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期主题:古诗词中的动物

2023-05-30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渭城暮云龙王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古代,人们常常根据动物的特征来进行文学创作,或叙事,或抒情,或比喻。当动物邂逅古诗词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夜 半

□唐·李商隐

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

斗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时动倚窗弦。

注  释

◇三更:又名子时,古代时间名词。古代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或一百刻,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三更就是半夜。

◇三点:旧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每更分三点。

理  解

夜半时分,每家每户都已睡着,月亮坠入雾中,露水即将凝结成霜。

斗鼠开始活动,蝙蝠也出现在夜空,窗边的琴被风轻轻吹拂,发出微微声响。

观祈雨

□唐·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注  释

◇祈雨:祈求龙王降雨。古时干旱时节,从朝廷、官府到民间百姓,都筑台或到龙王庙祈求龙王降雨。

◇春阴:阴雨的春天。

◇咽:凝塞,使乐器发不出声响。

理  解

久旱无雨,桑树枝都长不出叶子来,地面异常干燥,尘土飞扬,土地好像要生烟燃烧。龙王庙前,人们敲锣打鼓,祈求龙王普降甘霖。

而富贵人家却处处观赏歌舞,还担心春天的阴雨使管弦乐器受潮而发不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赏  析

此诗写诗人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此诗语言含蓄曲折,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了语言含蓄委婉的特色。

观  猎

□唐·王 维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理  解

角弓上箭射了出去,弦聲和着强风一齐呼啸!将军和士兵的猎骑飞驰在渭城的近郊。

枯萎的野草,遮不住尖锐的鹰眼;积雪融化,飞驰的马蹄更像风追叶飘。

转眼间,猎骑穿过了新丰市,驻马时,已经回到细柳营。

凯旋时回头一望,那打猎的地,千里无垠,暮云笼罩,原野静悄悄。

赏  析

这首诗很善于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从而使诗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意境恢宏而含蓄。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富有感染力。在这首诗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渴望驰骋疆场,期盼建功立业。

游山西村

□宋·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  释

◇腊酒:腊月所酿造之酒。

◇豚:小猪。此处代指猪肉。

◇春社:古代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拜祭社神,祈求丰收。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闲乘月:趁月明之时出外闲游。

◇叩门:敲门。

理  解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快到了,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俗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猜你喜欢

渭城暮云龙王
渭城送别
渭城的雨
龙王的孩子
中秋月
夏日雨后
登太白楼
送别
幽居
格子龙
龙王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