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疫,避免“新冠恐慌”
2023-05-30刘苏雅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3年1期
刘苏雅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有人担心“外出后到处都是病毒”,不敢走出家门,也不愿开展社交活动。对此,北京心理危機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杨甫德表示,绝大多数类似情绪、压力可以通过自我调适得以缓解。
“因害怕而一味地躲在家中不出门,实际上是一种回避。”杨甫德表示,从心理调适的角度,我们需要对现实作出主动适应,科学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只要外出时做好自我防护,就不会轻易被病毒感染。
如果确实感染了新冠病毒,出现压力反应十分正常。通常人们会经历警觉反应期、消极防御期、现实适应期和恢复成长期4个阶段。警觉反应期往往只持续几分钟至几个小时,随后便进入消极防御期,少数人可能出现焦虑、失眠等压抑的情绪反应。通常来说,通过自我调适能在72小时内走出这一阶段。随后进入现实适应期,有了感染能够主动隔离、安心居家,正常生活。最终在恢复成长期,人们将能更加理性地对待疫情。
杨甫德表示,如果自我调适情绪效果不佳,还可以通过特定渠道寻求帮助和支持,比如打心理援助热线。如果通过这些方式依然不能缓解心理问题,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就需要到医疗机构就诊,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摘自《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