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探索

2023-05-30张成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乡村振兴

摘 要: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致力于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目前,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多地文旅局长相继出镜代言家乡美景,获得一众好评。可见,文旅发展不仅是民心所向,也是政策使然。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探索文旅创新融合模式及发展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乡村文旅

乡村文旅融合是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大量乡村振兴题材电视剧深受观众喜爱,《山海情》《温暖的味道》《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电视剧不仅好评如潮,收视率也是屡创新高。多个地方卫视也相继推出真人秀节目来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如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就是乡村与文旅的有机结合。文化的繁荣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旅游产业的市场,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宿、文创、乡村美食等文旅衍生物已然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文旅发展模式。随着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双向推进,如何优化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将成为非常有意义的选题。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旅的内在联系

文旅即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文旅模式是传统旅游基础上的创新和转型,既满足了消费者需求,也符合文化传承的需要。乡村振兴不仅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更要实现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成功典范。因此,乡村文旅发展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有迹可循。

(一)深度关联性

我国的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三产业包含有旅游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优化产业模式,实现多元化发展。旅游业涉及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产业链长,覆盖面大,而且与各行各业都能相互融合渗透。中国乡村文化更是独具特色,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由于地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不同,乡村文化也有所差别。此外,文创、民宿、非遗、采摘、农庄等产业模式,都是依托乡土资源的,因此二者之间可谓相辅相成。

(二) 天然耦合性

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摇篮,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来自乡村。并且中国很多乡村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天然性和原生性,受到工业化的影响较小,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先天性优势条件。如黄山宏村、“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等著名景区都是“乡村文化+旅游”的成功典范。此外,农庄、民宿等创新文旅产业也都是立足乡村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而来的。文旅发展不仅可以最大限度为农村建设扬长避短,还能实现农村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民俗文化体验、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等紧密结合,实现产业间的有机互动。

二、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及战略意义

(一)基本原则

1.遵循全域旅游原则

“全域旅游”是一种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具有全要素、全过程、全行业、全方位、全时空等特点。通俗理解为“一站式服务”。随着旅游產业的成熟发展,基础配套产业也逐渐完善,全域旅游集休闲、娱乐、美食于一体,具有周期性,一方面能够推动区域产业链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促进农村资源的开发利用。

2.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是文旅开发的重要原则。农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资源,开发过程中首先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同时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古迹,挖掘可用的旅游资源,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和谐与稳定。部分旅游景点出名后大量开发同质化的旅游项目,改建商业街,还有些乡村伐树种花,挖田造湖,这些做法都不可取,不仅是对原有资源的破坏,也使得乡村旅游变味。

(二)战略意义

1.带动乡村地区振兴致富

乡村振兴的核心目的是振兴,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乡村可谓村村有特点,以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为背景,可以有效实现区域优势最大化,同时依据全域旅游原则,带动周边产业共同发展,如:民族服饰、非遗产品、传统美食、特色民宿、手工制品等,不仅能够提升旅游产业的投资优势,还能为人们创造一定的经济利益。

2.保护民族地区文化特色

民族地区文化极具地方特色。以旅游产业带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在推广民族文化、特色文化的同时,也能推动对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传承。可以说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具有天然性和规律性。因此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做到“内外兼修”,不仅要改造乡村的外观,还要弘扬民俗文化,以乡村文化滋养文明沃土,同时要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并最终实现文旅共同发展的目标。

3.促进旅游事业持续发展

要想促进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则相关人员必须具备长远的视角、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不能局限于蝇头小利,不能目光短浅,更不能以破坏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放松休闲的生活方式,在可观的市场前景下,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增加。因此,寻找乡村与城市的差异化特征,营造良性的竞争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文旅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乡村文旅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农村发展离不开人,而留住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发展经济。一些地方在发展乡村经济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产业化发展。但是,其基于利益驱使,急于求成的开发模式埋下了许多不可预测的隐患。

(一)开发模式单一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的乡村资源越来越匮乏。与此同时,奔波在城市中的人们背负着的沉重压力需要释放,单纯的物质享受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多样化、小众化、精神化旅游体验的追求,因此文化成为其重要的依托。传统的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使得乡村旅游发展受到了局限。由于乡村旅游大多周期较短,路线相对简单,产品类型主要包括蔬果采摘、茶园参观、赏花、垂钓等,缺乏文化内涵,容易被复制,从而失去了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

(二)商业化泛滥

旅游景点价格乱象、强制购物已成为很多游客的心头刺。乡村旅游遍地开花出现的一大问题是,服务质量差、游客体验感差、口碑差。部分开发商一味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过度开发原始自然资源,甚至将古建筑翻新改造,赋予乡村浓浓的商业化气息,不仅失去了乡村旅游应有的色彩,还造成大量传统文化摧毁遗失,得不偿失。

(三)规划设计缺乏

乡村文旅赢在特色,盲目跟风、千篇一律、利益驱使下速成的乡村旅游开发,过于模式化。有不少游客发现,不同省份的乡村旅游不仅导游的解说词相同,连建筑风格和饮食菜品都高度相似,不仅失去了旅游的价值,也违背了乡村旅游的初衷。之所以融入乡村文化,就是为了借助文化以点带面,衍生附属产品,通过融入设计元素和创新理念,凸显村与村的不同,形成风格迥异、形式多样的特色文旅模式。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路径

乡村文化集地域、民族、歷史、人文于一体,传承数千年,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和包容性,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喜好,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因此,如何优化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如何实现文旅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文旅发展现状,提出如下对策。

(一)注重开展节事活动

1.丰富节事活动形式

单一、固定的传统节日活动已然无法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基于乡村文旅单一的开发现状,要想实现突破必须立足本土加以创新。节事活动具有文化性、地域性、时效性、体验性等特点,是文旅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节事活动可以是历史文化遗留的产物,也可是现代创新策划的产物。例如:内蒙古一年一度的那达慕、查干湖冬捕、傣族泼水节等传统节事活动,又或是桃花节、草莓采摘节、斗茶大会等人为策划的节事活动都可以成为乡村文化的一部分。可以借助节事活动,融入当地乡村文化或传奇故事,策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部分历史悠久的村落还有祭祖、赶庙、晒谱等极具文化内涵的传统仪式,这些都可以纳入一年一度的节事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游客的视野,还可以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同时,还可以根据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优化升级节事活动,进一步丰富文旅融合的内容和形式。

2.加大营销宣传力度

宣传是最好的助推器。乡村旅游本身就相对小众,可以借助新媒体加大网络宣传,通过名人效应、网红直播、拍摄宣传视频等方式多渠道对节事活动进行宣传推广,体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推动当地活动走向壮大,从而有效提高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知名度,继而吸引游客。

(二)积极开发文创产品

过于商业化的营销模式会降低游客的期待值,因此可以换一种思维,通过开发文创产品,让消费者自愿买单。文创产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针对乡村文化进行文创产品开发可以分别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入手。

1.物质类文创产品

物质类文创产品通常具有符号化特色,可以是吃的、用的,如香草花田的精油,花乡茶谷的花茶、火锅筷子、百花蜜、竹篮等特色文创产品,可以作为伴手礼,并融入艺术特色或手工技艺,赋予产品文化标识,增加其附加值,使产品既具有纪念意义又具有实用价值。

2.精神类文创产品

质朴的乡村气息与创意十足的设计元素相融合,别具一番风味。如文化保护主题的邮票、乡村四季更替主题的剪纸、具有戏曲元素的脸谱、精益求精的蛋雕、根雕、竹雕等精神类文创产品,又或是现场制作的花卉书签、卡通糖人、彩绘陶罐、纺织刺绣等艺术类文创产品,均深受年轻人青睐,既能体现乡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又能体现艺术价值。

(三)挖掘特色乡土文化

特色乡土文化往往伴随相应的人文风俗,要与其他景区形成差异化特征。因此合理的规划设计必不可少,可以从特色农产品和特色生活方式两方面入手。

1.特色农产品

旅游一是为了放松身心,二是为了一饱口福。特色农产品是乡村旅游的独特之处,也是拉动消费的途径之一。传统的农家菜、大锅台相对单一,可以进一步优化,如:打造瓜果蔬菜种植采摘园,支持游客进行土地租用,用于自己种植瓜果蔬菜,待成熟后可以采摘自行烹饪,该模式比较适合公司团建,可以促使游客周期性故地重游;开发农庄池塘,供游客养殖鱼虾等水产品;养殖走地鸡、小山猪等;定期开展丰收节,让游客体验田园生活,享受丰收的喜悦。只有不断挖掘特色的乡土文化并转化为可开发利用的旅游形式,才能吸引消费者,才能有效实现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

2.特色生活方式

民宿是当前乡村旅游的居住首选,许多极具创意性的民宿深受游客的喜爱,如树屋民宿。除此之外,特色的乡村生活方式也能够有效吸引游客。如:鲜榨香油是怎么生产的?东北大炕是怎么加热的?陕西窑洞是怎么搭建的?带着这些疑惑,相信很多人都会想一探究竟。因此,乡村文化建设一定要挖掘人们不熟悉又感兴趣的点,对此进行艺术再加工,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乡村文化特色的产品,从而赋予其更高的价值。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政策使然,也是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在政策和市场双导向的有利背景下,推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还能弘扬乡村民俗文化,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谓一举多得。本文提出注重开展节事活动、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和挖掘特色乡土文化三方面路径,以期在推动乡村区域经济、文化建设以及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加快当地经济的转型和升级,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和文化振兴。

参考文献:

[1]赵华.文旅融合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体系研究[J].经济问题,2021(5):111-116.

[2]卢璐,孙根年.基于产业差异和价值错位视角的文旅融合可行范式研究[J].企业经济,2021(3):105-113.

[3]彭福荣,李德文.民族地区特色村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重庆酉阳为中心[J].贵州民族研究,2021(1):165-173.

[4]耿松涛,张伸阳.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44-52.

[5]刘秀丽.5G技术引领下乡村旅游形象的游客感知与优化[J].农业经济,2020(12):140-142.

[6]程倩.乡村旅游纪念品设计与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2020(12):137-139.

[7]孔凯,杨桂华.民族地区乡村文旅融合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家,2020(9):72-77.

作者简介:

张成源,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美学与现代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应用美学、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文化遗产保护等。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