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足幹勁,切實加快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2023-05-30長江

澳门月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數字資源特區

長江

澳門現有產業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極低,這次新冠疫情衝擊,對澳門經濟造成重創,亦倒逼澳門政府和業界認真考慮產業轉型。行政長官賀一誠先生於11月15日發表了“2023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明確提出“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展示特區政府在下一年度工作將把發展新興產業作為主要工作目標,即在促進博彩業復甦之外,按照中央的“一中心”定位,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閒業的多元,並將持續推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發展,逐步提升非博彩產業的比重,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和綜合競爭力,構建符合澳門實際情況且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爭取未來非博彩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約六成的比重。相比過往,這次施政報告提出的經濟適度多元目標更為明確具體,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實幹興邦貴在行動

但是也要看到,政策策略重在落實。由於澳門其它產業基礎相對較薄弱,必須有足夠的決心和魄力方可拓展。政府還必須出臺具體化的產業政策、法規體系、配套措施和執行考核,才能有效實施既定的“1+4”適度多元發展戰略。

我認為,仍有必要加大產業轉型的決心和信心,雖然行政長官提出“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但是部分政府職能部門及官員尚未制定具體行動計劃,積極主動地推行,而且對社會宣傳不足。前些時間公佈的一些社會民調,發現約七成的澳門市民對發展新興產業沒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這一現象值得高度重視,澳門產業轉型和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是中央政府在過去十多年來的一貫性要求,特區政府在“一五規劃”和“二五規劃”都也明確提出。但是現實中,產業轉型實質性進展緩慢,業界和部分市民看不到實質性成果,從而導致疑慮。這從另一側面說明,必須要拿出更具體的政策措施,方可加快發展經濟適度多元。

應該看到,由於歷史和傳統慣性,部分政府官員和市民仍然對博彩業快速復甦懷有較大的期待。尤其是目前內地和世界各地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逐步放鬆人員流動限制,預期在不長時間內社會生活正常秩序將全面恢復。旅遊和博彩業會有一定的復甦,但是受制於地緣政治和世界經濟的百年未有大變局,澳門博彩業已不可能回到過往的高峰期。我擔心,目前對疫後博彩業復甦的預期上升,社會上一些專家人士也熱衷於預測明年博彩收入,可能會弱化對新興產業的拓展動能。所以,必須堅定地排除仍然依賴博彩業的僥倖心理和“小富即安”的守成心態。政府應帶頭,鼓足幹勁加油幹,充分挖掘和利用澳門的自身優勢,在政策規劃和執行層面更好地配合,具體落實相關措施,以只爭朝夕和創新實幹的精神,加快推進“1+4”多元發展策略,建設好深合區和引領珠江西岸發展,助推國家一系列發展戰略實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做出澳門的貢獻。

揚長避短 內聯外接

目前,社會上下應聚焦於如何加快推進產業轉型。澳門有許多獨特優勢(如,境外特區和“一國兩制”制度,國際化自由港,獨立關稅區、獨立法律、貨幣,中葡平台和廣泛的海外華人華僑人脈等),但也有一些資源稟賦短板(如土地面積狹窄、經濟體量和市場小,人才短缺、新產業基礎弱)。因此,必須通過與橫琴深合區的資源整合和合理分工,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四大新興產業。具體的說,可採用類似於內地和港澳地區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前店後廠”模式,將相關新興產業龍頭企業總部引進澳門,將實際業務運營(包括生產批發後勤支援等業務)放在橫琴深合區,真正發揮澳門內聯外接的特殊功能和橫琴的腹地和市場優勢,達成“1 + 1 > 2”的協同效果,兩地共同打造四大新興產業,助推澳門經濟可持續適度多元發展。只要切實努力,設計與落實好“共商共建公管共享”機制,一定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從澳門現有資源條件和產業結構與基礎設施來看,應側重於中央認可及特區政府已規劃的四大產業,發展的順序可考慮:第一,中醫藥為主的大健康產業,特區政府已經多年投入,近年也引入內地一些中醫藥大企業在橫琴建立琴澳中醫藥產業園,具備高標準中醫藥產品的開發、生產、認證和內外銷條件;第二,加快發展有特色的現代金融業,相對而言,現代金融業需要的資源要素投入較少,但經濟增加值較高,澳門應與周邊的主要金融中心(如香港、深圳等)錯位發展,開發人民幣計價的現代金融產品,拓展財富管理業務,主攻葡語系國家以及非洲或歐洲大陸國家市場;第三,會展文創(含大體育)產業,澳門具有世界一流的會展場所和酒店設施,可結合“一基地”建設,拓展文創產品,舉辦國際性或區域性的大型文體賽事,吸引更多的境內外文體機構和觀眾遊客來澳,拉動本地消費和經濟增長;第四,科技創新與產學研轉化。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澳門作為大灣區建設的四個核心城市之一,應對國家建立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走廊積極有為。充分發揮現有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資源和境外平台作用,積極招攬國際著名的學者和傑出研究人員,來澳門和橫琴開展高水準的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提升澳門和大灣區的科技創新能力。

當然,社會上對澳門的產業轉型及拓展新興產業順序仍有不少建議。我認為,澳門目前的資源和基礎條件仍然有限,應當有所為及有所不為。集中資源和相對優勢,重點拓展。新產業太多元分散,效果可能不佳。當然,有必要建立政府部門和主要官員問責制,以成效為導向,加強政府發展策略的執行效果考核,克服不同形式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對懶政、怠政等不作為人員進行必要懲戒,切實提高公共治理的能力和效能,保障產業轉型政策的有效貫徹落實。

做好數字經濟大文章

當下,澳門應加大力度推行數字經濟(或數字化經濟)。嚴格的說,數字經濟並非單獨的產業,而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或泛產業生態,可以為澳門四大新興產業發展賦能和增效,比如,可提升中醫藥產品研究、生產和銷售的技術標準、以數字貨幣為抓手發展現代金融服務與產品(包括虛擬資產交易和財富管理),為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提供更高水準的載體和多種應用場景、為國際性旅遊、會展文創及體育賽事增添線上線下體驗功效,提高觀眾和遊客的多元化興趣和實地參與度。而且,澳門的“小而全經濟體”獨特條件,是數字經濟拓展、試行和經驗(教訓)總結的最佳地區。同時,數字經濟可以加快澳門智慧城市建設和深化社會公共治理改革,提升公共服務效率和質量。

必須指出,數字經濟發展的意義不囿於澳門,可以為內地拓展及推廣數字經濟提供先行經驗,減低大範圍試錯風險和成本。此外,通過澳門的內聯外接重要支點作用,數字經濟還可助推國家的“一帶一路”、“國內國際雙循環”,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有效打破西方國家在貿易、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壟斷霸權和封鎖制裁,保護國家的金融、經濟和科技安全,戰略意義重大。

發展數字經濟和促進產業轉型需要明確的政策支援和適度資源投入,相信特區政府和橫琴深合區管委會均已著手部署。關鍵在於,要更主動快速引入相關技術領先企業和專才。必須加強社會宣傳,打破過度本土保護觀念和過時的勞工政策限制,在加大本地人才培育和使用之外,全球性招攬新興產業所需的專業人才。切不可“葉公好龍”,在執行層面設置諸多限制條件,無法快速引進新興產業的龍頭企業和優才。對既定的四大新興產業相關業務(含數字經濟應用場景),需加快法律規範的同時,堅持創新發展,應鼓勵先行先試,逐步完善規範。需正確對待“立”與“破”的辯證關係,應有“摸著石頭過河”的態度,開拓新事物、新產業,以只爭朝夕精神,抓住機遇,把握好發展進度。特別是,在數字經濟拓展中,宜結合四大新興產業特點和需求,建立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數據生成、存儲、傳輸、應用、安全和跨境隱私保護等法規體系,取得安全可信和便捷效能兩方面的合理平衡,以數字經濟助推澳門產業轉型,實現可持續的經濟適度多元,保持澳門社會經濟長期繁榮穩定,確保“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

猜你喜欢

數字資源特區
The Changes of the Climate
全球新增绿化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垃圾也是资源
奇妙的数字
冰冰爽爽的冰激凌
填数字
林毅夫 資源國家如何擺脫「資源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