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八大意识,创作“出彩”作文(上)
2023-05-30张德平
张德平
高考作文考查的核心是考生的基本语言组织与逻辑思维能力,其得分的关键是要写出符合题意、有逻辑思维且让阅卷者青睐的“出彩”作文。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出彩”的作文呢?笔者认为要有八大意识,即目标意识、任务意识、情境意识、材料意识、文化意识、现实意识、主体意识、文体意识。
强化目标意识,从问题出发
凡事要行之有效,目标最为重要。作文有的放矢,才不会有大的偏差。考生要研究高考作文的命题意图,明确自己的写作意图,以前者指导后者,以后者反映前者,二者统一,从而做到精准立意。因此考生审题立意时首先要锁定写作目标——命题意图的基准线,其次要聚焦环节目标——写作意图的落脚点。如下面这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观察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总结出令人警醒、可资借鉴的生活道理,例如先秦的荀况在《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涅:黑土),与之俱黑。”晋代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言:“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宋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些名言警语对当今时代的我们也有启示作用。
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所供材料的论题为“环境”,暗含了环境与人的关系。综合材料中的三句话,可以得出文题的命题意图:环境对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人在环境的影响下并非完全被动,永葆初心本色,加强品格修养,磨砺精神意志,纵使环境不理想,也能够将环境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充分彰显自我的优良品质。因此,作文的写作意图应为:正视环境的力量,因势利导,利用环境的积极方面,充分借力,实现自我价值;主动规避甚至抵抗环境的消极影响,加强定力,做好自己。当然,每个个体也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不应将自我和环境严格对立起来,个人也应该担起道义责任,捍卫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在提升自身才能和道德水平的同时对周围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具体写作中,有的考生由于目标意识不强,作文出现了以下问题:只谈环境对人的影响,完全不提人的能动性及精神意志的力量;抛弃环境,泛谈坚守自我、保持初心。甚至有的以创新、择友、奋斗、拥抱自然、弘扬传统文化等为立意方向,导致跑题。考生要引以为戒。
强化任务意识,带着“镣铐”跳舞
从高考选拔性的角度来看,“防套作”是必然的要求。任务驱动型作文通过不同的“任务指令”,也即通过材料多元呈现明任务和暗任务,区分立意高下,防止宿构和套作。
如果考生看不出暗任务,写出的作文自然立意不高远、主题不深刻。如下面这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吕氏春秋》里记载了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讲的是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了,侍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王说,算了吧,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不了别处的。侍从们都很佩服楚王的豁达与胸怀。孔子听闻此事后说,这句话如果去掉“楚”字就好了,不妨说“人失之,人得之”。老子听说了孔子的评论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再去掉“人”字会更好,那样就是“失之,得之”,才符合天道。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则材料围绕“失弓”,呈现了楚王、孔子和老子三个人的不同看法。这是明任务。三人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失”与“得”,“失”与“得”当为中心论题,立意行文就要围绕对得失的态度和二者的关系展开。比较楚王、孔子、老子三人对“失”与“得”的看法,可以看出他们立场、胸怀、格局、思想境界的不同。这是暗任务。综合材料立意,考生可以探讨立场、胸怀、格局、境界等对得失认识的影响,倡导超越狭隘的利己观念,放大格局,提升境界,突破局限,看淡一己之失,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天下谋福祉。如果作文仅仅从材料中提炼出的立场、格局、胸怀、境界等关键词着手,通篇不提“得失”,就是偏离题意的。
强化情境意识,“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近年来,高考作文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尤其以真实社会生活情境为载体,设计了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情境活动,以考查考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多样化、综合性和实践性。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里,43次提到“情境”,这是新高考命题的导向。一般意义上,语文情境要素包括话题情境,即从材料分析出写作对象,这是写作的起点;任务情境,规定写作方向;要求情境,提示考生怎么写。因此,考生在写作时要增强情境意识,营造交际氛围;增强身份意识,“量体裁衣”进行表达;增强对象意识,注意交流互动;增强目的意识,融形式、内容为一体,突出“我是谁”“写给谁”“为什么写”,联系生活实际,语言有理有据,态度鲜明,层次清晰。如下面这道作文题,就设置了语文情境活动,要求考生根据情境、贴合身份進行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宫崎骏说:“成长是一笔交易,我们都是用朴素的童真与未经世事的洁白交换长大的勇气。”刘墉说:“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怎样才是成长?如何面对成长?成长值得记录,纵然其中有着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也依然是完美的。
班级计划主办一个“人类成长”的主题班会,请围绕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结合2022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方向,我们可以知道,新高考作文在命题时有意识地对接教材,有的情境设置也是从教材中来。这道作文题在情境设置上,就对接了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外国文学小说,聚焦“人类成长的精神轨迹”学习任务。我们可以思考成长的定义以及成长的代价,还要充分思考“精神的成长”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如自由、尊重、和谐、宽容、鼓励、欣赏、友情、亲情、爱、创新、个性、文明、科学思想等。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痛的蜕变,正处于青春时期的考生要重点结合自己的身心特点,阐述对精神成长的看法。