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渴的想象
2023-05-30张定浩
《青玉案》用非常传统的小说技法,讲了一个发生在匮乏时代的很素朴的故事。它有一种久违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文学气息,这种文学气息的核心是纯真。这种纯真在日后数十年的文学进程中曾饱受写作者和读者的质疑,所谓先锋也好,新写实也好,乃至新世纪文学中的种种风尚,它们共同针对的或者说企图颠覆的潜在对手,是纯真。因为人们习惯把对新时代的不满都发泄到旧时代的文学上,一种类似弑父的思想模式,或者就像一个刚刚踏入社会遭遇到一点儿打击的年轻人,会迅速否定自己学生时代所受到的一些关于美和善的教育,甚至以此为羞耻。当老于世故的人一点点替换掉曾经的那个纯真的人,他会把这种替换称之为成长。
瞒和骗的文学当然始终会存在,但不存在一个完全依靠瞒和骗来支撑和运行的社会。我们自然可以很轻松地质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类似“伤痕文学”和“改革文學”中的种种伪善,但我们却无法否认,在这种由写作者所制造的伪善背后,有他们真实看见和感受到的,属于一个特定时代方能涌现出来的集体的善意,正如理想主义可能是虚伪的,但理想却始终是真实而有力的。
塞缪尔·约翰生曾用“饥渴的想象”来总结人类心灵的这种永远朝向未知理想的特质,人类心灵总是处于无休无止的饥渴当中,并在饥渴中想象种种满足自我欲望的手段,因此萌生种种的追求。而这种出于饥渴的追求不能单纯用好和坏来评价,在好的写作者那里,它往往是被既温柔又无情地审视着。
饥渴的想象,也正是《青玉案》这篇小说的主线。小玉姐的出现就是因为饥饿,为了能够吃饱肚子,她被送到姨妈家,也是因为能够吃饱肚子,她就心满意足地一脚在这个陌生的小县城扎下根来。一个女孩子轻而易举地就决定了自己的一生,她要的只是衣食无忧,现世安稳。而在婚姻的选择上,电影院美工冯克所展现的国营单位身份和一丁点儿艺术才华,就足以令她倾心,因为这两者都是她所匮乏的。小玉姐可以说是那个“纯真年代”留在所有当事人记忆中的某种象征,她意味着某种难以企及又真实存在过的美,而这种美又如此容易消逝。
和一个女性对于良好生活的饥渴的想象相对应的,是那个时代里男性对于性的饥渴的想象。从“自己从哪里来的”这样一个困扰小男孩们的懵懵懂懂的问题,到军属菜社防空洞里朦朦胧胧的纠缠在一起的黑影,再到“我”大学校园里的热恋与新婚,性饥渴是推动男性成长的基本动力。而在这篇小说中,这种性饥渴也是以相当纯真的方式予以呈现的,对于性的饥渴的想象令男性迈入婚姻,正如对于温饱生活的想象令女性选择婚姻。从今天来看,这种出于饥渴的想象所产生的种种行为中,当然有虚妄的成分,有被压抑的成分,但你不能否认其中也有诚恳,类似木心在《从前慢》中所描述过的那种诚恳。
小说的最后,小玉姐的丈夫在历经出轨和坠落事故之后瘫痪在床了,她所收养的小女孩也渐入令人不安的叛逆期,但生活还要继续,而一个纯真的女性就像一个民族,在梦想破灭之后依旧会坚韧地走下去。
作者简介:张定浩,作家,评论家。著有文集《既见君子》《取瑟而歌》《爱欲与哀矜》等。现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