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形:让记叙文更精彩
2023-05-30马世琳
马世琳
记叙文中的化形法,就是通过联想、想象的方式把某种思想情感等抽象对象化作具体可感的形象,让读者可以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指导学生运用化形法写记叙文,能帮助学生把文章写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笔者认为下述三法切实可行。
一、化抽象感情为形象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怎样表达抽象的情感是一种艺术。不少学生写记叙文缺乏对体现情感的事情进行具体的描写,总爱用很多文字抒发情怀,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情感,不会藏情于事、寄情于物,以致文章内容空洞、浅薄,不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化抽象的感情为形象。化形的范例不胜枚举,如杜甫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把思乡之情化作月下怀乡的画面来表现的;李煜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把愁绪化作可见可感的景物来表现的。艺术的道理总是相通的,写记叙文也一样需要运用化形法。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胡适的《我的母亲》、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郑振铎的《猫》等都是情感浓郁的文章,但作者很少直接抒情,总是借形象的故事加以表现,借细节描绘打动读者。
学生作文也常运用化形法,如写“爱”的话题,有考生这样写:“爱是慈母灯下为儿织毛衣时映照在玻璃窗上的身影;爱是奶奶目送孙儿上学时在风里飘动的白发;爱是外婆提着保温瓶为外孙女送鸡汤一瘸一拐的步伐。”写“牵挂”有考生这样写:“母亲的牵挂,犹如雨后空中的那道彩虹,绚丽多彩;母亲的牵挂,猶如炎炎夏日的阵阵清风,给你带来阵阵凉爽……”文章把抽象概念化为形象的画面,使作者情感的抒发显得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中考满分记叙文无不充满情感,这情感都是靠具体真切的故事和细腻生动的细节来演绎的。
二、化无形声音为形象
记叙文要写得具体形象,有时涉及要写声音。声音是无形无色无味的,可以直接用词语形容,但声音更能造型。我们可以借助联想、想象来化抽象为具体形象,把它写得生动可感。这样的范例很多,如鲁彦在散文《听潮》中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把海涛声想象为像诗人沉吟,像月光晨雾温柔,像情人蜜语芳醇,像微风拂弦动听,像花落水面轻盈。作者用一串形象的比喻描摹,将听觉转化为可见、可闻、可感的具体物象,凸显了海浪轻柔的特点,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清代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突出了王小玉高超的歌唱技艺,形容她尖细的高音像钢丝抛入天际,声音的婉转像飞蛇在黄山腰盘旋穿插,声音蓦然扬起像五色火花纵横散乱,像花坞春晓,好鸟乱鸣。作者根据声音的旋律营造出各种形象,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景观,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有篇学生佳作《听泉》,其中这样写听阿炳的音乐:“这动听的音乐就像泉水冲出深山罅隙,揉碎了洒下来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绿竹林青草地。忽然在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忽然又在光滑的鹅卵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音乐诉诸听觉,抽象难摹。作者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通过想象把它铺叙成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让我们似乎听到盲人阿炳心泉的律动,听到淡淡的哀伤,也感受到他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
三、化个人理念为形象
文学作品总要表达作者某种理念,这种理念若赤裸裸地表露出来,文章就没有形象性,缺乏含蓄隽永的意味,就不能给读者以审美想象空间,其艺术魅力就要打折扣。在创作中,作者常常把自己的理念同某个特定的物象联系在一起,让物象来承载思想理念。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作者要歌颂的是敢于与反动势力斗争的革命战士,让人们都团结起来积极参与到革命阵营里来,为推翻黑暗腐朽的社会而战斗。但是作者没有直接表述这个理念,而是借助海燕的行为来形象地表达。贾平凹的散文《我的小桃树》要表达的是自己对人生理想顽强执着的追求,但作者寄理念于小桃树,把它当作自己的化身来写,用小桃树的遭际和顽强成长来影射自己在逆境中的奋斗。
中考常出现用化形法写的高分作文,如以“合作”为话题的《紫藤萝与土墙》,用拟人手法写紫藤凭借丑陋的残墙争相爬上顶端,绽开朵朵艳丽的花朵,紫藤从此成为僻静角落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招来路人驻足啧啧称奇,拍照留影,但他们却惋惜墙的颓败。路人的议论让紫藤很伤心,感到残墙玷污自己的美姿,便松开一直紧抓残墙的手。可是有天夜里狂风暴雨,残墙上的美丽紫藤全部躺在烂泥里,不再有往日繁华和荣耀,只剩下它在伤心地叹息命运不公。文章从反面表达了希望人们要加强“合作”的理念。再如佳作《课程表的自述》,文章通过“课程表”的视角,自叙大权旁落无法履行职责,教师们不听从它的指挥。在考试之前,音乐、体育、美术、信息等小科都被“语数外”等主科瓜分,沉重的作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演绎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体健康”的理念,十分生动有趣。
以上从三个方面谈了运用化形法的作用,我们若指导学生从这些方面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记叙文写作的质量一定会再提升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