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社區門診 為公共醫療減負
2023-05-30如實
澳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12月25日發佈消息稱,為有效分流不同程度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民通過新冠病毒感染者自我評估及預約平台進行四級分流,其中感染者社區門診已為超過2.3萬名低治療需求患者提供門診服務。據早前介紹,新冠病毒感染者自我評估及預約平台四級分流包括居家隔離治療、前往感染者社區門診、前往社區治療中心(澳門蛋),或到仁伯爵綜合醫院(山頂醫院)特別急診就診。其中,首批供低治療需求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診使用的社區門診於12月12日設立,包括:澳門醫務界聯合總會綜合診所南岸花園及青洲坊社區門診,以及氹仔運動場圓型地戶外門診。為進一步方便居民就診和平衡居民生活上的需求,12月14日起八核檢站關閉而改作新冠病毒感染者社區門診,包括:海事工房、東方明珠街休憩區核酸檢測站、氹仔三家村核酸檢測站、前澳門逸園賽狗場、前路環中葡學校、北區中葡小學、康公廟休閒地和白鴿巢公園等八個社區門診。12月21日起增設南灣中巷(近英皇酒店)社區門診、石排灣臨時衛生站社區門診。12月22日新增望廈山房社區門診。12月26日再增設: 南灣湖水上活動中心社區門診和蜆殼黑沙環油站後巷社區門診兩個社區門診。至此,當局共設有15個社區門診,遍佈全澳半島、氹仔和路環各區。據悉,社會文化司歐陽瑜司長12月23日透露,在政府的號召下,已有來自本澳業界中西醫生合共50名自發加入各區社區門診服務市民。行政長官賀一誠12月25日視察多家醫院時表示,社區門診由12月12日運作之今,最高峰時的約3800人就診,有效發揮分流居民就診。特區政府會發動更多私人執業醫生,為公共醫療提供協助,以減輕政府醫院門診和急診的壓力,最重要的是保障重癥、長者和嬰幼兒的生命安全。
有社會意見指,參考外地疫情經驗,本澳目前尚未踏入疫情最高峰期,而接下來的數月疫情第二、三,四波會陸續而來,建議政府要及早做好救治病人的各項醫療資源應對工作,以政府公佈的社區門診僅運作十天就已為23000名有症狀患者服務,而這個數字是未計預約不成功而放棄使用社區門診的,可大膽預測有需要使用社區門診醫療服務的患者遠遠超過5萬甚至8、9萬以上,按這個預測推算未來是仍有繼續增加社區門診需求的。官方早前稱今波疫情預料八成人以上都感染,甚至一部分人會重復感染,到時的公共醫療壓力去到一個瓶頸位,醫療系統爆煲也未必就是杞人憂天之說。古云:未雨綢繆,才能临危不乱。鑑於目前社區門診深入社區便利患者及時得到治療,且有效發揮減輕政府醫院門診和其他醫院急診的壓力,建議政府有必要優化各社區門診的使用,同時加大宣傳提醒有需要的輕症患者,尤其是長者善用附近的社區門診。以北區為例,東方明珠街休憩區社區門診和黑沙環公園(近黑沙環衛生中心)社區門診地段相近,但每天就診者衆,很多時要輪候一至兩小時,反映了該區居民對社區門診的需求很大,未來可以的話,還可以創造條件,在周邊增設社區門診方便附近有需求的患者盡快得到治療。此外,考量到很多輕症狀的患者居民去社區門診就診的目的,是認為抗疫包退燒藥以及中藥連花清瘟膠囊,不適用於病徵包括喉嚨痛、咳嗽等傷風感冒症狀,然而藥房相關藥品出現缺貨,才轉向社區門診免費取得相關藥物,若日後隨著藥房供藥充足,這類求診患者人數自然回落,有條件減少門診的設置,騰出有關醫務人員重返醫院前線工作。
針對有不少街坊尤其長者對今次門診預約系統意見多多,本人也是感同身受,相信很多預約者有如本人一樣的經歷,完成上載陽性抗原檢測,前往網上預約如實申報數次,依然不得要領,最後發現根本問題是系統設置選項存在誤導之嫌,有如猜迷語般,只有A(發燒)和B(气促)二項供選擇,不論選A還是B都不成功,非要選齊A(發燒)+B(气促)才被評估有預約門診的需求,否則就被評為居家治療。看網上社交平台的留言,絶大多數人因為網上預約門診不成功,而不得四處(藥房)找藥,甚至在社交平台求救,希望有好心人捐藥!一部分預約不到社區門診的患者最終去了急診排隊等醫生,加大了急診的壓力,也造成了不應有的混亂。此外,針對很多居民尤其長者不習慣使用電子產品,線上自我評估需要輸入的資料較多,操作上困難,很多人批評門診預約系統可否簡化直接一些,病人只想一步到位看病而已,而且非人人有能力判斷專門醫學名詞是否吻合自己,這也就難怪越來越多社會人士認為有必要加大便民措施,在不加重前線人員的壓力下,增設免預約方式方便不能預約的長者或有需要人士善用社區門診,如此一來回應了廣大市民的便利訴求,二來立竿見影減少醫院急診的壓力,乃一舉兩得的善政。
(澳門/如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