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馄饨馆里的烟火气

2023-05-30蒋露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3年1期
关键词:馆里马扎平房

蒋露

我家附近有一家馄饨馆,很普通,却在铜山这个小城里经营30多年了。

一只青花瓷碗,一碗散发着清新气息的汤,汤中或沉或浮着薄如蝉翼的馄饨,呷一口清汤,立刻感觉一股暖流涌入心底,不只是食物的美味,还有一份浓浓的缠绕心头的情愫。这些年,数不清来过多少次,偶尔想到这个小馆子已经陪伴我从懵懂走向而立,我总会心生感慨,觉得这个浓缩了人生五味、生活百态的地方,充满了岁月悠长的滋味。

20世纪80年代,低矮的平房是居民的标配,狭窄的街巷是对当初城市的描绘。馄饨馆就开在一条窄巷里,店铺不足10平方米,三四张简陋的小木桌,配上几个小马扎,就可以开张了。

老板是50多岁的王老伯,笑容可掬,总是穿着白净的围裙在大锅前忙碌着。在那段生活并不富裕的日子里,3毛钱一碗的馄饨是我当时最大的渴望。每当爷爷带我去馄饨馆的时候,我总是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王老伯手里那转动的汤勺,生怕锅里有几个“漏网之鱼”。馄饨好了,王老伯会在捞出的馄饨里倒上调料,撒上香菜,再加一勺热汤,那股特有的浓郁清香顿时扑面而来。

21世纪初,老屋拆迁,馄饨馆不得不从狭窄的小巷搬到统一规划的集市。街上的小吃店、饭店五花八门,有的经营得热热闹闹,也有的热闹个一年半载又转手成了别人的店。王老伯家的馄饨馆有着几十年品质保证,早已成了那条街上家喻户晓的名店,也为他攒下了一份殷实的家业。店面由原来的不足10平方米扩成现在的100多平方米,崭新的铝合金桌椅取代了简陋的小木桌和小马扎,老板变成了王老伯的儿子,店里又雇了一个服务员。

再次踏進馄饨馆,还是沁人的清香,还是熟悉的味道,还是浓浓的情愫。王老伯的儿子手脚麻利,操作驾轻就熟,肉馅儿蜻蜓点水,面皮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几碗馄饨就被捏好下了锅。不出几分钟,几碗馄饨就冒着热气被端上了桌。桌上搁着香醋、五香粉和辣油,食客尽可择其所好,各取所需,感受烟火人间的温暖、平静、踏实和安稳。

随着交通、通信的发展,人员流动越加频繁,现如今,经常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馄饨馆。城里已几乎见不到老旧的平房,窄街陋巷也难觅踪影,代之而起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宽街敞巷的都市繁华。

最是人间烟火气,馄饨馆里岁月长。小小的一家馄饨馆,既牵系着一个平民家庭几十年靠匠心和诚信筑起的光荣和梦想,又让食客在酸甜苦辣中见证了岁月的更迭与变迁。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10月3日,静水流深荐)

猜你喜欢

馆里马扎平房
勇攀赤道雪峰
山崎马扎克(中国)有限公司
“楼房”与“平房”
美术馆里的少年
图书馆里排排坐
时髦美术馆
Brain teasers
共享马扎,一天丢500多个
太极马扎(三)
我们工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