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李佳琦的对手是虚拟人

2023-05-30苏琦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货主真人直播间

苏琦

凌晨3点,没有打烊的不仅有24小时便利店,还有数以百计的24小时虚拟主播直播间。

有用戶开始感慨直播界的内卷程度:“李佳琦的对手已经变成了非人类?”实际上,早在2020年五一期间,就有虚拟偶像在直播间里带货了,彼时虚拟偶像洛天依和李佳琦同台直播,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两年过去,虚拟带货主播已经“跑进”各大平台直播间。2021年11月,快手虚拟主播关小芳亮相快手小店直播间。2022年2月,京东美妆虚拟主播小美现身YSL、欧莱雅、科颜氏等超20个美妆大牌直播间。2022年4月,淘宝公布2022年直播营销三大方向,其中虚拟主播和3D场景成为直播增量市场。

在直播电商强监管和元宇宙热潮的双重背景下,虚拟带货主播成为MCN机构和各大直播电商平台重推的新增量,仿佛这是2022年直播电商界的新趋势,不可错过。

但虚拟带货主播的技术成本较高、没有公认的定价标准;不同技术手段下的虚拟主播价格有着天壤之别;大部分虚拟主播没有互动,需要真人主播辅助;转化率尚不及真人主播。种种局限,让需要掏出真金白银的商家有所顾虑。

虚拟人带货,到底需要哪几种技术手段?想入场,要花多少成本?各方都在助推虚拟带货主播,品牌和商家又该如何选择?虚拟带货主播到底是噱头还是趋势?

目前,虚拟带货主播从技术驱动方式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AI技术驱动的虚拟主播,另外一种是真人驱动类的虚拟主播。

由A I技术驱动的虚拟带货主播,共有两种呈现方式:纯AI虚拟主播、“真人+虚拟人”的组合主播;而真人驱动类的虚拟主播,由虚拟形象和幕后的“中之人”组成,也算是市面上主流的虚拟直播方式之一。

第一类纯A I虚拟主播不知疲倦,能做到24小时循环直播,或者在真人主播下播后,代替他们继续直播。一过零点,虚拟主播们一般就要出来营业了。

虚拟内容技术服务提供商世优科技创始人及CEO纪智辉表示,AI虚拟主播的优势在于使用成本很低,并能通过AI解放人力,但主播的动作和话术,基本上都是通过AI技术和实时动画技术预设好的模板。因为AI虚拟主播也缺少与人实时互动的训练,对于消费者的提问和诉求,一般只能回答直播系统预设过的问题。但未来,纪智辉表示,通过AI技术的突破,实时性互动的问题会被逐步解决。

虚拟主播为何无法及时回答用户的问题?险峰长青投资经理李云帆曾调研过虚拟人市场,他分析可能的原因有三:

一是品牌商没有设置完整的回答库,导致触发的关键词不够多,用户的提问被忽略;

二是虚拟主播被普遍设置为逐一讲解商品,只在间隙时间才会与观众互动,而机器并不一定会返回去看之前的弹幕,造成部分信息丢失;

三是虚拟主播会选择共性问题进行回答,让尽量多的听众在最短时间内受益。

这类直播间因为其他时间段主要是真人主播带货,AI主播带来的真实转化率和GMV(商品交易总额)成绩不好测量,但多位受访者指出,其互动性和观看量数据普遍比较一般。

由于上述直播间的AI主播,尚未具备自主交互能力,第二类直播间都会为虚拟人匹配真人助播,选择以“真人+虚拟人”的组合模式直播。比如,MCN机构大禹网络旗下的虚拟IP“一禅小和尚”,从2022年5月起开始直播带货;成长于抖音平台的美食知识类账号“我是不白吃”,早在2020年3月就开始直播带货。直播电商公司遥望网络,在2022年4月17日发布了虚拟主播周小瑜,介绍说是旗下主播瑜大公子的“孪生主播”,用到的是基于深度学习的AI人脸合成技术。遥望方面称,这一技术相对传统的CG制作虚拟人,成本会低很多。

“这类虚拟主播在前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IP认知度和粉丝黏性,自带流量,有真人主播介绍产品,它们作为吉祥物和助手出现,整体带货效果低于头部真人主播,但优于AI主播。”易观分析零售行业高级分析师陈涛称。

第三类则是真人驱动类虚拟主播,由虚拟形象和幕后的“中之人”组成。这意味着虚拟主播幕后要有真人穿戴动捕设备,进行配音和表演,达到实时互动的效果。

纪智辉介绍,真人驱动类虚拟主播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和成本,其中包括三维建模技术、骨骼绑定、实时渲染技术,以及动捕演员和专门的直播设备。但是真人驱动类虚拟主播的互动性和真人主播差不多。未来,随着真人驱动类虚拟人的形象打造越来越逼真化,互动能力和真人基本无异,成本也会越来越低。

目前虚拟人在电商直播领域的应用尚不成熟,但不妨碍电商平台、MCN机构跑步进场。推动它们加码的是,2021年的直播电商大变局和“元宇宙热潮”。

2021年,直播电商行业进入洗牌期,年底,多位头部带货主播偷漏税被查事件给行业再浇冷水。于是,各大直播电商平台另寻风口,力推品牌店播,但粉丝黏性不佳,同时,主播稳定性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许多店铺提到自己的主播频繁被挖。

而适时出现的虚拟主播,被认为能解决人的问题,成为直播电商行业的新风口。2021年11月柳夜熙爆红,行业有声音认为,虚拟人卖货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了,虚拟带货主播迎来了注意力的红利期。

“谁跑得快,谁就能先抢到红利”,陈涛称,技术变革成功以后,可能还会激发新的需求,电商平台和MCN机构势必会提前布局。

商家同样也是助推虚拟主播的力量之一。这个群体做虚拟带货主播的动力又是什么呢?

最直接的因素是成本。陈涛表示,和真人主播对比,24小时开播的AI虚拟主播,边际效应逐渐递增,成本逐渐减少。“尽管它的转化效果可能不如真人主播明显,但性价比整体更高,这或许是过去一年间大量虚拟人密集出现在直播间的原因。”

性价比之外,商家还希望借此吃到平台红利和新一轮流量红利。

“平台方面对商家的直播时长有考核,一般来说,直播时间越长,平台的流量倾斜也会越多,虚拟主播可以真正做到24小时直播。”李云帆表示。

他举例,很多人有凌晨睡不着,想购物的经历,但商家在这一时间段真人开播,性价比低,未来如果用虚拟人填补,可以增加这些时间段的转化,改善和补充ROI(投资回报率)。

同时,商家也需要新颖且成本相对低的直播内容,来抓取更多Z世代用户的关注。虚拟人行业的技术服务商杨明认为,二次元形象在很多Z世代心中根深蒂固,他们更愿意关注和接受虚拟主播。

品牌整合营销公司时趣的营销创新业务负责人苏浩也有相同的观点:“经过一两年的技术发展和实践,品牌和商家发现,虚拟主播抓住的受众跟粉丝,能带来与真人艺人或头部主播不一样的引流效果。尤其是客户群体多为年轻人的快消品赛道,虚拟主播已经发挥出价值。”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虚拟人技术与应用场景的结合依然存在局限,尤其是与真实物品的交互,平台、MCN、商家要想分到蛋糕,必须持续投入。

遥望方面表示,虚拟主播不能做跟脸部相关的一些互动,像涂口红、涂护肤品等,但通过在执行机器学习的过程中补充各类提效算法,公司目前的技术已可达到与实物的交互。

为了达到更好的直播效果和用户体验,商家也需要不断进行调试,“打磨回复话术,完善与用户互动的功能等;还需要像培训真人主播一样,用技术训练虚拟主播;优化直播场景,用完整的虚拟电商生态让用户逐渐适应3D化。”李云帆称。

总的来说,虚拟主播是行业里的趋势之一,越来越多的直播间都在配备虚拟主播,只是虚拟主播担任的角色和功能不同。李云帆说:“有些品类从性价比出发,只需要最基础的主播功能就够了,有的品类则非常在意顾客的互动体验感,例如美妆商家,需要高度智能化的主播。”

在他看来,虚拟主播还处于很早期的阶段,加上它的特性,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

24小时在线直播的虚拟带货主播,成了各方眼中的香饽饽,那么入局虚拟主播,到底要花多少成本?

纪智辉算了一笔账:软件工具类的AI虚拟主播,成本可以很便宜,在系统里自选开播形象,便可以进行模板化的虚拟直播,一个月花费几百到上千元;实时驱动的虚拟主播价格昂贵,从虚拟人的3D建模、骨骼绑定,到直播时的实时渲染和语音生成,光是三维虚拟形象技术费用就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

除了技术成本,还有团队和设备成本。某虚拟主播团队负责人曾表示,单动作捕捉这个技术环节,至少要配置4个人,而同等带货水平的真人主播,标配也就3个人,“每套直播技术设备,均花费几十万元”。

从2021年9月开始,多名虚拟内容技术服务商都感觉到,柳夜熙点燃了业内对虚拟人的热情,订单变多,那段时间,有的公司每天會新增四五个需求,多的时候能有10多个新需求。

行业的火热,吸引了众多虚拟人技术创业公司,大量集中在虚拟数字形象、实时在线互动技术等虚拟人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杨明透露,技术领域“水深”,没有公认的定价标准,加上商家要求的不同,使得虚拟直播的技术提供方,每家报价差异很大。另外,中间商的加入,让商家的采购价格,变得更不透明了。

陈涛分析,行业正处于发展初期,等到客户更了解自己的需要、行业有了标准化的产品以后,会慢慢变好。而标准化的产品,不仅能直接推动虚拟人的价格透明化,还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杨明所在的公司,就推出了一套比较标准的解决方案。他介绍,公司把市场价动辄六七十万元的直播技术架构,以20万元左右的价格批量卖给MCN机构。“虚拟人的版权归属于商家,直播系统可以按季度租,也可以购买。”

据纪智辉介绍,世优科技已将原来To B的计算能力和硬件资源降级为标准产品,放到云端共享,变成了3D数字虚拟内容直播服务SaaS化系统,用来服务更多小b商家甚至是C端客户,让他们可以更便捷地打造虚拟直播空间。

专业的虚拟人制作公司虽然有技术,但不一定有内容策划能力,也不一定理解直播的玩法和节奏。纪智辉觉得,目前行业中真正缺的是内容运营商。“大部分商家是第一次做虚拟直播,并没有经验,技术提供方离市场和用户也有一段距离,这就需要内容运营方和商家一起去打磨流程。”

“目前虚拟主播还处在尝试期,没有看到带货效果特别好,且可以大规模复制的案例。”多位受访者均表示。

有从业者认为,只把虚拟人放到直播间去带货,格局有点小了。虚拟人,有哪些应用场景?

“做出一个虚拟人IP,直播间带货只是落地场景之一,而且是早期比较明智的选择。一旦虚拟人被打造成IP形象,绝对不仅仅用于带货,更能够为品牌服务,当然,沉淀为品牌资产的前提是,要持续进行内容输出,长期运维。”苏浩称。

纪智辉也认为,虚拟主播可以作为品牌的固定资产,在未来一直使用,沉淀价值是无限的。未来虚拟形象的使用可能像每个企业都配备官网、直播间一样普遍,成为不可或缺的对外宣传窗口。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他发现虚拟人的应用场景已经越来越广泛。

结合多位受访者的观点,目前市面上探索出了三大场景。

第一,品牌代言。通过虚拟人与消费者沟通,创造情绪价值。这是目前消费者感知度最高的场景,现在已经出现了AYAYI、翎Ling、花西子的同名品牌虚拟形象等IP,涉及直播带货、品牌代言、综艺节目等商业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步,品牌在打造企业形象时,也进行了多次迭代。苏浩总结,Web1.0时代,品牌做的是静态网页官网,方便用户在互联网上搜索到自己;Web2.0时代,品牌开始做社交媒体实现用户交互,“双微一抖一快”成标配,企业品牌进一步人格化和情感化,达到与消费者共情的目的;Web3.0时代的营销,虚拟人将成为品牌连接消费者,走进未来虚拟场景的引路人,以及品牌对外营销延伸的标志性符号,通过新的技术形式,产出互动性更强的内容。

第二,虚拟人可以对产品进行更生动的展示,常见的有虚拟发布会、虚拟品牌活动等。苏浩举例,现在部分汽车品牌,会在上线一款新车型时,做一个1∶1的数字孪生建模,并建立素材库。“未来厂商拍摄汽车的TVC(电视广告片)时,已经不需要真车,只需要在虚拟的场景里用虚拟素材拍摄,还能够突破很多实体素材所达不到的限制。”

第三,虚拟人可为用户提供虚拟空间中的服务,常见的有虚拟企业展厅、虚拟营业厅等。杨明曾带团队为一家公司搭建了线上虚拟空间,并创造出虚拟员工的角色,这个角色能引领用户看公司的产品和发展历史等。之后,用户还能在虚拟营业厅里进行缴费和社交等。

不得不说,当下的虚拟主播还受到诸多限制,是因为目前还处在智能手机时代向元宇宙时代的过渡期。苏浩称,等到元宇宙时代到来,人、货、场在虚拟空间重构,虚拟主播就能冲破壁垒,发挥更大价值。

总的来看,虚拟人不但是直播电商的风口,还被从业者认为是元宇宙时代的探路者。多位受访者都建议,相对成熟的平台、机构和品牌已经提前布局,而且是把虚拟人当作一项数字资产去投入和运营,而非直播间的“带货工具人”,而摩拳擦掌的中小商家还是要量力而行,最好是等到技术门槛降低后入场,性价比更高。

(本文来自开菠萝财经,ID:kaiboluocaijing)

猜你喜欢

货主真人直播间
“羲和号”开直播间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我们的直播间
进军营直播间
小鬼进军直播间
Imaginations and Reimaginations of National Origin—A Case Study of the Two Times that the Gaxian Cave was Discovered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当二货快递小哥,遇上逗比货主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
当萌宠遇到二货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