分析
文庙开笔大典
卷柱头薹草草坪建植技术探析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柱头性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