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2023-05-30郭斌斌

考试与评价 2023年1期
关键词:说明文太阳课文

郭斌斌

说明文是一种常见的、介绍客观事物、解说事理的文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部编版教材的编排中,说明文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说明文的数量较人教版有了一定量的增加,题材方面也更为多元化,而且设置了专门的说明文单元。因此,让学生学好说明文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文就小学阶段说明文教学的困境与突破作粗浅分析。

一、说明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分布情况

在说明文的分布情况上,不同的学段特点不同。低段(1~2年级)教材中是借助诗歌或者童话来呈现说明性文字,在统编版教科书中这类文章有13篇;中段(3~4年级)编排了15篇文体特征明显的说明文课文;高段(5~6年级)编排了11篇说明文,并在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设置了说明文习作单元,单元中设置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且明确提出了说明文教学的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从以上分析可知,小学阶段(尤其是高段)的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教学是不可绕开的话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二、小学高段说明文教学的困境

当前,纵观高段说明文的教学可以发现,存在着无针对性、模式死板、缺乏深度、缺乏评价、读写分离五大困境。这五大困境成为了制约说明文教学的枷锁,只有打破枷锁,才能使说明文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1. 无针对性

说明文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文体,其相对于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来说,语言是平铺直叙、朴实无华的,但知识性和科普性更强,其背后还潜藏着作者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但是在具体的说明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说明文独特的特点,没有抓住说明文的魅力,没有根据说明文这一文体特征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2. 模式死板

在说明文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从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这“五大要素”着手,将每一篇说明文都限制在这样固定的、死板的模式中,难以实现说明文教学的创新。

3. 缺乏深度

在说明文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习惯性地以课文内容解读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不关注对于说明文特征的分析,也没有从说明文的特征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分析、思考。部分教师认为,说明文与议论文不同,无需过多的思考,只需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即可。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是随意的、肤浅的、流于形式的。

4. 缺乏评价

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如此,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何种效果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整体,才能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但是,在目前的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对于教什么和如何教有一定的规划,但是并没有对“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容易偏离课程目标和理念。

5. 读写分离

很多学生学习了几十篇说明文,做过无数道说明文阅读的题目,却写不好说明文。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将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没有进行融合,丧失了以读促写的时机。

三、小学高段说明文教学困境的突破策略

为了突破当下小学高段说明文教学的五大困境,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结合单元目标,体现说明文教学针对性;创新课堂,打破说明文教学固定模式;根据说明文特点进行深度教学;教学评一体化,让说明文教学落地生根;以读促写,培养学生说明文写作能力。

1. 结合单元目标,体现说明文教学针对性

小学阶段的说明文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每一个单元都会有具体的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单元目标来制定教学计划,从而体现说明文教学的针对性,使这个文体能够更好地被學生了解和把握。

举例来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围绕“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这一主题编排。该单元涵盖了两篇课文——《太阳》和《松鼠》以及两篇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具体可以分为两项:(1)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点;(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来把握说明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太阳》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后找出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等等;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反复阅读重点句子,揣摩说明方法的使用。比如,针对太阳的体积,学生是比较难以想象的,那么作者利用作对比的说明方法,则能够很好地说明太阳的巨大——“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些说明方法将抽象化为直观,把握了这些说明方法,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走入说明文,理解说明文的魅力。

2. 创新课堂,打破说明文教学固定模式

在传统的说明文课堂中,因为文体的独特性,教学常常是固定、死板而缺乏趣味的。一般来说,教师从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这“五大要素”着手,将五大要素一一讲授完,教学也就结束了。这也是师生都不喜欢说明文的重要原因。为此,教师应调整教学思路,创新课堂,让说明文教学也能够熠熠生辉。下面笔者简单提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1)聊一聊

在教学之前,针对说明对象,可以提前组织学生“聊一聊”。比如,针对《松鼠》这篇课文,可以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于松鼠的了解,激起学生的兴趣。

(2)画一画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在说明文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契机,让学生“画一画”。比如,教学《故宫博物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作为导游,来画出故宫的平面图和游览路线。

(3)做一做

说明文的教学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实践起来,因为不少的文章内容只有通过动手才能更好地理解。为此,教师在说明文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能够动手操作的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做一做,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3. 根据说明文特点进行深度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问题上,教师必须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此来确保学生文字运用能力的强化。不管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哪一种类型的课文时,必须让课文成为学生学习的范例,即教师应当依托课文的内容实现对学生文字应用水平的提高。作为说明文这种体裁而言,其表现出三个特质,分别为语言的准确性、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条理性。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必须把握好说明文的前述三个特质,以此展开深度教学,最终实现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1)抓住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引导学生深入剖析

上文指出了说明文的三个特质,为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过程之中,必须对文中的关键词句加以细致讲解,以便确保学生能够对此实现精深的领会,亦让学生从中认识到说明文遣词造句的严谨性。

举例来说,在《鲸》中有一句话:“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一百六十吨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①目前已知最大的鲸正好160吨吗?②160吨的鲸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鲸吗?通过分析“目前”和“约”这两个词可知,作者限定的条件是:约160吨重的鲸是“目前”的科学水平下,我们所知道的最大的鲸。如此,学生通过字斟句酌,能够更好地了解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必须要准确无误,这是说明文的特质。

(2)抓住说明文内容的科学性,使学生深入理解

说明文通常在表述层面,往往结合内容使用对应的说明方法,每一种说明方法均有着独特的效用。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对说明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之中,应当引导学生善于把握文章的要点,并且理解和领会课文所使用的具体说明方法。

如学习《太阳》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一下文章中都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分别说一说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说明方法,对这些句子进行品味。如此,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说明文的内容,了解说明对象,说明文的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深度教学。

(3)抓住说明文的条理性,使学生深入品味说明文的表达方式

说明文所表现出的严谨性对于小学生而言难以产生阅读和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说明文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加以细致地品味,由此避免因为过于理性的表达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举例而言,《太阳》一文开头,作者引用《后羿射日》传说故事,自然地引出了“太阳”这一话题,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太阳》一课的过渡也很自然,前文介绍了太阳的三大特点,后文介绍了太阳和人类的关系,这两个内容作者是这样过渡的:“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教学时,抓住过渡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让学生学习了如何过渡,这些都是语文本體的内容,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

4. 教学评一体化,让说明文教学落地生根

前文中提到,教师要清楚地了解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何种效果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整体。说明文的教学如果不能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则很容易上成科学课、生物课。为了让说明文教学落地生根,保持语文课的特性,教学之前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一定的预设,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达到学习目标,激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应用,通过互动、探讨、合作等来实现说明文教学的深化。最后,对教与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简单举例来说,《松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学生分析课文,然后就说明方法、松鼠的特点、习性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最后,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组织汇报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如此,才能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5. 以读促写,培养学生说明文写作能力

不仅说明文教学是一个难点,说明文的写作更是难上加难。虽然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接触的说明文数量并不少,但是学生说明文写作的能力却一直难以提升。为此,教师可以在说明文教学中,适当渗透写作的内容,以读促写,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说明文写作能力。比如,《松鼠》一文中,文章非常详细、生动、细致地描写了松鼠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该文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写一篇自己饲养过或者观察过的动物,要求学生抓住特点,言之有序。

比如,在学习《太阳》之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对说明方法有所了解和熟练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下两项微写作练习。

练习1:

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列数字:这些树真高,(                 )。

作比较:这些树真高,(                 )。

打比方:这些树真高,(                 )。

举例子:这些树真高,(                 )

练习2:

任选一题尝试用两种说明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1. 冬天特别寒冷;2. 这幢楼真高;3. 鲸鱼的身子很长。

同时,教师需要给学生提示:1. 将不熟悉的说熟悉了;2. 将深奥的说浅显了;3. 将混乱的说有条理了。

如此,通过对于说明方法的把握,以及对于两个微写作练习的巩固,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掌握、运用说明方法,也能够通过对说明文的学习,掌握写作说明文的方法。

为了突破说明文教学的五大困境,笔者提出了“结合单元目标,体现说明文教学针对性”“创新课堂,打破说明文教学固定模式”“根据说明文特点进行深度教学”“教学评一体化,让说明文教学落地生根”以及“以读促写,培养学生说明文写作能力”五个层面的建议。

猜你喜欢

说明文太阳课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太阳几点睡觉
背课文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夏天的太阳
太阳花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寂静的太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