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逻辑判断视域下议论文换词法的妙用

2023-05-30张银翠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议论文

张银翠

摘 要 从逻辑判断视角分析议论文中换词法的运用,意在分析谓词的特殊性,多层面地分析出词语的特殊性,能丰富词语的意蕴,深化词语的内涵,在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中使词语的内蕴丰厚化,恰当运用换词法,能深化议论之理。

关键词 逻辑判断 议论文 换词法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新闻评论打破了常规议论文观点加典例分析的思路模式,多用换词法,即逻辑判断,揭示了工匠精神的丰厚内涵。

议论文中的换词法就是在“个体是共体”这种判断形式中,找到谓词的内蕴,分析出规定性之一的特殊性的一种议论方法,其中特殊性是多层面的。

回归课文,最明显的一处换词法,即第2段“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换成逻辑中判断的形式:“匠是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匠”是个体,是主词,“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是共体,是谓词。“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具有普遍性,它包括“匠”这一个体,同时又比“匠”的内容多,内蕴丰富。“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就是其中的丰富内蕴的一个特殊性。由此可以看出,换词法是找出了个体在普遍性中的特殊性,挖掘出了普遍性的内蕴“巧妙”“精湛”“高深”。

一、纵向挖掘内蕴,换词论述

课文第5段写道:“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就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作者从手艺人、我们、企业、社会到国家,沿着个人到集体再到社会这一纵向思路分析了“工匠精神”的内蕴,其内蕴分别是“安身之本”“生命的尊严”“名片”“品格”“荣耀”。这几个词即工匠精神的特殊性。通过这一严密的邏辑思维分析,具体明了地揭示出“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这个例子是由小到大的一种纵向思维方式,文中还有一种从外到内、由浅入深揭示内蕴,换词论述的方式。

课文第4段揭示工匠精神的内涵时,运用假设论证法,用“倘若没有……怎能有……”的句式形成一组排比句,气势凛然,飞泻而下。剥开这一句式,抓住核心词,工匠精神的内涵浮出水面,换成的词为“工匠精神”“付出”源于“热爱”,“卓越”源于“追求”,“笃实”源于“境界”。这几组词已形成一种因果关系,因而可以说,工匠精神就是一个实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主词或者谓词,但提示的这一过程亦是建立在抓住所换之词特殊性上的。以上这些所揭示的内涵是外在的。内在的即“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那就是“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生命哲学”“人生信念”这两个词的特殊性中蕴含着工匠精神更深邃的内涵,它是人的丰盈内心、价值取向、生存哲学。

二、横向拓展内蕴,换词论述

课文第3段,作者运用正反论证,先破后立,立论运用的判断为“工匠精神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这是从总体层面进行的换词,“工匠精神”的内蕴是“力量”。然后用一动宾结构从如何实现工匠精神层面展开新的判断,“坚守工匠精神”是“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这轮判断语论述的不是“工匠精神”,而是“坚守工匠精神”。主词是动宾词组,谓词亦也动宾词组,相互对应,十分严密。为了分析文中如何运用换词法阐述“工匠精神”,不妨先把主体中的动词去掉,相应地去掉谓词中的动词,那么对“工匠精神”内蕴的揭示,就换词为“价值原色”“市场风尚”“时代精神”“中国制造筋骨”“中国文化根本”“中国力量神魂”,这些词语即为谓词项的某些特殊性,体现了高瞻远瞩的视野和胸怀,从高度和广度上揭示了工匠精神的内蕴,这几个换成的词呈现一种并列并系,可见运用的是横向思维法。

三、换词法与下定义之甄别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这是百度百科对“工匠精神”的实质定义,与上文两个层面对工匠精神换词法议论相比较,会发现它符合下定义的要求:被定义概念=(邻近)属概念+种差。“工匠精神”是被定义项,“一种职业精神”是定义项,“精神”是(邻近)属概念,“一种职业”是种差,“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对种差的阐述。

“工匠精神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这是对工匠精神的语词定义,语词近义与实质定义不同,它不提示概念的内涵,而是规定或说明语词的意义。可见,议论文换词法既可以运用逻辑学中的实质定义,亦可运用逻辑学中语词定义。

换词时何时运用实质定义,何时运用语词定义呢?如果要求词义的精准,就用实质定义,比如必修一《师说》,首段阐述词义“师”,对老师就下了一个定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即:老师是依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如果要求从不同层面提示词义的内蕴,则运用语词定义。如前面分析的“工匠精神”是一种“生命哲学”“人生信念”。“工匠精神”是“价值原色”“市场风尚”“时代精神”“中国制造筋骨”“中国文化根本”“中国力量神魂”。

换词法不等同于逻辑学中的下定义,它的运用比下定义更为自如、灵活、丰富,如《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中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时,换词为“付出”源于“热爱”,“卓越”源于“追求”,“笃实”源于“境界”。

四、能实现“个别之事”与“一般之理”的结合

《拿来主义》一文中,将“拿来主义”换词为“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占有,挑选”“创新”,就冲破了在当时背景下对文化遗产的态度所持观点这一苑囿,而放之生活皆准,就是跨越时间纬度,到了今天以至他日,也是放之生活皆准,这就成了一般之理。

《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毛泽东针对“党八股第五条罪状: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提出了要按照事物内部联系来分类,进而提出“什么叫问题?”运用换词法阐释“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然后对“提出问题”“分析过程”“解决问题”又运用换词法,阐释了它们的内涵,论述了针对问题的每个环节都要抓住“内部联系”,进而总结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至今日,这依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是从如何对待具体问题的议论中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是一般性的通用的理论。

逻辑判断视域下,“个体是共体”判断的换词法运用能揭示事理内蕴,能分析出规定性之中的特殊性。若能恰当运用横向思维、纵向思维、下定义等思维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换词法若运用在新闻评论性议论文中,能更好地从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中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若运用在一时一事的议论文中,能更好地体现出个别之事与一般之理的结合。可见,从逻辑判断视域下换词法能将议论方法延展至更大的时空。

[作者通联:陕西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中]

猜你喜欢

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阐释合理,全面准确——阐释型议论文的写作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议论文逻辑关系不严谨的有效对策
议论文如何往纵深处发展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
高考议论文的个性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