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RP的成本管理系统在我国制造业的应用研究

2023-05-30赵飞

关键词:成本管理制造业

赵飞

【摘  要】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经营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制造业生产具有重资产特性,成本领先是制造业企业经常使用的竞争战略。在传统成本管理体系下,由于成本预算和管理方法相对单一导致核算工作量加大,因而较难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水平。ERP管理系统可以基于信息实现成本决策优化,帮助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对于我国制造业在新的竞争情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帮助。论文研究了基于ERP的成本管理系统在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并分析了提升ERP成本管理系统应用成功率的措施,对于提高制造业成本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价值。

【关键词】ERP;制造业;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3-0067-03

1 引言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过去十年间制造业产值连续居于世界首位,但同时“大而不强”却一直是困扰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新发展格局下,成本,特别是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成为驱动国际分工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倒逼中国制造业加速实现创新转型、高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制造业高端化过程中,制约制造业发展的成本问题依然较为严峻。基于成本优先的竞争战略是我国制造业获得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路径,但在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下,成本管理的人工核算模式导致控制手段较为单一,加之核算业务量较大,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背景下的成本管理需要。如今,知识经济带来的技术革新为制造业成本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集成化的信息管理模式和高效率的信息搜集与处理体系使得成本项目集约化、成本管理过程透明化。基于ERP的成本管理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普及应用也使得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获得显著改变,有助于制造业实现“最优成本战略”,提高利润水平。

2 ERP与制造业成本管理

2.1 ERP的功能与定义

ERP,也称企業资源计划,是由美国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提出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理论。ERP系统的核心与基础是现代信息技术,围绕系统化理论进行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字化决策。ERP的应用分布于各行各业,以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行业应用最为广泛,能够在嵌入程序语言、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开发工具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查询、分类和管理,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2.2 我国制造业选择ERP成本管理的原因

我国制造业成本管理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成本管控到引进国外先进成本管理理念最后发展至现代成本管理理论支撑下的成本管理模式。从最初使用成本计划、成本分解等方法简单核算成本到借鉴国外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成本节省、成本维持再到引入信息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反映了国内制造业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ERP成本管理系统集信息化应用和现代成本管理理念于一体,与制造业对成本管理的现实需要相契合,制造业选择应用ERP成本管理的原因主要体现为如下两方面:第一,ERP详尽的资源计划体系对制造业实现高效成本管理具有重要辅助价值,在制造业生产实践中,通过围绕原料需求、采购计划和相应的人力资源成本投入制定出符合管理要求的计划,有助于制造业企业提升对原材料的审核,保证资源应用;第二,ERP能够基于信息技术实现制造业企业内部生产、客户及产品供应链的紧密联系,减少了制造业供应链上不同环节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成本耗散,拓展了制造业企业市场。此外,使用ERP系统也能够加强会计信息处理效率,减少不同工序会计数据的重复核算,减少制造业企业内耗,提高经营效率。

3 ERP成本管理原理

基于ERP的企业成本管理相比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3个方面。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要进行成本计划明确各个环节的标准成本并实时监控,在制造生产环节中则随时监控成本变化,生产制造结束后进行成本分析,继而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

3.1 事前计划与制造业成本归集

制造业具有成本项目多、成本规模大且成本归集不易的特点,基于ERP的成本管理系统能够通过超前预见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可能的成本引发要素并结合功能与质量等重要因素优化产品设计方案,在产品生产制造之前确定出标准成本体系,帮助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提高成本归集能力。成本事前计划能够较好地规避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同时提前明确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导致成本增加的项目,继而在满足产品生产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3.2 事中监控与成本管理实施

从传统成本管理理论来看,进行成本事中控制是实现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执行成本控制计划方案的过程。对于制造业生产而言,生产作为价值创造和核心部分,承担着企业原材料与劳动力价值的转换,在生产过程中成本随着生产环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通过事中控制既保证生产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能够实现同步,提高企业对生产环节全方位的监督与控制。基于ERP的成本管理体系能够围绕生产信息的变化计算并汇总成本情况,以实现成本的信息化管控。

3.3 事后分析与成本管理优化

传统成本管理侧重于执行成本计划,而缺乏对成本管理结果的认知,因而导致部分成本计划缺乏准确的执行和分析。基于ERP的成本管理重在对产品成本形成后企业通过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各项差异进行分析与指导继而调整生产经营过程,通过事后成本分析也能够为企业生产制造环节中不合理的环节提供整改帮助,使得成本管理更好地融入企业生产制造环节,提高经营水平。

4 基于ERP的成本管理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分析

4.1 在事前计划中进行成本实时模拟

基于ERP的成本管理系统集成有先进的数字运算体系,能够进行成本模拟,帮助制造业企业进行成本事前控制。系统基于生产大数据提供了成本决策环境,使得企业能够在成本发生之前预测到使用不同的生产决策所能带来的成本控制效果。通过分析研判历史生产资料和当前生产资源与环境模拟出各种产品的标准成本,为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及时校核实际成本数值与标准成本数值,明确成本集约化水平提供了有益帮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根据产品设计方案中的产品结构信息和材料信息、制造工艺信息,将BOM和Routing输入ERP系统,结合材料采购成本、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成本等基础数据运行成本模拟功能,继而预测新产品的制造成本。该预测成本可为企业进行经济性分析,制定符合企业利润与发展战略的规划提供有益帮助。

4.2 在事中控制中进行采购和生产过程监控

在执行成本计划阶段,基于ERP的成本管理系统能够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从监控采购过程和生产过程入手,及时了解成本变化并做出应对方案。

在采购方面,ERP系统能够为制造业企业准确提供各供应商信息,实现供应商组合优化,保证外购零部件和原材料价格不发生剧烈波动,同时能够保证零部件和原材料质量稳定,减少企业的停工和返工成本。此外,基于ERP的成本管理系统还可建立标准供应商和标准成本数据库,实现零部件与原材料采购价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全流程透明,采购订单完成原材料入库后,财务管理系统根据采购成交价生成应付暂估账,显示实际支出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值,当差值加大时,ERP系统可实现成本稽核,明确导致成本异常的环节,采取更换供应商、优化采购环节等措施实现成本管理优化。

在生产过程监控方面。基于ERP的成本管理系统与企业生产制造流程同步,生产制造过程中任何资金等转移和价值波动变化都会被系统记录,通过与产品BOM分析对比为成本控制提供原始依据。整个生产流程包括下达生产订单、领取物料及加工处理和工序移动处理。在不同流程环节,基于ERP的成本管理系统能够展开不同计算,提高成本动态管理能力。例如,车间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工艺路线Routing定义好的工序进行加工制造,在分析不同工序耗用的实际工时/台时和标准工时进行动态比较,以便实时得出导致制造费用差异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资源占用。

4.3 事后分析阶段落实成本误差管理

基于ERP的成本管理系统能够更为高效地完成成本差异分析,主要通过进行生产订单差异分析、总账差异分析明确生产过程中归集到具体订单的差异以及根据总账中定期进行分摊的成本差异。在进行计算时,ERP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以及生产过程进行数据共享,明确因材料用量差异、设备宕机和人工失误导致的订单成本差异。如果是由于材料用量波动导致的成本变化,ERP系统会将成本决策反馈至生产车间。若因人员失误导致的成本误差,ERP系统会将成本处理意见反馈至人力部门和生产车间,通过提高人员技能培训水平、强化人岗匹配等实现成本风险优化。

基于ERP的成本管理系统还可通过进行总账分析针对部分成本异常的环节进行调整。例如,ERP系统把发票价格差异作为评价供应商供应质量的重要指标,若发票价格差异超过允许的范围,说明待评价的供应商供应性价比不高,且其信用风险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受影响,这时ERP系统可主动进行调整,降低信誉值较差或价格波动性大的供应商的供应权重,实现供应商供应环节的持续优化。

5 基于ERP的成本管理系统应用优化途径分析

5.1 重视价值链体系运转,健全成本控制制度

应用ERP系统强化成本管理需要公司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和相应流程。

第一,建立可执行性强的成本控制制度体系。公司应在完善成本控制组织结构的基础上依据价值链运行的具体情况(如包括采购、仓储物流、生产加工在内的基本活动与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办公等在内的辅助活动)完善成本管控制度。成立成本控制工作小组,以各价值链环节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第一领导,统筹总会计师、财务部会计、行政部和后勤部统一协作的成本控制工作体系。重点针对制造生产所涉各价值链环节中的所有成本进行考核,细化人力成本、材料成本、设备维修保养成本的具体构成,在各项成本中加强对成本时间、成本考核的全面管理。

第二,健全信息化指引下的成本控制流程。以科学的方法强化成本管理流程意味着明确成本的产生和变化,针对目标成本计划和成本管理现状定向调整成本考核过程。需要定向搜集各监理项目数据,如根据原材料采购合同、供应商中标价格、资金投入规模和项目所在地的物价、材料价格等确定项目目标成本,在执行中遵照“目標成本执行—目标成本调整—成本考核—成本评价反馈”的基本流程,将成本控制细化到项目实践中,加强成本考核的反馈,继而指导成本控制水平提升。

5.2 根据价值链成本构成优化成本控制指标体系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制造业企业成本构成复杂,对于不同成本体系下的成本控制指标需要设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指标,分析明确企业各类成本特性,制定可执行性强的成本控制指标是提高成本控制水平的关键。例如,优化人工成本控制指标需要从不同类人员的价值贡献、工时数等方面计算得出人工成本率指标,以取代以往简单的人工成本指标。人工成本率对诸如一线基层员工、车间主任、作业负责人、中层管理者的工资、绩效和福利待遇设定差异性指标,突出各岗位工作人员对企业的价值贡献。

对于外部价值链而言,供应商、分销商是与企业关系密切的战略伙伴,通过将优质供应商的原材料和公司的生产与制造环节相结合,基于成本信息共享平台使得供应商、分销商与企业实现成本信息共享,继而实现价值链契合。在此理念下,制造业企业应更加关注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分销商的成本变动,设定供应商企业产品质量、负债率、经营口碑等指标筛选优质供应商以避免因供应商信用或产品质量波动导致本公司材料成本损失、生产成本波动的问题。对于下游分销商而言,则根据分销收入、服务成本、获利能力等关键指标评价其可能对公司成本造成的影响,如发现分销商货运服务成本、沟通成本、售后成本上升,对于本公司而言,用在营销、市场拓展、流通等环节的资金投入也会相应增加,此时便可以优化分销商体系,精简分销商以实现公司外部价值链成本控制最优化,为提高ERP成本管理系统的应用水平奠定基础。

6 结语

基于ERP的成本管理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成本管理集约化、动态化水平具有极高价值。相比传统成本管理方法,ERP系统更加侧重于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管理理念进行成本管理,针对制造业生产成本环节多、成本构成复杂的情况,使用基于ERP的成本管理系统能够提高成本信息的透明化水平,帮助制造业企业实现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本文在分析ERP成本管理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ERP的成本管理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具体应用,并根据制造业成本管理的相关要求提出优化ERP成本管理系统应用的途径,为加强ERP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水平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高新英.ERP成本管理在制造业的具体应用研究[J].财经界,2019(35):42-43.

【2】王娅.ERP视角下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经贸实践,2018(02):108.

【3】赵欣.探讨ERP成本管理在我国制造业的应用研究[J].财经界,2014(30):83-84.

【4】熊小波.基于ERP系统的大型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7):86.

【5】王静.双循环格局下我国制造业成本管理研究[J].市场周刊,2022,35(11):167-170.

【6】唐晓华.加强我国制造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方法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6):152+156.

猜你喜欢

成本管理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