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优化对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
2023-05-30吴彦蓉
吴彦蓉
摘 要: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优化成为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从三次产业调整和科技产业两个方面论述西安市产业优化,同时从经济发展有效性、协调性、绿色性三个方面,对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从促进旅游服务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两个方面进行产业优化工作,提升了西安市的经济发展质量。
关键词:西安市;产业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1-0054-0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习惯发生了新改变,人们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生活生产条件的态度逐渐由“量”的需求转变为“质”的需求。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階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1]。经济发展速度不再是衡量区域经济的唯一指标,发展质量才是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是否满足人民需求,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为了满足经济发展质量上的需求,我国各个地区做出了许多不同的尝试,产业优化便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一项关键举措。经济发展质量与产业发展、产业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产业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探究区域如何通过产业优化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最终满足各区域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成为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很多学者在产业优化和经济发展领域进行过研究。孟卫华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中部地区1978—2006年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互为因子的关系[2]。迟明园等针对数字经济对于产业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他认为数字经济可以间接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也能推动工农服务业的管理优化[3]。窦天昂将秦安县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桃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4]。曹烁阳等针对跨界地区水环境进行评价的同时,对该区域产业优化提出相关建议[5]。田穗等以德州市体育健身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体育产业整体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提升的具体对策,从理论层面给当地体育产业优化给予了指引和支撑[6]。杜雨霈等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探讨影响城市发展质量的深层次影响因素,他认为,西部城市发展质量总体较低,交通水平对城镇发展作用明显[7]。郭伟等以中国省域经济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时空分布与测度分析,他认为全国半数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呈波动上升态势,经济发展质量由东南到西北依次递减,并且经济发展质量呈现空间聚集性[1]。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将陕西省西安市作为研究对象,拟从剖析区域产业优化的角度来评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探究产业优化对经济发展质量带来的影响。
一、西安市经济发展概况
西安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中国西北部最大的城市。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下辖11个区、2个县、7个国家及省级重点开发区,并代管西咸新区。西安市市区总面积10 10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724平方千米。年末常住人口1 020.35万人。2019年,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9 321.19亿元。2012—2019年,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路上升,由2012年的4 370.16亿元上升至9 321.19亿元。
二、产业优化
产业优化发展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各类产业在其现有的发展周期内,通过战略规划等手段提高产业整体的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区域内多产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效益最大化。产业优化通常运用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在目标国家或者区域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间结构分配合理,相互协调。而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政策或市场因素导致发展的重点有不同的倾向,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本文选取三次产值GDP占比变动趋势和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两个指标,分别代表西安市在服务和科技产业方面的优化举措,定量分析西安市的产业优化调整政策。
(一)三次产业变动趋势方面
三次产业比重是指第三产业产值,即服务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又被称为三次产业产值结构。该指标是一项衡量区域产业总体结构的指标,它的变动能够合理反映产业变动的总体趋势。国内外的经济学家在三次产业划分理论基础上,分析考察了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二、三产业在区域内的占比提升,经济总量也将随之进一步提升。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是产业优化的基础,同时也是产业优化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它既反映着经济增长的结果,同时又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以三次产业占GDP比重来表示产业结构调整策略,见下图。
图 西安市2012—2019年三次产业
占GDP比重变化趋势
如图1所示,陕西省西安市的一产占GDP比重总体上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由2012年的4.14%下降至2019年的2.99%,仅在2017年西安市农业产值出现小幅回升。西安作为陕西省省会城市,第一产业,即农业并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因此,逐渐降低农业在GDP中的比重是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的必由之路。
西安市的二产占GDP比重总体上呈现“先平稳,然后较大幅度下滑,后保持平稳”的状态,最终由2012年的39.51%下降至2019年的33.98%。其中,在2012年和2013年间保持“相对平稳”,在2014—2016年间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趋势,而在2017年往后再度呈现“相对平稳”的态势。西安市作为省会城市,聚集了大量人员,工业产业的运行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污染。因此,应该保证第二产业在西安市的占比保持相对较低的状态,从而间接提升西安市人民生活质量,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间接提高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提高西安市经济发展的质量。
西安市的三产占GDP比重总体呈现“先平稳提升,然后较大幅度上升,最后平稳”的态势,最终由2012年的56.35%上升至2019年的63.03%。其中,在2012—2014年间,三产占GDP比重平稳提升,2014—2016年间出现较大幅度的提升,2016—2019年间保持相对平稳。西安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大量名胜古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既能够发挥西安市现有资源,又是西安市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西安市作为十三朝古都,城市地下遗迹的开发和挖掘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国历史是不可逃避的责任。文化旅游业正是历史传承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平衡点,由旅游带动餐饮、酒店等行业的举措是西安市产业优化道路上的首要选择。
(二)科技产业方面
西安市拥有120万在校大学生,分布在63所高等教育机构、46所研究生培养单位、189所职业院校。每年按时毕业的大学生有30多万名,同时还有2万多名硕士和博士毕业生。除此之外,西安市拥有研发机构3 000多个,其中更是有231个省级及以上实验室和技术研究中心,两院院士数量达到67名,以及80多万名各类型专家。本文用全市研究与試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指标来体现西安市的科技产业优化方面的成果。
2012—2018年,西安市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呈“持续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西安市该指标出现了一个较大幅度的突增,这体现了西安市在科技产业优化方面,很有可能还要加大对科技行业的投入。西安市是全国高校的重要聚集地之一,科技产业优化政策能够充分利用西安市现有高校、研究所、硕士博士研究生资源,大力发展科技,从而充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科技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西安市的产业升级,从而提升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效率,解决因落后工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而这些最终体现在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三、经济发展质量
产业结构优化改革对西安市的经济发展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就是西安市寻求适合自己发展方针的过程,促进城市经济有效发展,产业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本文计划从经济发展有效性和经济发展协调性两个方面,分析论证产业优化对西安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的有效性
人均GDP是区域经济发展有效性的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以此代表西安市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对西安市经济发展有效性进行评估。西安市人均GDP在2012—2019年间持续走高,从2012年的51 214元提升至2019年的92 256元,说明在2012—2019年间,西安市的产业优化转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在产业优化过程中实现了效率和数量的双赢,同时经济发展的红利直接体现在人民生活中,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本文选用西安市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代表西安市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由于西安市本身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提高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占比对于西安市的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提高作用。2012—2019年西安市三产人员占比总体上有着显著提升,从2012年的56.35%上升至2019年的63.03%,其中在2012—2014年间,三产人员比重平稳提升,在2014—2016年间,出现大幅度的突增态势,而在2016年后,三产人员比重趋于平稳,略有下降。毫无疑问,大力发展旅游行业对于西安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有着明显提升作用,但是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占比是有瓶颈的,这个瓶颈就在于服务行业的饱和性,2016年以后,该行业趋于饱和,因此人员占比不再提升,但是西安市将产业结构往旅游服务行业的结构优化方针已经对西安市经济协调发展、改善经济发展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经济发展的绿色性
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保证区域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状态能够提高居民满意度,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以及控制环保相关费用的支出,极大提高经济发展整体质量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因此,选取合适指标测度西安市经济发展的绿色性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选用单位GDP能耗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绿色性的指标。2012—2019年,西安市单位GDP能耗增长率全部都为负数,其中2013年GDP能耗增长率为-3.57%,2014年单位GDP能耗增长率为-5.89%,2014年的能耗下降明显,而在2015年下降幅度短暂回落,增长率为-3.20%。2016—2018年间单位GDP能耗增长率分别是-3.83%,-4.61%和-5.99%,呈现出加速下降的态势,2019年GDP能耗增长率为-4.78%,下降幅度有所回落,但是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说明在近些年,西安市单位GDP能耗保持稳定的下降状态,这与服务业占比提高和科技产业的发展都有着较大的相关性。服务业的发展降低了工农业的比重,降低了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科技产业的发展降低了工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提高了经济发展的绿色性。
结语
经济发展对于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满意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经济发展质量是提升城市竞争力,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产业优化是一项有效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举措。西安市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和科技产业优化方面下足功夫,对西安市人均GDP、三产人员比重和单位GDP能耗增长率三个指标产生了良好的促进良性发展的作用,进而从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协调性和绿色性三个方面提升了西安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因此,在未来,西安市还需要进一步对产业进行优化调整,以更好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城市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伟,闫绪娴,范玲.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估与驱动因素研究[J].东岳论丛,2022,(7):155-64.
[2] 孟卫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3] 迟明园,石雅楠.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机制及对策[J].经济纵横,2022,(4):122-130.
[4] 窦天昂.农村产业优化升级问题探究——以天水市秦安县桃产业为例[J].广东蚕业,2022,(2):130-132.
[5] 曹烁阳,蔡志磊,陆倩莹,等.跨界地区水环境约束分区与产业优化探究——以广佛地区为例[J].环境生态学,2022,(5):19-24.
[6] 田穗,韩志超,刘林生.健康中国视角下德州市体育健身产业优化路径探析[J].德州学院学报,2022,(2):85-94.
[7] 杜雨霈,王文举,杨波.西部城市发展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宏观质量研究,2022,(4):107-134.
[责任编辑 文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