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23-05-30胡晓玲

江西教育C 2023年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高校

胡晓玲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新渠道,是高等教育守正创新的重要手段,随着对课程思政教育内涵和价值的完善,有效的实践方法已成为高校面临的新挑战。在信息时代,高校各项目标的实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微课则成为最主要的方式,便捷、精简、情境化、共享等优势让其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具有现实意义。所以,音乐教师需要在以《中国音乐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设计完整的微课程,情境化地展示课程中的思政内容,更好地推动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与落地,进而发展学生的思政素养。

关键词:高校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高校是培养强国人才的重要基地,除了达到标准教学质量目标,守好政治观也是目前高校深入改革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课程思政的落实则成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体现,它强调将思政教育目标和高校其他学科相结合,突出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培育价值,并拓展思想政治教学的维度。随着全新培育理念的深入,教师需要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来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率,深入践行育人使命。对此,微课已成为当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教师需要和大学生的学习特征、课程思政培育目标相结合,制订完善的微课应用计划,激活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生态。本文以《中国音乐史》为例,探索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应用微课的意义和原则,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微课与高校课程思政理论阐述

(一)微课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参照认知规律展现碎片化的学习内容、拓展素材和过程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其核心部分是课程教学视频,还有与之相关的辅助性教学视频。各个简短的教学视频内容共同结合,创造出主题化、半结构化的资源利用小环境。在表现特征上,微课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小、教学时间短,以资源构成“情境化”。对当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来说,微课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它可以深入地实施教研活动,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高校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它意在拓展思想政治教学的维度,让其与高校各个专业课程融合,形成协同育人的机制。课程思政中的“课程”,一方面需要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在具体的课程中提取相关思政元素,并做出详细的呈现,搭建出拥有思想性与科学性的教学体系。

二、微课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微课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拓宽了传统教学模式,进一步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微课的应用和推广已逐步成为当代课堂教学、学生课后学习的重要选择,不但对传统教学进行了高质量的补充,而且在高校课程思政培育目标的实践上有了新突破。微课以简洁、凝练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既减轻了学生在繁杂思政知识学习上的压力,还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加上专题的形式有利于学生渐进式学习,完整建构思政认知体系。同时,微课以视频形式展开指导,无论是对资源的补充,还是对视觉的引导,都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减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枯燥性,让学生高效理解知识,塑造个人的社会发展观与政治思维。此外,微课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学科特征相适应,独立、便捷的使用方式穿插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中,由此开辟了全新思政教学新格局。

三、微课与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融合的原则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最终目的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发展。要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活动顺利实施,教师需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则:(1)内容具有新的时代特色。教师需要编写微课教学课件,设计具体的实践方案,在内容的选择上除了以教材为主,还要善于将时代发展中变化的新形势、新理论、新热点等多种思政元素融入微课件,保持课程思政教学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以《中国音乐史》中的某一音乐主题为导向,将“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的思想理念融入所呈现的内容中,使大学生能够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个人成长联结,构建自身的理想信念。(2)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课程思政教学的起点是学生,因此,教师制作微课时需要了解学情,充分理解学生,无论是在微课的呈现方式上,还是在情境内容的构建上,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新特征。比如,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碎片化、图像化的认知特性,更愿意接受体验式、场景化和立体化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在课程思政的指导和资源补充方面,与大学生的个性学习方式相结合,注重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吸引力。(3)遵循复合教学方法原则。微课只是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一种手段,真正提升教学效率需要和其他学科進行整合。此外,还需要将微课灵活融入各个教学环节,既保证了师生互动的效果,又提高了人机互动的质量。

四、微课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一)设计系统的微课教学内容

高校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培育工作,要想取得实质进步,让学生内化具体课程中的内容,并转化为自身行为,教师就要基于课程特色来提取相关元素,设计出示范课、精品课,进而推动思政教学向细化、深化方面的转变。比如,《中国音乐史》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我国的音乐历史理论,包括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阶段的音乐文化、主要艺术成就和文化背景等,以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从中可以发现,在传统的教学中,思想政治目标并没有体现,即使有所呈现,也是以碎片化方式展开的,不足以让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政治政策等有深刻认识。当思想政治教学和《中国音乐史》融合,以微课方式来开展,意味着教师要重构教学理念,要打破专业壁垒,从而解决这门课程中碎片化的问题。在设计微课时,教师要以专题讲解为导向,在科组、学科、学院间进行深入沟通,通过对课程思政开发平台经验的借鉴,设计出可供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视频资源,为《中国音乐史》思想政治常态化的育人目标提供综合性保障。需要强调的是,微课内容的设计应以精简为主,每一次视频的指导都应侧重某一主题,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由于思想政治内容的枯燥性与抽象性,如果在表现形式上以传统的讲解为主,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兴趣,还会影响《中国音乐史》思政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在方法上要植入现实问题、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研讨,让当代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棱有角、有滋有味,对学生的情感有所触动,能够让学生内化为个人的思想认知体系。

(二)制作完善的微课学习体系

微课属于落实教学目标的载体,因此,教师要围绕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发展制作微课,深入阐述《中国音乐史》中的政治原理和价值观念,在生动的音乐情境中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复兴、国家前途命运等话题,借助微视频的引导一步步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同时,在微课学习内容和环节上,不仅要有深刻的理論阐述,还要有案例研讨、问题分析,进而打破学生抽象的政治思维,运用具象化和实践性的学习来发展他们的政治领悟力和判断力。比如,教师可以从《中国音乐史》的相关主题中,引出国家性的音乐政治问题(西方国家对我国音乐文化的侵扰、技术打压等内容),要求学生从基础性的事物中发现政治问题,拓宽专业思维,懂得在自身专业课中寻找政治元素,并借助微课的分析把握政治逻辑的判断力。《中国音乐史》属于文化类学科,具有政治文化影响力,能够塑造学生的文化观。在应用微课时,教师需要深入凸显学科的思政培育价值,充分运用辩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优化学生的政治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其他思政伦理、道德伦理等元素,正确认识自己在音乐领域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进而树立远大抱负。

(三)创造多元课程思政教学活动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强调学生能够获得外化效益。比如,将《中国音乐史》中呈现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转变为个人的外化行为。学生需要将微课中学到的“事理”“政理”等理论知识和思维方式运用到实际活动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外化行为的建构是无法在短期内完成的,所以需要教师创造多种教学活动,在实践中观察学生的表现,进而灵活地调整微课内容,从而取得最大效益。

对于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来说,教师应不断寻求全新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对课程思政实践活动的培育可以吸收“微理念”,进行微化探索(实践教学的微组织)。比如,教师可以提取《中国音乐史》中的某一思政主题,制作微课展开理论指导。与普通意义上的社会实践不同,微课程下的实践活动应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在选题上要有很强的整体性和针对性(包括项目策划、问卷调查、报告写作等实践活动);要有能够让学生参与现实世界的思政话题;要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从而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总之,微课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不应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微课程”“微实践”“微话题”等方式,突破以往思想政治教学的局限,借助多元的教学活动和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兴趣,并在持续性的参与和反思中,逐步提升学生的的思想政治素养。

五、结语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属于一项需要长期开展、协同共进的系统工程,在新时代下,微课已成为推动这一工作的教学模式,既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又能够将枯燥的思政内容转化为精简、有趣的知识,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在《中国音乐史》的教学活动中应用课程思政微课,属于全新的教学模式,高校为此要明确课程思政的培育目标以及《中国音乐史》的课程特征,以此满足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更要吸收微课理念,组织多元的“微教学”活动,深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进而提升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姚坤.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3):136-139.

[2]包磊,迟淑清,姜磊,等.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美育话语的时代性构建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0(3):225-228.

[3]杨谨旖.微课在高校英语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5):168-169.

[4]赵丽妍,程航.微课在高校“通识类”文化课教学中有效运用探究[J].绿色科技,2021,23(15):269-270.

[5]彭敏,张媛.云班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18-19.

[6]闫宇涵.微课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英语广场,2020(32):125-127.

◆(作者单位:南昌医学院)

本文系江西省2021年度教育改革课题“微课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及实践研究——以《中国音乐史》为例”(课题编号:JXJG-21-4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高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