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普惠金融框架下中小企业获取小额融资的创新研究

2023-05-30卢思亮

卢思亮

【摘  要】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银行信誉评价偏低,导致的融资困难依然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银行普惠金融产品亦是如此。论文以定性研究为研究方法,根据访谈过程中收集到的受访者回答,结合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解析中小企业通过银行普惠金融进行融资困难的原因,结果发现:①依据笔者对多位申请者的访谈中得知,普惠产品有着较高的门槛,主要是对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抵押、担保、保全能力的不信任,导致在融资过程中,信誉评价低下,银行更倾向于以保守办法去审核中小企业的普惠融资申请;②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在市场或行业中存在着深入的链属关系,而该链属关系对于下沉商户影响较大。论文为促进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获取中小额度融资,从信誉评价体系、金融评价平台和第三方估价机制3个方面出发,提出创新性建议,通过系统性的改良,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流程。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誉评价;普惠金融;融资困难;供应链金融

【中图分类号】F276.3;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3-0130-04

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截至2021年,中國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98%,创造GDP占比60%,提供就业比达75%。但是,黄开燕(2018)研究发现获取融资难依然是中小企业的普遍现象。吴瑞虹(2018)研究认为,普惠金融应当作为适用于各阶层的,并以中小企业为重点,开展有效的金融服务。中小企业尤其需要增强普惠融资成功率,谋求在未来发展壮大。然而,即便是融资成功,根据《中国社会融资报告》2022年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为13.21%,处于较高成本水平。同时许晨庚(201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在与银行进行融资活动的过程中也缺乏谈判能力,这主要是很多银行将中小企业视作独立的个体去评判其信誉导致的,银行方更加强势,而中小企业趋于弱势。

如何改变这一问题?池仁勇等(2019)研究认为,市场里的商户联系越是紧密,获取贷款的可能性便越高。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在于,商业信用环境的不断优化,银行会把环境因素代入中小企业的信誉评价之中,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机会的意愿便会不断增加。而当前的中小企业,除了少量餐饮个体,大多数呈现出“聚落式”发展的态势。孙国茂和刑之光(2022)研究认为所谓“聚落式”,也就是商圈化,但是各大商圈的商户供应商与经销商分布较为分散,银行很难协调整个商圈中的产业链,加之银行本身存在的授信额度、操作流程、信誉评价机制和支付手段问题,因此,银行往往缺乏针对中小企业做供应链链属关系摸索工作的积极性,导致银行更愿意去独立评价中小企业。

所以,有效地利用起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作用,成为中小企业通过银行普惠金融产品获取融资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本文根据收集到的信誉评价信息,通过分析,为银行对中小企业新的信誉评价体系,为中小企业打破融资困难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2 研究综述

信誉评价制度,作为维护市场规范运行的约束性机制,同时也是对银行机构的保护措施,尹庆祥和贺彬(2016)研究发现,信誉评价制度正日益变为企业融资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我国银行针对企业的信誉评价主要是建立在融资申请主体孤立的征信系统和抵押物或可保全资产上的。

对于中小企业的征信评价,主要由个人征信评价和企业征信评价两方面构成。但是截至2020年12月数据显示,尚在经营的机构中有70%机构年收入不足1 000万元,备案企业征信的机构数量从最高峰的144家回落到现在的132家。又根据工信部2021年数据,中小企业持有个体经营执照占比高达80%,为民营企业的第一大贸易主体。所以在银行的实际操作中,几乎无法收集到有效的企业的债务,大多数中小企业债务关系的形成是以企业主之间的口头合同或书面合同完成,不会进入官方的企业征信系统。

故众多银行客户经理在进行融资前的企业调查时,更多是以现场询问与个人征信为依据,在进行普惠产品的准入大纲设计之时会把整体的准入要求设计得相当高。

同时,中小企业大多数并不具备充分的抵押条件或资产条件。但王颖(2022)研究发现,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却相当看重,在缺乏相应抵押物的情形下,融资审批也很难进行。同时多家金融机构,在针对中小企业的抵押物或可保全资产进行估值时,是以产调记录的购买价格计算,除非客户自行寻找银行认可的第三方评估机构重新核对价值,才能以当前市场价计入资产价值。

这是银行对于独立中小企业进行信誉评价中,一贯秉承的“资产最小化,负债最大化”原则造成的。沈骁和王秀芬(2015)研究发现,该原则的理论依据便是银行面对较大的风险下,以“风险最小化”为基本,保障本金在金融活动中的安全。这显然与对大公司进行抵押物或可保全资产采取的当前市场价估值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尤其针对中小企业已增值的资产计算会造成重大的价值错估。

而通过联系核心企业或市场则可以将独立的信誉评价变为一个整体的,也被称为1+N模式。蒋淑华(2015)研究亦认为,若1为核心企业或市场,N为为核心企业或市场提供上下游服务的链属企业,N依托于1生存,与1纵向协作,形成健康高效的产业链。丁廉业(2021)研究发现通过发挥产业链中核心企业或市场的信用优势,从而对上下游企业的授信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3 研究目的

因为当前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依然存在不均衡的特征,本研究将参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以及笔者的针对中小企业的访谈实际情况,将同一个市场、同一个上下游链条中,发展较好的中小企业作为核心企业进行访谈,再通过定性研究手段,对在当前普惠融资背景下,银行是否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理论,利用好中小企业市场规则,在中小企业之间建立起平等互信的新型融资模式,现有研究缺少此方面的深入分析。

4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定性访谈方法,采用要点访谈和一般访谈的形式,研究受访者关于“银行普惠金融产品对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影响因素和整体申请体验,再通过分析内容给出创新模式。

5 访谈信息采集及分析

本文采用半结构化(Semi-Structured)的采访方式进行数据的采集,半结构化是在访谈过程中根据采访对象的应答提出相应问题,受访者无需拥有充分的面试经历。本研究定性研究对象是中小企业,包括进行过普惠融资企业,涵盖不同行业和不同性质的经营主体。共有10位中小企业经营者参与了访谈,访谈的主要形式为线上访谈,在访谈的前期准备过程中,就调研重点设计了访谈提纲。同时本文非固定问题不会添加任何个人的观点与偏见,或使用引导性的问题欺骗参与者。

同时,本次数据采集在受访对象的允许下开展,并应许保护受访者的数据隐私。因此,本次研究没有受访者的敏感信息,以及非必需信息。

首先,通过表1不难发现中小企业具备企业性质、行业分布平均的特点。受访对象年营业额多数处于100万元至1 000万元之间,经营者年龄普遍不低于40岁,以男性为主。在总体问题汇总表2中,普惠金融申请因素分布相对平均,集中用于企业经营,其中以补充流动资金为主,不难发现,流动资金缺乏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在访谈过程中亦有众多企业主表示融资需求比较急,甚至能够接受在满足一定额度的情况下承受较大融资成本。同时,银行拒绝中小企业融资申请的原因也是较为丰富,除了经常出现的缺乏抵押物等原因,其中甚至出现企业征信白户与经营规模过小的拒绝理由,体现出了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普惠融资申请过程中,对于中小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担忧。同时,受访结果也显示,中小企业所处供应链的上下游核心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所处市场的市场方,在参与中小企业的融资申请流程中,均对中小企业获取中小融资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次,本文通过分析访谈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开放式编码,整理收集到的企业经营者反馈信息,对沟通内容进行打散并逐句分析编码,形成初步范畴,最后形成6个二级编码,归纳且聚类6个二级编码后,最终得到3个核心构念,也就是企业经营在申请普惠融资过程中,最主要信息获取与申请成功或失败的组成要素。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由于篇幅控制,只展示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访谈结果。

参考以往的相关研究,本文对企业经营者申请普惠融资产品的3个要素进行具体解释:

①融资产品信息获取是指企业经营者,在产生融资需求时,对融资产品进行查询与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分为个人查询和介绍获取两个部分,如A01企业经营者在评论中谈道个人查询很难辨别产品信息真伪,A03企业经营者认为个人查询无人协助,很容易遗漏产品信息,导致在后期产生较大问题,这些都暴露出了个人申请过程中,申请人对产品的迷茫态度与不信任。在其他一些访谈中,这两个重要因素可能导致潜在申请人最终放弃申请,或前期体验不佳,对后期审批额度未达到预期等问题,开始形成负面的积累。但是,包括A02在内的企业经营者,因为其通过上下游或市场获取消息,因为推荐方具备一定的公信力,或是该产品的存量客户,使后续申请表现出对产品较强的信任度,甚至是影响后续的申请体验。

②普惠融资产品个人申请是与推荐申请相对立的一种申请方式,意为企业经营者不依赖于其他外部因素独立申请普惠融资产品。其矛盾如关键词所述,集中于申请手续烦琐、调查流程复杂和信誉评价低下3点,A01申请者表示曾面临重复申请,A03表示因信誉评价较低,申请审批额度仅有申请额度的30%,A05表示,前期所需材料过多。在其他采访中,亦有不少受访者表示,个人申请不仅耗时耗力,最终的审批结果也可能让企业进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并不适配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

③最后是推荐申请,该核心构念与个人申请形成鲜明的反差,关键词提取多以正面反馈为主。通过A02、A04、A06申请者的反馈信息不难发现,银行对于推荐申请的申请者,在接件态度,甚至是审批流程上都做出了较大的优化,企业经营者整体体验也较为舒适。

结合相关研究,根本原因在于供应链金融的作用下,银行会有更多的外部考虑,对于申请人的信誉评价也会发生较大不同。

6 基于分析结果的模式创新

6.1 银行普惠金融框架下的中小企业信誉评价体系

正如分析所述,若中小企业所处供应链的上下游核心企业,以及所处市场的市场方参与中小企业的银行融资申请,可以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誉评价。那么,在核心企业的参与下,银行便不需要特别看重申请主体的财务与负债情况,而更聚焦于真实贸易背景下,企业的整个运营情况等。这使得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贸易关系获得正面的评价。另外,这是以核心企业和市场为中心出发,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捆绑。

所以,在建立中小企业信誉评价时,要以系统化去建立。首先确立核心企业或市场的可靠性,在其满足链属“领头羊”条件下,在核心企业与银行之间建立起核心企业财务信息的共享系统,避免银行成为信息劣势方,导致利益受损几率增加。尤其是核心企业的违约,将会对整个关系方造成重大的损坏,也正因如此,违约成本亦会很高。

有效地利用好供应链金融的特点搭建评价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企业的违约概率,但同时从风险把控的角度来说,应该以银行的角度出发,对核心企业开发出一套完整的風险规避体系,针对长期合作的特性,在推出供应链金融下的普惠金融产品的同时,鼓励客户购买信用衍生产品,将风险转嫁出去,实现风险对冲。

6.2 供应链模式下普惠金融评价平台设计

将整个功能涉及方划分为3个部分,其一是银行方,其二是核心企业方,最后链属普通中小企业商户方。依据笔者的诉求问卷结果,在信誉评价制度中,金融机构希望通过平台整合核心企业以及链属中小企业的信息降低风险,并深度经营与核心企业关系,批量获客,有效利用闲置授信额度;核心企业更多地希望能够通过平台,明确上下游关系,优化自身财务报表与结构,减少财务支出,并能获得银行方面的专业性指导建议;最末端的链属企业则是希望能够更加方便地申请与获批。

宋佳琪等(2022)研究发现,传统平台以营业点为中心,过度依赖财务报表和线下控制模式,成本高的同时流程慢,各相关方信息也互不流通。結合之前所说,一是依托大数据技术,以核心企业或市场为中心,建立起一个母账户,账户中包括核心企业、市场与中小企业的业务量占比,核心企业或市场可以根据每月的财务数据资料上传平台,获取系统生成的财务评价与发展建议,既满足了核心企业或市场的需求,也能保障数据的真实性。

6.3 第三方估价机制在市场的建立

如果是以传统的普惠金融估值手段来说,仅银行参与,肯定是采取成本评估,以账面购买价值与账面折旧为依据,寻找最低值进行核算。这时候核心企业或市场习惯的收益现值法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将被评估物的未来的价值作为依据之一。最终利用第三方评估机构,将以上3种方法结合,形成层次分析法,通过综合利用3种金融资产的价值评估,更加中立,切实提高金融资产估值的准确性,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的不同预期。

【参考文献】

【1】黄开燕.供应链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发展分析[J].中国商论,2018(35):64-65.

【2】吴瑞虹.普惠金融背景下房屋租赁业务开展的设想及风险控制[J].中国商论,2018(30):41-42.

【3】许晨庚.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融资成本与影子信贷市场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6(27):22.

【4】池仁勇,陈洁,廖雅雅,等.银行业结构影响中小企业信贷能力?——基于分层线性模型实证[J].技术经济,2019,38(11):93-99,124.

【5】孙国茂,邢之光.普惠金融框架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基于微商零售生态圈理念[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2(2):78-89.

【6】尹庆祥,贺彬.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商业银行信誉评价研究[J].商业会计,2016(10):109-111.

【7】王颖.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J].环球市场,2022(13):4-6.

【8】沈骁,王秀芬.新常态下如何做好信贷风险防控[J].新经济,2015(17):61.

【9】蒋淑华.在供应链融资下中小企业授信风险控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24):55-56.

【10】丁廉业.大数据金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创新与思考[J].西南金融,2021(7):62-73.

【11】宋佳琪,白子玉,刘俊杰.数字金融发展背景下农户信贷约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传统信贷和数字信贷的比较[J].世界农业,2022(3):6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