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与探索

2023-05-30葛万龙王爽张程

大学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民族复兴爱国主义教育高校

葛万龙 王爽 张程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迎来了新的探索与挑战,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重中之重。现阶段,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有部分问题亟待解决。高校应牢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丰富爱国主义内涵,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深入开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将爱国心、报国情、民族志汇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之中。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高校;民族复兴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3-0078-03

爱国是扎根于每个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信念,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我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维护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1],激励着一辈又一輩华夏儿女艰苦奋斗,让中国从受人压迫发展到今日的屹立于世界东方。

新时代、新挑战、新要求,在这机遇与挑战共存的阶段,高校将迎来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次“大考”。爱国主义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维系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当代高校大学生作为填写“考卷”的中坚力量,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新时代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显得极为迫切。

一、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研究

(一)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取得的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爱国主题教育的号召,通过组织交流会、主题党团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成效显著。王静巍等[2]针对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进行的现状调研分析显示:样本中所有个体均表示接受过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覆盖率达到100%;85.1%的学生表示教育者能够将传统方式与多媒体等新兴教育方式相结合,高校对爱国主义教育十分重视,校内厚植爱国主义教育土壤,主题教育感召力逐步提升。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更为重视,针对四川省某民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表示其所在高校经常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对国家、民族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有着较为正确的认识,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爱国自觉性。可见,在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引导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根基牢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很强[3]。

(二)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积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现阶段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也有不足。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部分高校学生对舶来文化充满兴趣,反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在新一代大学生中逐渐散播,一些学生对国史、党史等基本问题还模糊不清,更不要提马列主义等更深层次的思想理论了[4]。

目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现今社会环境结合不够紧密,部分当代高校大学生对革命先烈事迹学习热情不高、对革命精神感受力不强,以及其他消极因素给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不良影响。部分高校虽开展相关爱国主题教育活动,但存在内容单调、吸引力不足等问题,部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只简单地停留在思想领域和理论层面。

二、高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一)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

首先,当代大学生大多为95后和00后,身体发育虽趋近成熟,但“三观”尚未完全形成。在人生的岔路口,新时代的大学生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复杂环境中,外来思想文化纷纷涌入我国,其中也包括侵蚀大学生心理的消极思想。这些都给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带来了诸多困惑:他们在沉迷于个人世界的同时不得不进行社交;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得不顾及集体利益;在开拓创新的同时有可能陷入功利主义的涡流,做出违背道德规范的行为。因此,新时代大学生是一个在思想和生活等多方面具有鲜明特征的多元化矛盾体[5]。

综上所述,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引导作用、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就必须将大学思政课堂建设成为大学生爱国情怀形成和升华的主阵地。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征和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方略,成为当前大学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实现民族复兴的内部需求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尽管爱国主义的内涵因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而有所不同,但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推动中国攻坚克难、实现追求和梦想的主要推动力[6]。习近平同志指出:“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因此,应大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领当代学生继承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接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奋勇向前。

(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现实要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二者之间有着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7]。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使得各民族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则是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引导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持党和国家的领导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8]。

三、高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一)固本培元,坚持指导思想,高擎爱国主义旗帜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投入了为全体中华儿女谋福祉、带领中国走向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中国共产党在各种历史的“岔路口”,一直坚持国家为先、人民至上。我党在过去近百年间带领各族同胞团结抗争、拼搏进取,使广大人民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和束缚,让中华民族挣脱了自1840年即被铐上的耻辱枷锁,也使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在整个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改革的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伟大作用[9]。

(二)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丰富爱国主义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洁明了的字面下有着深厚的含义,其中“爱国”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全体公民应把爱国摆在道德规范的第一位。为了顺应发展的潮流和社会的进步,为了让爱国主义在新时代色彩依旧鲜艳、旗帜依旧飘扬,为了指引新时代青年拼搏进取、争当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应当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把民族振兴与个人志向紧密联系;还应当在这个充满了竞争的世界里保持自尊自信,坚持包容与开放并重,走好中国道路的同时用中国话语向外界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继承我国优秀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

(三)远见明察,把握时代特点,制定爱国教育方略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到今日华夏泱泱大国,无数青年志士把热血挥洒在这片土地上;从“两弹一星”到“于敏构型”“载人航天”“北斗系统”,从“瓦良格号”到“山东舰”,多少英才把青春贡献给了国家和民族。中华民族爱国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今日腾飞的基础,未来中国之复兴也仍需我们将爱党爱国融入生命之中[10]。從曾经那个一无所有、绝大部分物资需要依靠外国援助的农业弱国到今天具备世界最全产业链的制造业大国,民族复兴、国家昌盛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中华民族一路从苦难屈辱走向复兴辉煌,面对的环境、自身的定位和前进的方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应当依据现今社会发展趋势和热点事件,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及时调整和补充爱国主义教育方略。例如,在香港修例风波黑暴势力猖獗之时,向大众阐述骚乱发生的真正原因[11-12];在新冠疫情期间弘扬家国情怀,鼓励大家向逆行者们学习,以张伯礼院士、钟南山院士等为榜样,在危难面前,敢于为国家、为人民大众拼搏挑战[13-14]。

(四)别出机杼,创新教学载体,拓展爱国教育形式

教育并非仅需基础理论的牢靠和教师水平的稳定,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理念的应用也对教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生活物质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过去的面传身授式教学已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填鸭式”教育只能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模糊的“爱国”轮廓,对究竟“何为爱国、为何爱国”却没有真正理解。历史书虽然介绍过诸多民族英雄舍生取义的豪迈壮举,也提到过一些背叛国家和民族者的卑劣行径,但是对我们在现在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应当如何做到爱国爱党没有明确表述。在教育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学习掌握“四史”,深层次地感悟爱国主义内涵十分重要。高校教师应当改革创新,用新的教育形式向学生讲解爱国主义的核心内涵,具体做法如下。

1.以党建、团队活动的形式组织带领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名人伟人故居等主题教育观摩基地,在丰富党建、团队活动形式的同时,向学生普及革命历史、介绍光荣事迹,让每个人发自内心地学习英雄的革命精神,在学生心中种下红色的种子,让他们成长为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15]。

2.组织学生以夏令营形式奔赴革命老区或偏远山区支教或支援医疗,体验相对艰苦的生活,让学生明白自己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组织学生以“重走长征路”等形式真实体验当年革命前辈的心路历程,将革命精神刻入骨髓,将不屈不挠的精神写在心底,将爱国主义和这段不平凡的经历相结合,更深刻地领悟“何为爱国、为何爱国”。

4.带领学生参观祖国自然风光、文化景观、大工程和新项目等,将爱国主义与旅行观光相结合,将科教兴国、科技兴邦和壮美河山烙印在学生脑海中,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对祖国产生热爱之情。

5.利用微信、微博、学校网站等新媒体平台,以宣传爱国主义相关文章、播放爱国主义相关电影、介绍革命英烈传记等途径,对广大学生群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须注意的是,所选取的内容或题材应和当今社会热点相接近,贴合学生的兴趣点,避免教条化、说教化,避免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抵触情绪[16]。

四、结语

高校全面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大幅度加深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推动其成长为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紧要关头,爱国主义应当作为促进自我发展进步的源泉。我们今日所享有的美好生活是几辈人用生命和不懈的奋斗换来的,我们需要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继续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进取,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17]。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祖顺.强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N].安徽日报,2020-10-20(7).

[2] 王静巍,王雪.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现状调研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7):77-78.

[3] 陈鑫婕.新时代下开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现状的调查思考[J].区域治理,2019(45):187-189.

[4] 晋瀑颜.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16):219.

[5] 陈云灿.新时代大学生代际特征及其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观察,2020(5):54-57.

[6] 王丽媛.“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7.

[7] 薛洁,玛达尼娅.试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作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2):104-108.

[8] 邹吉忠.新时代民族精神培育与爱国主义教育[J].红旗文稿,2020(12):37-38.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J].伦理学研究,2020(3):141.

[10] 魏勃,李治勇.凝心铸魂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6):45-47.

[11] 朱世海.香港新闻媒体与政府“交恶”原因探析[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5):81-84.

[12] 孙少森,罗盛齐.从“占中”运动看香港学生骨干培养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青年研究,2015(3):42-46.

[13] 刘楠.大健康人文下医科类高校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51-53.

[14] 朱琳,王子桐,王羽晴,等.新冠肺炎疫情下对医学教育的反思及对策[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4):415-417.

[15] 梁冰倩.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形成渊源、时代内涵及弘扬路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42(5):123-128.

[16] 吴林龙.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逻辑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49-54.

[17] 胡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兼论“基础”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2016(9):75-78.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民族复兴爱国主义教育高校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供电企业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