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品格的培养

2023-05-30司恩国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1期
关键词:体育比赛品格比赛

司恩国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是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最重要的三个构成部分。作为体育核心素养之一的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是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因此,加强体育品格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品格,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人与人之间反而愈发陌生起来,生活中,许多不文明的行为有增无减,甚至因为某些文明礼貌的缺失,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文明礼仪的范围涉及比较广泛,但体育运动中文明礼仪的范围相对狭窄,主要是指在做人的基本礼仪基础上,参与体育运动的个体关注体育运动中的礼仪,表现出文明礼貌的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仪表着装 我们都知道,到学校上学,学生要穿校服;体育教师上课,要穿运动服;参加体育比赛,通常穿比赛服;对于一些集体项目比赛,参赛选手需要统一着装。但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一旦运动过后,有些同学将上衣脱下系在腰间,有的同学穿着背心,甚至还有赤裸上身的,这些现象有碍观瞻。因此,在平时的体育课和体育运动中,要求学生着装得当,安全整洁,以免有伤大雅。

注意语言文明 我们常常发现,在课间的体育运动中,许多学生口无遮拦,言语随意,这样很不礼貌,体育品格严重缺失。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言谈举止,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纠正。教师要做到奖惩分明,对于那些爱说脏话的学生,要给予惩罚,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好习惯。同时,教师自己也要注意语言得当,切忌挖苦讽刺,张口辱骂学生,时刻记住,要做学生的榜样。

注意行为举止 每当大课间过后,操场上一片狼藉,矿泉水瓶、食品袋、面巾纸……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通常都会提醒大家,注意收拾好各自的物品,顺手带走身边的垃圾,保持操场的整洁。当然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配合。因此,在平时的体育课上,教师要时常提醒学生,及时处理自己产生的垃圾,随时带走身边的垃圾。不管是不是你丢的,养成随手捡起身边垃圾的习惯。从小处着手,从运动场延伸到校园各处,以致扩展到家庭,扩展到社会,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注意比赛礼仪 在比赛场上,我们要讲文明,讲礼貌,做到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懂得感恩,体现文明礼仪的素养。如在体育比赛的开始,双方队员握手致意;在体育比赛过程中,不和场外人搭话、聊天,不和裁判员争论等;比赛结束时,双方队员握手或击掌,以示友好。在平时的课堂教學中,我们也常常组织学生比赛,教师要把这些常规落实在课堂。此外,教师要常把“谢谢同学们对我的支持”“感谢同学们的参与”等挂在嘴边,这样同学们也会致以“谢谢老师”的回应等,一来一往,师生关系更融洽了,也为学生体育品格养成做好示范。

《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许多西方人把这句话视为待人接物的“黄金准则”。尊重别人是一种涵养,更是一种品格,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相互尊重是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品行培养目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礼让三分,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做到相互尊重,通常要做到以下几点。

尊重队友 体育比赛是最公平的,它是参赛双方综合实力的较量,比赛过程中,双方都会竭尽全力去拼搏,都想战胜对手成为获胜的一方。但比赛必定有胜负,当对手战胜自己时,不能心生不快,做一些有失去稳妥的做法。要保持冷静,尽量能够做到理解对方,尊重对手,这是一个运动员必须具备的良好的体育品格。人们常说,赛场是对手,赛后是朋友。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比赛是要靠实力,遵守比赛规则。我们可以利用比赛规则,通过正当的方法和手段来取胜,切不可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以获取胜利。比如,在平时的课堂竞赛中,引导学生赛前双方握手,彼此祝贺;赛中,对手取得好成绩,要表示祝贺;对手发挥欠佳时,学会安抚;比赛结束时,引导学生彼此握手,以此祝贺。这些都是尊重对手的具体体现。

尊重裁判 裁判是比赛场上规则的执行者,没有裁判,就无法保证比赛正常顺利地进行。作为运动员,必须尊重裁判,无条件地服从裁判的判定。尊重裁判,就是尊重对手,尊重比赛,尊重自己,是一个比赛选手具有文明礼貌素质的集中体现。每当参加比赛时,要组织选手学习比赛规则,领会其精神实质,要教育选手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裁判的角度去思考。哪个裁判员想犯错误呢,但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裁判员判罚有失误之处,作为运动员,也要予以尊重、理解,冷静处理。对于存在的异议,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向有关人员提出申诉。切忌辱骂裁判,殴打裁判,或其他有损人格的行为。

尊重观众 观众是体育赛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赛事氛围营造的核心力量,有了观众,体育赛事才变得有血有肉,没有观众的比赛,体育赛事就失去了应有的魅力。作为运动员,赛前,向观众招手致意;赛中,感谢观众为自己鼓掌加油;赛后,向观众鞠躬致谢。在比赛中充分展现自身的实力,顽强拼搏,绝不弄虚作假,愚弄观众,这就是对观众最好的尊重。当然,比赛中难免遇到有些观众喜欢起哄,甚至鼓倒掌,去挑衅选手等行为。作为选手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冷静,勇于拼搏,以自身的实力来赢得观众的喝彩,绝不能放纵自己而采用过激的行为,做出有损于体育道德的错误行为。

尊重工作人员 体育赛事,离不开一些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他们在比赛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付出了许多的辛苦。学生往往对这些工作人员产生忽视,甚至无视、轻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他们表示尊重,感谢他们对赛事的辛苦付出。

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如果你能够使别人乐意和你合作,不论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无往不胜。”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凝聚产生力量,团结产生希望”,可见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体育比赛充满着激烈的对抗,特别是一些团队项目,没有彼此的合作,根本无法顺利完成任务,别说获胜了。比如说4*100米接力赛,四名队员要通力合作,方能取胜,教师要因人定棒,擅长起跑的,安排他跑头棒;交接棒能力强,又擅长跑弯道的,就安排他跑第2棒、第3棒;擅长冲刺的,安排他跑最后一棒,这样把最合适的同学派到最合适的位置,让他们明白,这是集体项目,要相信队友,相信团队的力量,人人会为集体荣誉去努力、去拼搏。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要多创造学生团队合作的氛围,激发团队合作的意愿,真正做到个人融入集体,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比如篮球比赛,这是5个人的运动项目,每个人位置不同,其作用、功能、价值和承担的责任也就不同,但在比赛中,既需要集体的配合,又需要每个人各司其职,才能获得胜利,同时也离不开场外学生的加油,场下教练员的指挥。比赛中,通过对竞争和防守策略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竞争和合作的意识。所以中国奥运第一人、中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说:“体育场上最能培养团结合作和公平竞争等体育道德和精神。”

团队意识的培养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要经常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体育活动,活动中强化他们的角色意识,要按照团队分工,完成自己应该分担的任务,团队成员出现失误,不可指责挖苦。在平时的教学中,播放一些篮球、足球、拔河、接力赛等视频资料,还可以播放NBA比赛团队合作的精彩镜头,从中发现团队合作的价值,树立团队意识。比如说在篮球比赛中,无论你个人能力多强,没有5个人的通力合作,不可能赢得比赛的胜利的。

合作能力的培养 体育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其特殊性,通常在活动中要不断转化心态角色,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合作中产生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及时做好引导,做好自我突破,培养合作能力。教师还要针对学生体育能力的不同,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发挥“先会教后会”的帮带作用。教师还应经常改变小组分组,改变成员在小组中的角色,引导学生参与不同的团队开展合作,以不同的角色开展小组合作,培养成员在合作中的契约精神,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面对当下,许多青少年出现社会责任感缺失、错位和断裂的现象。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关注与实施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把体育运动和育人结合起来。我们所说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在体育学习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责任感;二是将体育学习中具备的责任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对于前者,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备奉献和牺牲精神;对于后者,从某种程度上讲,超出了体育学科的范畴,但却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目的。社会责任感是做人之根本,在日常的體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有互助精神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多沟通、多交流,要把团队学习任务放在核心位置,与同学密切配合,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有同学遇到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协助教师,整理体育器材,布置体育场地,做好服务于大家的行为。

有负责任的行为 在团队运动项目中,每个人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都分配有特定的任务,一旦有人失误,就会影响团队,发生失误时,要勇于承担责任,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要始终把团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争功,不抢功,不搞个人英雄主义,要学会奉献,要有牺牲精神,积极协助同伴,创造进攻机会,表现出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社会行为。

有规则意识 自觉遵守课堂常规,平时体育课上,正确着装,集合整队时,和队友协调一致,保护体育设施,爱护体育器材,保持体育场地的环境卫生,自觉遵守体育游戏规则,勇于指出体育游戏中不遵守比赛规则的现象,向“假球”“假摔”现象作斗争。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正确的胜负观是体育品格所涵盖的重要的一个方面,体育课程教学应培养学生正确的胜负观。”然而,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好胜心过强”“只想赢”“输不起”。殊不知,胜负是体育比赛的必然结果,只有正确对待胜负,分析胜负,体验胜负,才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这也是发挥体育学科德育功能的重要体现。正确的胜负观,应具有以下基层含义。

具有竞争意识 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当前有些中小学生对游戏竞赛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淡定,一种无所谓的样子,这种“佛系”心态的学生,对竞争、对胜利没有丝毫渴求。还有一些学生,面对竞争,心生恐惧,他们害怕失败,常常放弃应有的竞争。笔者认为,正确的胜负观必须要有一颗竞争之心,有了竞争之心,才能勇敢面对体育竞赛,面对学习生活中各种困难和挑战。

具有永不言弃的精神 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说过,一个人可以接受失败,但绝不能接受放弃。体育比赛,不能大小,对于参赛者来说,都有残酷性的一面,这些残酷性是对学生身心的一个考验,学生面对这些考验时,要有一种永不言弃的精神,这种精神外显在运动场上,通过生活的不断磨炼,也会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具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 体育比赛必然有胜有负,这正是体育的魅力所在,我们要坦然接受。面对成功,我们抱着一颗平常心,享受成功的喜悦。面对失败,我们不要气馁,因为伴随着体育比赛的过程,我们会收获友谊,会赢得尊重。在比赛中,我们磨炼了顽强拼搏的意志,培养了勇攀高峰的精神等。要时刻教育学生,赛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不要将胜负看得太重,重在分析胜负背后的原因,为未来的比赛做准备。当然,正确胜负观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磨炼捶打才能慢慢形成。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体育课程育人价值有其特殊性,它更加注重情品双育、能习相随。总之,作为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教育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捕捉机会,加强体育品格的培养,适时开展育人教育,真正落实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体育比赛品格比赛
老年人观看体育比赛有助于消除抑郁情绪
老人看体育比赛可减少抑郁情绪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