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细节,可以抠出来很多钱
2023-05-30黄晓军
黄晓军
细节里,到底能藏多少钱?你可能想不到,抖音一名男子在墙缝里藏钱,几年之后撬出来,居然买了一套房。
当然,我们今天要聊的细节,不是墙缝。你关心的细节,可能在车间生产线上、可能在经营流程上,甚至聚焦在海报上的排版、菜单上的小图标。
比如,一家港股上市的智能终端显示器供应商,2016年将生产线相邻两个环节调整了一下顺序。这个举动,让该公司每年节省了数百万元的材料成本。
再如,一家火锅店将菜单上的荤素重新分区,并且贴上了一些大拇指、必点、招牌等标签。你估计会怀疑,这么小的细节能有多大改变?最终,这家店贴标签的菜品销量翻了一番。
商业的本质除了增长,还有效率。
经济学概念说,个别劳动生产率大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生产者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在此前的工业发展阶段,商品生产者能够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等方式,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但当下,你的技术可能短期内无法改进了,你的管理方式也在一段时间里形成稳定。那么,我们该如何持续提升效率?
答案就是抠细节。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里就谈到,小米的本质只在于两个字:效率。效率隐藏在每一个细节当中。通过对每一个环节的改造或创新,把一个企业的效率做到极致。
但可惜的是,大多数中国公司都“不拘小节”。不管是中国的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每个都是显得野心勃勃,不满足于现状的。
这样的状态,导致他们更加看重实际结果,而不愿意在错综复杂的细节工作上浪费时间,更很少想到如何去精心包装自己的企业和产品。或许,这可能也是中国很少能出国际品牌的原因。
《Elle》原杂志品牌市场主管马晶就曾说,在瑞士人看来,中国人做生意的秘密是讲关系,而关系都是直接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他们看重的是利益而不是人。在他们看来,如果中国人愿意多重视一些细节,凭借一些过硬的中国产品加上较低的价格,是很容易和瑞士人做生意的。
细节决定态度,细节决定成败。
比如一家连锁泰式餐厅,在某商场装修时发现,其后厨格局与其他门店差异有点大,过道显得狭长,且要经过一个小斜坡。经过推演,他们感觉这个细节没啥问题,最多是传菜员慢15秒,平时走路小心点。
但在实际的經营中,一个小斜坡上几乎每周都有泼洒的菜品,狭长的过道也显得拥挤。之前预计的15秒,最终让这个门店的上菜时间大大拉长。
可以想象,你的用户在A店吃饭的体验很好,然后看到B店想都没想就进去了。结果,B店的上菜时间远远长于A店。最终反馈到的其实是你的品牌价值感在用户心智中的降低。
从泰式餐厅的案例不难看出,15秒可能会稀释一家企业多年沉淀的品牌力。而捡起那被看轻的15秒,你可能会创造出超乎想象的价值。
前些年听过一点中国重汽桥箱公司的故事。当时,公司从韩国引进了自动化铸铁桥壳生产线,从毛坯投入到产品下线,能一次性完成。但其中有一个问题,即A产品加工完成,到B产品进入该工序时,需要等待自动滚动架将A产品先转入下个工序。这个等待时间大约是15秒。
15秒,其实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时间。但当时的班组长老韩提出了建议,在每台机床的电器系统加装交流接触器。这样一来,加工完的产品,就能够与等待加工的产品同时运转。
每一个15秒这样节省下来,该生产线1天可以多加工40件产品,一年下来能多创造36万元的净利润。这个小细节的优化,往大了说,放到2021年可以干掉近700家A股上市公司。
15秒,在商业领域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
北欧航空公司前CEO詹·卡尔松,就曾在他的畅销书《关键时刻》中提出了著名的15秒理论。
卡尔松发现一个细节,即2005年北欧航空公司总共运载1000万名乘客,这1000万名乘客平均每人每年都与北欧航空公司的员工有5次接触,每次15秒,全年总计5000万次。这5000万次乘客与一线员工的接触,将是北欧航空公司扭亏为盈的关键。毕竟,要让一位乘客感知到航空公司的服务,不是飞机、维修基地、办公室乃至高效办事流程,而是唯一能与之接触的一线员工。
为此,卡尔松提出,在与乘客交往的15秒内,所有人都有权力决定为乘客提供个性化服务,而非依赖上级的指示或者死板的办事规定。
有一次,一位美国商人乘坐北欧航空时发现,自己的机票落在了饭店里。按照惯例,不管你是谁,你都不可能登上飞机了。但北欧航空对票务人员赋予了权利。票务人员为这位商人打印了登机牌,并出具了一张临时机票,让乘客安心候机。
之后,票务人员联系到了饭店,并立刻派人赶往饭店,在飞机起飞之前为乘客取回了机票。显然,这位票务人员的15秒,让北欧航空又收获了一位高价值忠实用户。
当然,在商业领域还有不少“15秒定律”。
比如一家店铺,陌生用户停留的时间平均为15秒,也就是说,给你成交的机会就只有15秒。再比如电话销售,开局15秒被称为黄金15秒,也就是说,你至少要在15秒内打开客户的心扉。
这些细节的把控,不需要多精益的技术,也不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但能够为你带来不少的利益。
从原料到研发再到生产、分装、物流、品牌管理、市场销售、电商或线下渠道……每一个环节,都藏着一个个细节。
比如在直面消费者沟通时,一张海报的设计,都充满细节。
时下不少9.9元的理财课、编程课很火,当你仔细去看他们的海报时,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定要对外公布,“已经有×××人报名学习”。无论这个数字的真假,据称其转化率好的时候,也能提升1倍。
这甚至被英国税务局用到了。当时,英国税务局发现有很多居民没有按时纳税,金额高达6.5亿英镑。于是,他们请来了一家商业咨询公司为纳税人设计通知函。函里,这家咨询公司只添加了一个数字,即已经有×××人按时纳税。据说,这些税款很快都被征收回来了。
抠细节,做大事。
比如在正常销售中,沃尔玛超市收银员就发现了一个细节,结账时消费者的购物车里,啤酒和纸尿裤在一起的频率很高。
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经典案例。后来沃尔玛通过这一细节发现,奶爸出去买纸尿裤,会顺便带一件啤酒回来。后来,沃尔玛大胆地把纸尿裤摆放在啤酒旁边。结果,二者的销量双双上升。
但这不是全部,根据这一细节的发现,沃尔玛甚至还研发了商品关联关系的计算方法——Apriori算法。通过算法,他们找到了更多其他“啤酒+纸尿裤”的组合。
消费者沟通、市场销售,再往上游走就是供应链——这是个充满更多细节的地方。
谈谈目前正火的社区团购,它们大多数是互联网公司跨界而来,以生鲜为主要内容进行规模复制。
但你可能不知道,生鲜的行业损耗率达到30%,这里面有太多的细节可以去重构。就从简单的收菜来看,什么时候收菜,才能保持更长时间的新鲜度?有人回答可能是凌晨,有人可能觉得是晚上。
而永辉买手经过多年试错发现:四五月要在凌晨收菜,六七月要赶在天亮前收菜,八九月必须在前一天晚上收菜。
这只是非常笼统的细节处理,聚焦不同的菜品、不同的地域,温度变化、物流便捷度都不一样,这要求收菜时间也不一样。
这些,都需要从一个个细节中弯腰捡钢镚儿。
就在大家都艰难的2022年,腾讯总裁刘炽平已经要求全公司打印从彩印变为黑白双面;快手的食堂,冷冻虾仁替代了活虾;贝壳公司领一包面巾纸,需要2.3虚拟积分。还有网友说,楼下餐厅的叫号盘,已经一个月没装电池了。
不难发现,每一个小细节里,我们都可以抠出来很多钱。
只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细节的重要性。就像那些瑞士人所言,中国看重实际结果,而不愿意在错综复杂的细节上浪费时间。
不注重细节,那么你永远无法在细节优化中获得效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满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