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2023-05-30

环境 2023年1期
关键词:理念绿色资源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新发展理念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指引,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必须贯穿经济活动全过程。要深入把握新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意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红绿灯,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是全方位变革,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绿色决定发展的成色。推动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就是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经济发展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向发展“好不好”、質量“高不高”,追求绿色发展繁荣。

坚持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突破了旧有发展思维、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是对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回顾历史,几百年来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带来了触目惊心的生态破坏,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我国多年形成的产业结构具有高能耗、高碳排放特征,高能耗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高排放、高污染的增长,不仅不是我们所要的发展,而且会反过来影响长远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就是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做法。要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必须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只有从源头上使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下来,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好上去。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重点是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又降低污染排放负荷。对重大经济政策和产业布局开展规划环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源头防治,调整“四个结构”。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增加新的增长动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进达标排放,降低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调整能源结构,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着力提高利用效能。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提高沿海港口集装箱铁路集疏港比例,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调整用地结构,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实施环境功能区划,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支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逐步有序转移,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必须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能源和水資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更加重视资源利用的系统效率,更加重视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更加重视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全面推动重点领域低碳循环发展,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理,强化建筑、交通节能,发展节水型产业,推动各种废弃物和垃圾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体系,切实改变农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对东北黑土地实行战略性保护,扩大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范围,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加大近海滩涂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分类有序退出超垦超载的边际产能。继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上取得新突破,让保护生态环境的不吃亏并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农民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本文选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一书)

猜你喜欢

理念绿色资源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资源回收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