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及其管理对策研究
2023-05-30李永强
李永强
【摘 要】近年来,在国内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受到广泛重视,是提高生产安全性、维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保障,但是目前部分国内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缺乏针对应急能力的管控模式和体系,不能确保安全生产应急管控的效果。基于此,论文分析国内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量化措施,提出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量化管理对策,旨在为增强国内企业安全生产的应急能力提供助力。
【关键词】国内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9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3-0118-03
1 引言
在国内企业生产的过程中,机械设备、人员操作等安全风险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应急管理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不能确保应急能力符合要求,将会对安全生产的应急管理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建议国内企业在生产期间重点进行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量化分析,完善应急能力的管理对策,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的应急管理水平,为国内企业生产安全性的提升夯实基础。
2 国内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量化措施
2.1 应急能力需求分析
国内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需求的量化分析非常重要,只有全面了解应急能力的发展需求,才能为应急能力的有效管理提供保障。首先,在应急能力需求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准确进行需求数据信息的采集研究,在我国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和行业网站中进行应急能力规定的查找,了解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等对企业应急能力的需求数据,与此同时,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问卷调查的方式等进行应急能力需求的量化分析,准确了解国内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需求情况。其次,采用KJ法进行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需求的量化分析,此类方法和将数据作为基础的统计方法存在差异,优势在于能够按照事实情况考虑问题,对非常复杂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例如,全面研究国内企业生产的情况,将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需求类型划分为对社会危害性、对企业损害性最低和后果最小的一级层次。在社会危害性最低的一级层次下,设置信息良好沟通、安全事件影响度最低的二级层次;企业损失性最低的一级层次下,设置事件损失低和控制有效的二级层次;事故后果最小的一级层次下,设置事故能够合理处理和重建及时的二级层次。完成分类后,设置相应的层次结构,量化进行应急能力需求的分析,全面了解国内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伤亡人数最少、财产损失最低、受到影响范围最小的应急能力需求,保证量化分析的效果,为安全生产的应急管理提供准确依据。
2.2 应急能力供给分析
对于国内企业生产期间的应急能力供给,主要就是应急能力的管理产出,简而言之,就是国内企业能够按照安全生产的要求和应急能力需求等,科学合理进行应急能力的建设。就实际情况而言,国内企业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应急能力供给效果直接影响应急能力的管理水平,因此,在应急能力量化分析的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应急能力供给分析方案。例如,采用KJ法开展量化分析工作,按照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潜态和显态特征,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在一级指标设定的过程中,设置潜态和显态的应急能力指标;在二级指标设定的过程中,潜态一级指标下设置事前应急和事后恢复能力指标,显态一级指标下设置事中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二级指标。与此同时,为深入进行应急能力供给的量化分析,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三级指标。例如,事前应急能力的二级指标下,设置预测预警能力、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宣传培训能力、应急管理机构管理和资金支持能力、应急基础设施应用能力的三级量化分析指标;事后恢复能力的二级指标下,设置善后处理能力和恢复重建能力的三级指标;事中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二级指标下,设置应急信息互通和协调能力、应急资源调配和指挥管理能力、应急救援队伍工作能力的三级指标。在科学合理进行指标设定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完成国内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供给能力的量化分析,为应急能力的有效管理提供保障[1]。
3 国内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量化管理对策
3.1 树立正确观念
目前,虽然国内企业在安全生产的工作领域中,已经开始重点关注应急能力的提升,但是由于缺乏对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的正确观念意识,不能确保各项量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严重影响工作的效果和水平。因此,建议国内企业根据具体的工作特点和情况,加大对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各部门和全体人员都能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确保应急能力量化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2]。
3.1.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为确保国内企业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的重要意义,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首先,向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宣传应急能力量化管控的作用,展示传统应急能力管理的案例,使工作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盲目进行应急能力的建设,可能出现应急资源不足的问题或过剩的问题,而开展量化管理工作,就能根据企业的应急能力需求和供给特点等,精准进行应急资源的配置和管理,为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其次,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利用圖片和视频的形式,引导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意识和观念,提升对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的支持度。
3.1.2 转变传统工作理念
目前,国内企业在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管理方面,存在工作理念单一落后的问题,只能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应急能力管理,难以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因此,国内企业应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况,转变传统的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管理理念,形成正确的应急能力量化管理观念和意识。首先,应急能力管理部门应形成供应和需求之间精确匹配的理念,以量化分析的方式为载体,科学合理进行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需求的分析,按照具体的需求制定应急能力提升和供给的短期方案、长期方案,确保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匹配性。如果企业的应急能力供应和需求之间缺乏匹配性,就要科学合理进行调整,在企业中建设将需求作为主导的应急管理文化,为提高安全生产的应急能力提供保障。其次,重点培养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精细化理念,要求工作人员精细化进行安全生产情况的分析和应急管理的分析等,全面掌握精细化工作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定期进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精细化工作技能的培训,确保其所掌握的技能能够和现实需求相匹配。在企业的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的指导下,通过长期和短期培训的方式,培养应急人员的工作能力,促使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改善和提升[3]。
3.2 完善管理机制
国内企业在对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进行量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和体系,利用健全的机制提升各项管理工作的效果。
3.2.1 制定考核评价机制
在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量化管理工作中,应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准确反馈量化管理的成效,实时性进行工作模式的调整,确保量化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首先,重点进行应急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评价,每日、每月和每季度都要开展考核评价,准确评估应急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评价工作人员是否能够按照应急能力需求量化分析的结果开展工作,综合设定考核评价的标准体系,按照考核评价的结果进行工作人员的奖励和惩罚;其次,对企业应急能力的量化管理绩效进行准确考核分析,考核评价企业是否能够有效进行员工的宣传教育、是否能够科学合理进行应急能力需求和供给的量化分析、是否能够有效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和现场演练工作等,根据考核评价的结果,为企业相关部门提供应急能力量化管理完善优化的依据[4]。
3.2.2 制定量化管理改进机制
由于国内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可能受到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安全生产的形势发生改变,需要对量化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因此,国内企业应重点制定关于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的改进机制,按照具体情况,动态性进行改进,以此确保量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将应急能力的量化管理当作特殊产品,制定产品質量的管理机制,动态性进行产品质量的改进,以此确保量化管理方式的动态化完善。其次,重点采用QFD供需结构转换模型,利用六西格玛DMAIC改进方式,动态化分析量化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按照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例如,在DMAIC的定义阶段,准确分析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需求和量化管理的目标流程,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和数图分析的方式等进行定义;在测量阶段,准确分析应急能力的提高点和应急能力的整体情况,利用质量功能展开方法进行测量;在分析阶段,掌握应急能力的现状、量化管理改进的现状等,采用PDCA分析法和头脑风暴法完成工作;在改进阶段,需要掌握应急能力量化供应和需求不匹配的真正原因,利用过程改进的方式和头脑风暴的方式,制定完善的改进方案;在控制阶段,需要采用标准操作程序和控制图等方式,明确需要保持的改进结果,以此确保能够有效进行量化管理工作的完善、优化和改进[5]。
3.3 健全管理模式
目前,部分国内企业在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的工作中,缺乏健全且完善的管理模式,不能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和有效性开展,因此,建议国内企业根据工作特点和情况,健全相关的量化管理工作模式。
第一,以应急能力需求和供给量化分析结果为基础,增强国内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各类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和决策能力。相关的应急指挥人员应形成大局意识和观念,根据应急能力需求的量化分析数据信息,制定完善的决策方案。同时,需具备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应变分析能力、判断指挥能力和协调创新能力等,确保指挥人员能够在进行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水平。
第二,以量化分析结果为核心构建完善的应急协调工作模式[6]。在国内企业安全生产期间,如果应急能力较为薄弱,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事故的应急管理超出企业的应急能力,就要向外界寻求帮助,此情况下,就应确保企业的应急部门能够和外部良好协调,明确应急联动的流程和应急预案衔接的方法,确保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效果。
第三,以应急能力量化分析的数据信息为基础,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模式。在应急预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制定完善的方案和计划,明确安全生产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计划要求和程序,借鉴之前的安全事件处理经验和成功做法,合理设定应急预案的内容和管理方法,使企
业相关部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开展应急管理
工作。
第四,完善相关的信息沟通模式。应急工作中的信息是确保应急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合理进行信息的互动和沟通非常重要,因此,国内企业应重点制定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的沟通模式和互动模式,确保相关应急工作的良好开展。例如,制定各类信息沟通和互动的制度,明确信息报告要求、通报要求、发布要求等,提出沟通的时间限制规定、程序规定、内容规定等,利用网络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的交互,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拓展信息沟通和共享的渠道。同时,需合理进行应急平台信息沟通标准的设置,明确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标准,构建关于信息报送方面、数据共享方面的标准机制体系。
第五,制定应急基础设施的管理模式。在对应急基础设施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分级管控的基本要点,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将社会和企业专业设施储备、实物和商业设施储备相互整合,以技术、生产力储备为辅助,为应急工作提供完整、完善的基础设施。同时,需构建应急基础设施的数据库系统,在数据库系统中进行数据的存储、应急物资的调配等,确保能够科学合理进行应急设施和物资的管控,为提升应急能力和水平提供保障[7]。
3.4 完善保障措施
由于国内企业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应急能力的建设需要各类保障措施的支持,因此,国内企业应根据应急能力的需求和供给的量化分析结果,完善各类基础保障措施。
首先,完善制度保障措施,制定各项工作的制度,明确工作的标准规范和要求,利用制度提升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的工作效果和水平;其次,完善技术保障措施,按照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的发展需求,研究开发能够通过信息化系统替代人工操作、通过智能化系统和大数据系统等提升数据信息量化分析准确性的技术,利用各类技术提升工作的效果和水平;最后,完善信息系統的基础保障措施,按照量化管理工作的要求构建国内企业安全生产危险源方面、应急预案方面、应急救援方面、物资方面的数据库系统,开发应急响应的信息平台、应急管理的信息平台等,为各项量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8]。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内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量化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进行应急能力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的量化研究,按照量化分析的结果,制定完善的应急能力管理方案和计划,构建相关的工作机制、工作模式,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完善制度保障、技术保障和信息系统保障的措施,确保能够在新时期的环境下提高应急能力的量化管理工作效果,改善企业的应急工作现状,壮大工作队伍,有效维护企业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何盈,高玉雷,李戈.大型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化工贸易,2020,12(2):40-41.
【2】杨惠琴.经济新常态下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监督与应急管理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22,19(5):154-156.
【3】杨惠琴.经济新常态下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监督与应急管理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22,19(5):227-229.
【4】庄晓芸,林宗海.石化产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以泉港石化工业园区为例[J].海峡科学,2021(4):61-65.
【5】张春艳,茆文革,孙佳佳,等.大型危化企业专职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21,47(7):74-78.
【6】宋志雷,陈明义,孟国栋,等.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杂货码头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J].安全,2022,43(6):44-51.
【7】栾永超.大型煤化工企业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浅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2(7):170-172.
【8】彭军.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解读[J].缔客世界,2020,6(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