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学课堂”视域下的古诗文学习

2023-05-30洪黎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立学古诗文意境

“立学课堂”是试图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达成与课堂学习融为一体的一项课堂实践研究。“立学课堂”中的“立”体现为目标与结果,“学”则为过程与方法。“立学课堂”的教学不再单纯地以传递知识、教授方法、训练技能为主要任务,而是以交流、体悟等为课堂主旋律。由此可见,在“立学课堂”视域下的语文教学工作,应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探寻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对古诗文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入手,探析古诗文的意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构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尊重主体地位,培养探究习惯

立学课堂的根本是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则主要起辅助作用,为学生指路,督促学生独立学习。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来优化课堂的导入环节,并规划好相应的教学流程,为学生安排“指路牌”作为引导线索,使学生对古诗文的探索产生兴趣,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并逐步提高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惠崇春江晚景》一课为例,在学习古诗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春江晚景》这幅画,让学生观察画中描绘了什么景象。教师可以给学生两分钟左右的时间观察画面,并组织好语言,之后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可以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画中描绘了怎样的场景?你能够感受到画家的情感吗?”在这一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让学生大胆说出心中所想。接下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今天所学的这首诗是苏轼看到《春江晚景》这幅画之后的感悟,同学们可以对比一下,自己与苏轼对这幅画的看法有哪些不同点?”由此,教师引入本堂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主动去寻找诗中关于场景的描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趣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对诗词内容产生兴趣,之后利用“共同点”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学生对诗词学习充满期待。教师应该学会站在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阶段的引导流程。

二、架设古诗文情境,带动多元体验

古诗文学习的一大难点是学生难以体会古诗文的意境,这通常是由于学生对于古诗文创作时代背景的掌握不足所致。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实现“情境重现”,通过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将难以理解的诗词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以《出塞》这一课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先在网络平台上搜寻能够激发学生想象的教学资源。如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动画片的片段等,并搭配或热血、或惆怅、或充满思乡之情、或英雄主义的背景音乐,将它们整合到一起,制作成视频课件。在学生朗读完诗词之后,教师要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作者表达了一种怎样的精神?读过这首诗后,你们脑海中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随后,教师要让学生带着这份属于自己的“画面感”,一同观看教师制作的视频。在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视频与诗词的联系,讲一讲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教师也可鼓励学生说出视频中的画面与自己想象的画面有什么区别,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诗词中的意境。

小学生对于复杂情感的理解能力不强,但并不代表学生无法感知到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意境,在教师适当引导教学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词内涵,主动探索诗词韵味。

三、丰富探索角度,深入理解古诗文

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古诗文的意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探寻更多的维度,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与探索路径,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自由度”,让学生能够以更多的角度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结合个人的喜好以及学习能力,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体会古诗文的内在含义,强化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

以《芙蓉楼送辛渐》一课为例,教师要先带领学生熟悉诗词的整体结构,之后让学生思考:“作者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写下的这首诗?你能从题目中发现什么?你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吗?”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慢慢探寻诗词的内在含义。在学生对诗词情感表达做出回答后,教师应继续追问:“如果今天是你和好朋友分别,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以转换角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这时教师要引入诗人创作诗词时的个人经历,点明诗人此时郁郁不得志的境遇与高尚纯洁的个人品格。最后,教师让学生回忆诗词的末尾两句,在学生了解创作背景后,再次解读诗人“一片冰心”的含义。

对诗词的多角度理解与学习可以从内容、情感、意境、写法等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逐渐深入诗人的内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师预设的学习任务,以此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

四、注重古诗文朗读,体会古诗韵味

古诗文中独特的韵律美是现代文所不能比拟的,而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古诗文的韵律美也是主要的学习目标。因此在“立学课堂”的理念下,教师应意识到诗歌朗诵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诗词文化的意境,提升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在朗诵的过程中,学生会代入个人的内心情感,以吟诵的形式去体味诗词中的抑扬顿挫,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不一样的体验,进一步带动学生古诗文学习水平的提升。

以《夏日绝句》一课为例,教师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项羽是谁吗?哪位同学听过《霸王别姬》的故事,可以给同学们讲一讲。”在课堂伊始,教师通过这样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入项羽生平事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在“江东”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当学生听过项羽的故事后,教师要继续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项羽能不能称得上是大英雄?”学生在問题的驱动下深入思考,体会项羽的英雄情怀。接下来教师要让学生带着这种“壮怀激烈”的内心情感阅读古诗,尝试将个人情感以朗诵的形式表达出来。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范读、领读等指导阅读的方式优化朗诵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抓住诗词的情感意境。

朗诵不仅仅是让学生阅读诗词,更要让学生通过声音来传递情感,以声音来感受诗词意境。在有感情的朗诵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古诗文独特的平仄韵律,并在大声的吟诵中和诗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产生情感共鸣,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将“立学课堂”的概念代入古诗文的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古诗文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古诗文赏析能力与学习能力,并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学习中领略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与文学艺术情操,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古诗文学习。

洪黎(如皋市志颐小学)

猜你喜欢

立学古诗文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立身·立学·施教—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针对性研究
立学、躬行、自省,奏响师德养成教育三部曲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